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委员协商能力的路径思考_政协理论探讨_理论研究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政协理论探讨>>正文内容
提升委员协商能力的路径思考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01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胡晓秋 朱海燕 丁立本   字号:[][][]

随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不断加强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不断推进,对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如何加强委员协商能力建设、提升协商质量和水平,成为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深入把握委员协商能力的内在要求。 “懂政协”,要有政协情怀。懂政协,就必须弄明白人民政协是什么、人民政协做什么、到了政协组织做点什么等问题。政协机关既需要列出政协知识必修课,还需要营造不同于党政机关的文化氛围、协商氛围,让委员们能“懂政协”,热爱政协,生发出政协情怀。 “会协商”,要讲政治责任。委员代表的是本界别群体,要站在广大群众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为党建言、为民代言,尤其是当前面临多种意识形态渗透、多种文化思想交流、多种政治言论交锋,需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在社会深刻变革中坚持正确方向。讲政治责任的前提能够促使政协委员通过政协协商民主渠道,充分发挥在政治建设中的献智作用,与基层群众联系的桥梁作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团结沟通作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作用。“善议政”,要通履职方法。政协委员“善议政”,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解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而且需要掌握调查研究方法,增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善于运用政协各种履职载体,主动参与多层面协商议政,发表真知灼见。政协机关不仅要搭建好履职平台,提高履职规范化,还要提供全方位的履职服务。

不断完善委员协商能力的培育机制。要建立学习机制,一要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及时梳理中央大政方针、区域发展战略、政协理论知识、政协履职要点等方面的应知应会,引导梳理政协不同界别的知识储存,建立政协委员学习库。二要增强学习的便捷性,更好地借助现代信息科技,探索“互联网+”模式,根据履职需求,有计划、不定期、即时地发布学习内容。三要增强学习的普及性,制定学习计划,拓展定期培训、会议通报、专题学习、现场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渠道。要建立调研机制。一要建立常态调研机制,定期不定期向政协各参加单位、界别、专委会征集调研课题,组织委员通过视察、考察、研讨、走访座谈、明察暗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深入村、社区、企业收集社情民意。二要建立联动调研机制,促进政协界别、民主党派的合作互动,加强同党政部门的横向配合,密切上下位政协的纵向联动,加强同院校、科研机构的内外协作,做到上下联动、左右联合、善借外脑。三要建立调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组织协调,综合运用建议案、大会发言、委员提案、调研视察报告、社情民意信息、民主监督建议书、协商交流等各种履职形式,促进调研成果转化、落实、跟踪和反馈。要建立激励机制。 荣誉激励方面,在评选个人先进、集体先进的同时,更加突出金点子、好建议、优秀提案、优秀调研报告、优秀社情民意等履职成果的表彰,激发委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宣传激励方面,切实加强和新闻媒体的协作,组织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宣传,深挖委员履职业绩,讲好鲜活的协商故事,塑造良好的委员形象,发挥典型引导、示范带动作用。还有感情激励,加强与委员的联络沟通,以情感人、以诚待人。在协商议政中,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努力营造包容、理解的氛围,增强政协组织对委员的向心力、凝聚力,推动委员自觉自愿珍惜荣誉、积极履职。

切实提高政协协商会议的组织水平。要加强协商会议策划。一要策划协商内容,解决好“协商什么”。策划协商内容不仅是要明确协商课题,更重要的是找准协商课题的切入点。要坚持政协主导、委员主体,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经过几上几下的讨论协商、反复酝酿,让协商内容更细化、更具体、更深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提高协商针对性。对于协商涉及的一些敏感问题,要及时与党政部门沟通。二要策划协商规格,解决好“谁来协商”。会议规格的策划,不仅要考虑和协商课题的适应性,还要考虑政协各类会议的规范性。参会范围上,既要考虑党政层面的必要性,也要考虑旁听层面的代表性,避免体内循坏、自说自话、参与度低,尤其是党政层面参加范围,要根据协商活动的深度,站在协商成效的角度,给予适当安排。三要策划协商形式,解决好“怎么协商”。协商会议宜设定协商预期目标,形成目标导向。会议流程应兼顾严肃性和灵活性,把握定位、节奏、气氛,体现政协协商的活跃有序,避免单向的宣传政策、交流工作或单向的协商建言。协商成果要及时进行综合整理,必要时给予论证、补充和完善,并根据重要性程度,通过建议案、协商意见、会议纪要、函等多种形式,在一定期限内送达党政部门、进行沟通反馈。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