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五水共治”民主监督第三监督组回访铜社河_视察调研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视察调研>>正文内容
省政协“五水共治”民主监督第三监督组回访铜社河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20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吴深荣 麻菊叶   字号:[][][]
本网讯    “河道就是垃圾场、废料都往河里赶,冲天臭气灰阵阵、污水横流害死人。”这是昔日对温州市桐社河的真实描述。
省政协第三监督组日前到现场回访,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幅全新的景象:河面干净,两岸葱绿,河水变清。
昔日温州市有名的黑臭河,是如何甩掉“黑龙江”帽子?
多角度调研
54,省政协“五水共治”民主监督第三监督组赴温州市,在暗访中发现瓯海区梧田街道南堡村的桐社河,群众反映很大。
参与监督的民盟省委会秘书长汪传凯回忆说,当时我们看到河水浑浊不堪,河面上漂浮着一些油渍和各种垃圾,已经堵塞了河道,远远地可以闻到臭味,让人感到恶心。
委员们在现场蹲了两天,与群众谈,到现场问,去源头查,在河中测,仔细摸排河道污染存在问题:居民区排污管网没有完成,污水直排河道;河岸建筑垃圾没有清理干净,垃圾堆放场设在河边;河道边的市场选址不科学,生活垃圾入河。
接着,监督组与温州、瓯海区政协的委员们号脉会诊,查找病根:河道岸边建有陶瓷市场,市场人口密集,公共设施跟不上;人口结构复杂,村民、外来人员、居民混合居住,违章建筑多;城中村管理机制落后,不能适应城市化的要求。
多渠道建言
56,省政协“五水共治”监督组将发现的问题向温州市政府作了反馈,委员们就桐社河的治理,直截了断提出了建议:优先做好规划设计,不搞应急处理,短期行为;治水先治人,着力培养公众环保意识,着力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调动公众参与“五水共治”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建立“五水共治”的长效机制,不搞运动治水,还介绍了台州市温岭车路横河治理由污变清的经验。
温州市政协、瓯海区政协跟进监督,温州市政协、民盟温州市委会主委潘长旺带着部分民盟界别委员,与市有关部门一起协商治理办法。瓯海区政协主席吴宏儒,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对沿河拆违、河岸驳坎、绿化提升以及截污纳管和清淤工作作具体指导。6月份,区政协得知河道引水工程遇到难题,安排副主席沈岩明到现场,与街道及相关部门协调引水事宜。
“上半年我跑得最多的是桐社河。”沈岩明说起治理情况,如数家珍,为了协调拆除违章建筑、铺设绿化、截污纳管,他前后跑了十多趟。
对策在调研中汇聚,力度在建言中递增。桐社河治理,凝聚了新的力量,掀开新的一页。
多方面给力
政协多方奔走,引起了当地党政的高度重视。5月份,瓯海区区委书记厉秀珍带领区四套班子领导现场办公。6月中旬,区长彭立华再次对桐社河进行了督查,对桐社河整治工作进行了批示督办,要求进一步加快整治力度。
该河街道河长黄文燕介绍说,各级领导重视,水利、环保、城建、城管等各部门责任到人,提速了河道整治工作。拆违,3个月拆除违章建筑154000平方米;截污,沿河两岸的应急污水收集工程7月份完成;清障,清理河面、河岸垃圾240吨;封污,对沿河直排污水口逐点清理,逐步查处,逐点封堵;绿化,对河道西岸生态驳坎、景观设计施工;保洁,落实两艘保洁船、4个保洁人员,每年拿出15万保洁费用;引水,引用北湾河北端1500毫米雨水管进行水体更新,达到死水变活水;修复,投加能吞食水中污染物的有益菌群,降低污染物浓度。
“八招”治水,招招见效。桐社河又恢复了往日生机。
桐社河大病初愈,现在游泳还有些难度。但只要精心调理,相信“可游泳”为时不远。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