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浙江省工商联网 根据《省领导联系异地省级浙江商会工作制度》的安排,5月12日至18日,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陈加元带队,省政协提案委、委工委和省工商联组成调研组,赴辽宁、山东等地浙江商会调研,考察浙商企业,并看望慰问浙商。
期间,调研组一行先后考察了沈阳盾安新一城、锦州亿隆国际、葫芦岛中旭集团风情街项目、山东浙财金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山东浙商总部大厦、徐州五洋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家浙商企业。并分别在沈阳、葫芦岛和徐州召开浙商代表座谈会,了解浙商和商会在当地发展情况,以及他们对省委、省政府推动浙商回归工作的意见建议。
通过调研走访,调研组对近年来严峻的经济环境下,浙商的生存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些企业发展遇到困难,但在外浙商纷纷表示,对未来发展依然很有信心。这种信心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浙商信心更加坚定。辽宁省浙江商会会长曾昌飚说,习近平总书记3月4日的讲话,就像一场及时的春雨,浸润了浙商的心田,提振了浙商的信心,激发了浙商创业的激情。在辽宁省召开的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座谈会上,曾昌飚会长代表在辽客商发言,进一步介绍了商会坚定会员信心的做法。二是浙商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走出了信心。越来越多的在外浙商开始从房地产、商贸市场等转向综合体、互联网、现代制造等领域。沈阳中街九龙港集团董事长陈学军说,房地产市场趋于饱和,计划进军企业债务重组市场,目前已经获得国资委的支持;山东省浙江商会会长章鹏飞说,商会与浙江大学合作,在枣庄设立研发基地,打通政府、高校、商会三方合作平台;徐州五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友夫说,他作为大学教授辞职创业,今后将继续坚守制造业,用工匠精神打造优质产品。三是投资环境的优化,使浙商对回归发展充满信心。去年,辽宁省浙江商会和山东省浙江商会分别获得省政府浙商回归考核优秀单位,在商会组织下,一批优质项目纷纷落户家乡。山东省浙江商会执行会长倪士镇说,这几年家乡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回归发展更有信心了;徐州市浙江商会会长张法顺说,自己在外创业多年,今后要想办法让子女回乡创业。其他浙商也表示,虽然暂时没有项目回归,但会积极参与家乡“五水共治”等公益事业。
陈加元副主席作为联系商会的省领导,连续三年赴商会调研指导工作。商会和在外浙商表示,“陈主席每次到商会来,既给我们带来了家乡的信息,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家乡领导的关心关爱让我们备受感动、备受鼓舞”。
陈加元副主席在调研时说,浙商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和市场竞争的残酷,不仅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倒下,反而还抓住机会开拓了新的领域,从单纯的房地产领域向商业综合体、现代制造等转型,从传统市场向电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业态转型,自身的发展境界得到进一步提升,浙商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值得充分肯定。当前,经济发展的挑战十分巨大,国内经济增长将长期呈现“L型”发展态势,过去的高增长将转为中高速增长,尽管困难很多,但仍有很大机遇。比如,实施“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浙商完全可以深度参与其中,各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项目和实施举措,也为浙商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对浙商和商会的发展,陈加元副主席提出了“三个有”的要求:一要有信心。“企业年年困难年年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商会首先要引导浙商坚定信心,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让“三个没有变”、“两个毫不动摇”深入会员心中,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鼓舞创业创新热情。要坚定回归发展的信心,一季度浙江经济快于全国、好于预期,关键是浙商队伍发挥了作用,希望在外浙商一如既往关心家乡建设,推动更多更好的项目落户家乡。二要有定力。当前各种思潮泛起,对民营企业造成了干扰,关键是要以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针,坚信党和政府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不会变,也不可能变。要能经受住考验,面对各种诱惑,要有定力,坚守主业,坚守本土,对房地产、能源矿山、金融等领域的风险高度关注,抓住“三去一降一补”的机遇,赢得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三要有创新。用“虎口夺食”的勇气和魄力,加大创新力度,抓住国家新一轮投资的机遇,取得自身更大发展。商会的发展要有创新精神,要进一步增强影响力、凝聚力和执行力,真正成为在外浙商的温暖之家。
陈加元副主席还对浙商和商会发展提出了希望。第一个是百折不挠的“折”,浙商“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不能丢;第二个是哲理的“哲”,浙商要有思想、有智慧,从草根浙商走向文化浙商;第三个是责任的“责”,浙商要有对国家、对社会、对浙江的责任,做到义利并举、以义为先。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