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协商,风景更精彩_政协理论探讨_理论研究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政协理论探讨>>正文内容
开门协商,风景更精彩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10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胡坚   字号:[][][]

据联谊报    当前,各地政协纷纷探索政协协商同基层协商相衔接、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和路径,不仅时时聚焦人民“想什么”“要什么”,更是处处思考“如何依靠人民”。像“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这些都是政协不建机构建机制、不建组织建平台的创新探索。

实践证明,政协大门开得越大、群众参与越深入,协商的局面也就越活泼、成效也就越显著。大门一开,清风徐来。但政协的门怎么开?这也大有学问。首先,开门协商要便民。政协开门是奔着“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而去,要竭力打通协商于民“最后一公里”,想方设法构建起协商问计的“最美零距离”。哪里群众多,就把平台建在哪里;哪里呼声高,就把协商推进到哪里。当前,要特别关注“沉下去”的问题,因为走在基层才能赢得民心,走近民众才能摸到“活鱼”。人民政协要把协商平台延伸到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让他们在家门口轻轻松松话家常、在田间地头原汁原味吐心声。其次,开门协商要乐民。群众“想不想”“愿不愿”“乐意不乐意”协商的问题要回答好,这个问题解决了,才有下一步好戏连台的可能,变政协“请你协商”为民众“我要协商”。比如,要精准对接群众的所需所盼,找到基层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多选择“人人都想说”“个个都能说”的话题开展协商。要巧设协商环节和形式,既要用好面对面协商交流的传统手段,更要融入多媒体、互联网等新技术新途径,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公众参与协商。再者,开门协商要惠民。只有结出一个又一个的硕果,让大家看到成绩和希望,开门协商才有公众参与的“下一次”和“再下一次”,让协商可持续、有生命力。

为此,政协的开门协商要着眼长远长效,统筹做好“台前”“幕后”工作。所谓“台前”,就是要组织开展好明面上大家看得见的协商活动。所谓“幕后”,就是要下功夫做足“协商后”的文章,包括协商意见建议的梳理、对接、流转、跟踪、转化、答复等工作,推动协商出成果,为政协协商夯实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