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协特约监督员委派制度的路径分析_政协理论探讨_理论研究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政协理论探讨>>正文内容
完善政协特约监督员委派制度的路径分析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27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徐祖荣   字号:[][][]

据联谊报    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协实施特约监督员委派制度,从组织和制度层面探索政协民主监督的实效。对完善政协特约监督员委派制度,我有几点思考:

建立政协与特约监督员的沟通服务机制。一是做好推荐工作。推荐更多的民主党派委员担任特约监督员,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提供舞台;推荐专业对口或在相关行业领域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委员担任特约监督员,充分发挥政协的人才优势。二是做好沟通工作。在开展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的基础上,多关心和支持特约监督员,促进沟通交流。三是做好服务工作。政协要打造“委员之家”,为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提供切实保障是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政协各专委会在组织视察、调研等活动过程中要注重扩大特约监督员的参与面,为特约监督员开展工作提供更多的知情条件。

建立政协、聘请单位和特约监督员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在知情方面,要做到公开透明。聘请单位要畅通特约监督员的知情渠道,可以邀请监督员列席有关重要会议活动,发送有关的文件材料,阅读群众反映意见要求的来信来函等等,让特约监督员知情明政。政协邀请聘请单位通报情况,合作举办一些有关的业务和知识讲座等,更好地了解情况。在沟通方面,要做到经常深入。政协要定期走访、慰问特约监督员,了解特约监督员在聘请单位的工作情况,帮助特约监督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定期召开特约监督员工作会议、座谈会,听取特约监督员和聘请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工作协调,更好地为做好特约监督员工作创造各种条件。在反馈方面,要做到准确及时。聘请单位应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尊重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以真诚接受监督的实际行动,激发特约监督员的工作积极性。对特约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和批评要认真研究,及时将有关办理情况告知委员本人以及政协。

选好特约监督员工作切入点,掌握民主监督重点。一要立足于服务大局,促进发展,在服务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上体现民主监督的目的性;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在代表和维护大多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体现民主监督的目的性;三要立足于助威鼓劲,推动工作,在促进机关思想作风建设上体现民主监督的目的性;四要立足于民主团结,促进和谐,在团结各界、凝聚人心上体现民主监督的目的性。

注重特约监督员工作针对性,在抓住主要矛盾上下功夫。一是注重了解和解决群众对受派单位意见较大和影响该单位形象的突出问题;二是注重了解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三是注重了解和解决部门工作中应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四是注重做到所提意见建议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符合重大的工作部署,符合受派单位的实际情况。这样,委派特约监督员工作才能与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保持一致,与部门的实际需要保持一致,与政协的履职要求保持一致。

拓展特约监督员工作力度,增强民主监督工作辐射力和影响面。一是被动监督与主动监督相结合。被动监督就是应邀参加受派单位的会议,特约监督员根据会议主题充分发表意见。主动监督就是根据群众意见和平时掌握的情况,主动与受派单位进行沟通和反馈,随时对他们的工作提出建议意见。二是赞扬与批评相结合。对受派单位的工作既要肯定他们的成绩,又要指出他们的问题,做到是非分明,恰到好处,既敢于监督,又善于监督。三是明察与暗访相结合。为了提高监督成果,可以就某些环节进行一些明察、暗访,以便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四是阶段性监督与全程跟踪监督相结合。五是发挥个人作用与借助组织力量相结合。特约监督员在实施监督过程要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确有遇到难题,可借助政协组织力量,出面加强协调,集中集体智慧,提高监督效果。

增强政协委员的理性参政和公共责任意识。政协组织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提高政协委员素质,提升履职水平。要重点培养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感,增强政协委员的理性参政和公共责任意识。政协委员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的代表人士,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必须具备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的使命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影响力。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