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协扩大群众有序参与协商活动的思考_政协理论探讨_理论研究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政协理论探讨>>正文内容
基层政协扩大群众有序参与协商活动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23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林宝新   字号:[][][]

据联谊报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是我国各界群众实现有序政治参与、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

近年来,温州市瓯海区政协坚持有事好商量,积极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协商活动。一是探索协商议题的衔接,更多地关注基层群众的民生问题。通过区委出题、与部门商题、向社会征题以及主动找题等方式,从民生的热点、痛点问题中优选议题,每年协商计划中民生议题占70%以上。二是探索协商方式的衔接,更好地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请进来”,如去年“请你来协商——聚焦托育机构”活动,邀请部分家长代表和托育机构负责人参加,整理形成的多元试点模式等6方面建议,被区政府出台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吸纳。“走出去”,如在南垟社区,热议如何高标准推进南湖新城公共设施建设,分管副区长现场解答群众反映的问题并承诺予以解决。“联起来”,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等制度,通过协商把各方共识凝聚起来,如去年开展的撤村并居工作,针对一开始村民反对声音很强、有抵触的情况,区政协发动委员与界别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最终帮助村民理顺了情绪、疏解了矛盾。三是探索协商成果的衔接,更有效地提升政协协商活动的效果。试行“再监督”“再协商”“再调研”模式,推动协商成果的具体落实。

当前,群众有序参与还存在不少困难。为此,基层政协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方式。

强化“三种意识”,为群众参与破除“壁垒”。一是强化规矩意识。对多元声音的包容并不意味着无根据、无原则地妄议妄言。要引导委员、社会各界以及普通群众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二是强化协商意识。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政协协商制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以及有关制度、规范和程序,让社会公众提高对政协协商的认知度。三是强化服务意识。要以服务群众为根本,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邀请群众参与协商、倾听群众声音,更好地把政协联系服务群众的优势转化为区域治理效能。

完善制度机制,为群众参与搭好“骨架”。一是规范协商议题提出机制。要探索建立以民间为媒介、以民意为依归、以民生为重点的协商议题形成机制,除由党委、政府、政协来提出外,可以有计划地由群众代表来提出。二是建立群众参与机制。要根据协商议题的大小、轻重、缓急和实质,对群众对象选择、提前告知协商内容、保障话语权等事项作出规定,使群众参与有“章”可循。三是建立协商公开机制。协商形式、协商计划要及时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引起群众的关注和监督;协商过程,包括从协商课题的确定、协商之前的调研,到协商会议的召开、协商意见的形成、协商成果的转化,要让社会各界了解和参与,并主动接受监督。四是建立协商意见和办理结果反馈机制。要将政协委员和参与群众的意见办理结果、协商成效等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委员和参与群众,让群众“不白来”“没白说”。五是建立协商质量评估机制。要引入参与群众评价和实际成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建立评估机制。

巧用平台载体,为群众参与打通“路径”。一是打造“开门协商”平台,以“请你来协商”平台为载体,注重开门协商、开放协商,让更多群众知晓并主动参与,同时保障群众进行有效发言。二是打造“协商在一线”平台,探索完善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用好用足委员会客厅和委员工作室,形成“协商在一线”工作机制,使群众“话有处说、苦有处诉、难有人帮”,更好助推基层治理。三是搭建政协网络互动平台,开辟政协建言献策专栏、设立网络e政厅、建立政协微信群抖音群、设置社情民意专用信箱等,拓宽群众参与渠道。

坚持双向发力,为群众参与赋予“灵魂”。一要体现群众诉求,鼓励委员更加经常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做“委员作业”,通过协商获取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加强研究论证环节,通过群众回访、再调研等新方式,充分听取相关群众的意见,对协商形成的建议进行认真研究,确保其真正管用可行。二是要让群众得实惠,要更加注重采纳群众合理主张,更加注重肯定群众所做之事,协商后,要积极推动协商成果落实,让群众从中得到实惠。三是要达成最大共识,营造平等和谐、生动活泼的议事氛围,使不同观点、不同意见能够得到充分表达,不断增强群众认同感。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