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省历史经典产业”重点课题调研总报告_视察调研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视察调研>>正文内容
“发展我省历史经典产业”重点课题调研总报告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0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编者按:我省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雕、文房、青瓷和宝剑十大历史经典产业,既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又是全省人民勤劳勇敢的智慧结晶,更是浙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金名片。传承发展我省历史经典产业,既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又是当代浙江人传承历史的责任担当,更是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发展我省历史经典产业”重点课题调研,是今年省政协的一项重要履职任务。省政协高度重视,乔传秀主席亲自参加调研,提出明确要求。孙文友副主席牵头领导,张泽熙副主席参与领导,科教委、文卫体委、文史委具体负责,有关民主党派、界别组和市县政协等共同参与,组建了6个分课题调研组,先后赴上海、江苏等省市和全省各地考察调研。在认真了解情况、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1个总报告和6个分报告。本报摘编报告精华,以飨读者。

 

据联谊报

一、我省历史经典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历史经典产业总体仍具一定规模。2015年,丝绸产业规上企业销售总收入500亿元,中药相关产业产值371亿元,东阳木雕(包括红木家俱)相关产业产值280亿元,名优茶产值149.5亿元,35家规上黄酒企业销售总收入52.4亿元,龙泉青瓷宝剑产值26.8亿元,其中青瓷产值15.3亿元,宝剑产值11.5亿元,规模以上石雕企业产值25.2亿元,文房和根雕产业规模都不大。

(二)各产业之间发展参差不齐。丝绸仍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出口量占全国的39.3%,国内十大丝绸企业我省占据六席;茶产业以全国10%的茶园面积实现了全国20%的茶产量、30%的茶产值,绿茶出口占全国的62%;全国十大黄酒品牌中浙江占了五席;东阳木雕近些年发展较好;中药产业全国排名迅速下降;青瓷、宝剑、根雕、石雕和文房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三)多种因素制约经典产业发展。丝绸产品因褪色快、容易皱、打理难、价格高,消费市场难有大的拓展;茶叶受到国外咖啡、可乐等饮料的冲击;黄酒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浙沪一带,饮用群体大多为中老年人;中药产业难以与西药并驾齐驱;石雕、根雕、木雕、青瓷产品销售增长缓慢;宝剑市场局限大。

(四)目前面临形势普遍比较严峻。近些年来,历史经典产业在我省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日趋下降,在国内原有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渐丧失,很多产业存在被外省市超越的危机。

二、我省历史经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短板

短板一︰科技创新总体乏力

一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相比七大万亿产业,历史经典产业产值小、比重低,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扶持的积极性;业内大多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二是创新研发能力不强。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研发平台和创意设计能力,新技术、新工艺运用不多。三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短板二︰市场适应能力较弱

一是名企名品不多。历史经典产业大多为中小微企业,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不多,市场竞争无序,行业形不成合力,更谈不上抢占国际市场。二是营销方式陈旧。三是体制机制不活。

短板三︰专业人才青黄不接

一是高端人才匮乏。二是行业吸引力不强。三是人才培养供需脱节,使得专业技能人才缺口较大。

短板四︰产业融合发展不够

一是文化底蕴挖掘不深,产业的整体宣传推介没有形成合力。二是历史经典产业与文化、旅游、金融等产业的融合平台不多。三是传统文化和工艺保护现状不乐观。

短板五︰扶持力度有待加大

一是由于历史经典产业经济占比越来越小,少数地方政府认为是“鸡肋”,重视不够、扶持不多。二是相关政策实施细则没有跟进,尤其缺乏对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三是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够。

三、传承发展我省历史经典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创新驱动,激发产业活力

1.搭建重点科研平台。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要加大历史经典产业的科研经费投入,积极搭建产业科研平台,引导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产业技术联盟等创新载体,提升产业整体科研实力。

2.组织科技联合攻关。针对历史经典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省有关部门要拨出专门科研经费,设立专项创新资金,整合全省科研院所力量,并鼓励开展国际合作,加快推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3.增强企业科技竞争力。采取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研究;以自动化、智能化为重点,推进传统制造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在传承保护传统技术和工艺的同时,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细分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区域,加大新产品的研发,提升产品文化感、艺术感和时尚感,创造市场需求;引导企业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专利。

4.加强相关标准建设。如加强茶叶、丝绸、黄酒、中药、剑瓷等历史经典产业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建设,制订《浙江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相关标准》《龙泉青瓷地方原料标准》等。

(二)强化市场营销,打响浙江品牌

1.扶持做强龙头企业。一是给予特殊政策,进行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的龙头骨干企业。二是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创新商业模式,支持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三是加强专业分工协作,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格局。

2.积极打造知名品牌。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历史经典产业知名品牌的扶持力度,设立政府新产品优秀创新创意设计奖,鼓励企业争创国际国内一流品牌。二是在部分产业推行母子品牌管理模式,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的品牌体系,同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傍名牌的现象。三是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创建全球知名品牌。

3.推行现代营销方式。一是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亚运会以及各地重大节庆会展活动的契机,对历史经典产业进行整体营销推介,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高层次会展,定期组织历史经典产品进行集中展示展销。二是对企业进行营销培训,引导企业创新营销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营销,积极开展高端定制、个性化服务、体验式营销。三是推动市场加快转型升级、拓展功能、加强管理。四是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寻找商机,借助跨境电商平台等扩大出口、拓展市场。

4.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重视人才培育,支撑产业发展

1.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有关部门应研究制订我省历史经典产业专门人才的中长期培养规划,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二是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学院、绍兴文理学院黄酒学院、丽水学院青瓷学院等,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方式,适当扩大招生规模,特别要重视历史经典产业创意设计人才和营销人才的培养。三是相关产业集聚地的职业院校应增加木雕、根雕、石雕和文房等相关专业。

2.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一是引导企业与院校合作培养人才,以定向代培、定单委培、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满足各类人才需求。二是鼓励企业到相关院校设立专业奖学金、助学金和大学生创业创新基金,精准培养一批研发设计、营销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构建系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培养一批经典产业急需的工匠型人才。

3.培养引进高端人才。一是培养更多的历史经典产业领军型人才和传承人,重视保护和梯度式培养一批经典产业非遗传承人,适当增加相关产业从业者的职称评定名额。二是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职业经理人。三是营造良好环境。

(四)挖掘文化内涵,促进融合发展

1.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一是抓紧对历史经典产业文化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的收集、整理、修复,保护历史文物和遗址遗迹。二是加强对历史经典产业的文化研究,丰富产业和产品的历史文化内涵。三是将历史文化信息全方位渗透到产品设计、生产、营销以及产业平台、园区建设中去,借助文化元素,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2.积极推进融合发展。一是促进历史经典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二是促进历史经典产业与健康、养生、养老融合。三是促进历史经典产业与金融创新融合。

3.抓好特色小镇和相关基地建设。一是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建设应突出产业特色,充分体现产业集聚、文化传承、休闲旅游和商贸社区四大功能。二是充分发挥特色小镇带动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的作用。吸引龙头企业落户,吸引国内外研发设计机构落户,吸引行业领军人物、工艺大师和高端人才建立工作室,同时,完善产业链相关配套服务。三是抓好其他一些基地建设。

(五)注重顶层设计,优化发展环境

1.加强领导,完善政策。一是建立省历史经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注重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历史经典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二是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文件精神,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三是加强对历史经典产业相关资源配置的总体规划和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2.加大扶持,减轻税负。一是设立历史经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在政府采购和公共支出中,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我省历史经典产业产品和服务。二是针对不同历史经典产业研究出台合乎实际的税收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创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提供“一条龙”信贷服务。

3.突出主体,加快发展。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遵循市场规律,加强服务引导,支持和鼓励企业传承保护、创新发展。二是加强历史经典产业行业协会建设。三是加大宣教力度,树立和推广先进典型,不断优化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我省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