四川省政协40余件报告、提案、信息进入党政决策程序 _八面来风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八面来风 >>正文内容
四川省政协40余件报告、提案、信息进入党政决策程序
发布日期:2012年03月31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钟钢   字号:[][][]
  本网讯 培育职业农民、开展创新建设新农村、推进灌区现代化……四川省政协的系列调研成果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视,相关部门认真采纳政协意见,不断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
  推动农业专业化
  培育职业农民
  现代化农业必然要有现代化的农民为基础。带着这一共识,四川省政协调研组赴成都、南充、广安等地的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了解问题、弄清情况、共谋对策。委员们发现,目前农村劳力“两多一少”,即留巢老人多、留守儿童多,“职业农民”少。多年从事科技研发的省政协委员、省生物技术工程中心主任阎文昭说:以前,下乡推广新品种、新栽种技术,贴个通知、吼声喇叭,齐刷刷青壮年农民抢着来看来听来学;如今,发十一二元的误工费,稀稀拉拉来的多是60岁左右的老人,真是“冷热两重天”。
  “有的专合组织成立时热热闹闹,过两个月就偃旗息鼓了。”委员们分析这种情况时指出,绝大多数专合组织以地域为单位,一个村或一个乡的几户几十户农户发起建立的组织小而散,不能培育职业农民、更不能提高农业的专业化程度。委员们建议:要重新审视培训对象,把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负责人、农村科技示范户、种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农村经纪人、回乡创业农民、各类生产性服务业负责人,作为“职业化农民”的培训对象。创新培训内容,要根据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科教、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全方位培训职业农民的创新创业能力。整合资源,分工协作,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依托行业协会建立专合组织,实现专合组织的升级上档。调研组据此形成《关于培育职业农民的调研报告》,很快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吸收实施。
  整合各方力量开展创新建设新农村
  “露天厕、泥水路、压水井、鸡鸭院”,近半数的农村人口没有安全饮用水,沼气新能源普及率不足30%;有存款的户数仅占总户数的21.2%,户均存款额只有4933元;财政支出比重太小,不到财政总开支的10%;90%农户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土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低,这是委员们视察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绵阳4县218户农户了解到的真实情况。
  视察组指出“基础设施滞后”、“投入不足”、“农民财力差”已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建议创新激励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创新投资机制破解资金瓶颈,创新服务机制提高农民主体功能,创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规模化。省政协的这份《关于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得到省委副书记的肯定和批示。
  因地制宜
  推进灌区现代化
  记者从四川水利厅、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了解到,该省关于推进都江堰灌区现代化方案正按省领导要求吸取政协建议作完善充实。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了发挥都江堰得天独厚的作用,扩大四川盆地灌溉面积,省政协委员奔赴德阳旌阳区、广汉市等地视察,提出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用水,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加强蓄引结合,明确收取补偿费作水利建设和管理专项资金,实行农村供水分类计价等。
  同时,省政协提出的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等40余件报告、提案、信息,内容涉及“三农”的各个重要领域,大部分意见建议已进入党政决策程序。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