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课题组:“加快发展我省民宿经济”重点课题调研总报告_视察调研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视察调研>>正文内容
省政协课题组:“加快发展我省民宿经济”重点课题调研总报告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7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编者按:围绕“加快发展我省民宿经济”重点课题开展调研,是省委交给省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今年省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项重点履职工作。省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专门部署,乔传秀主席高度重视,亲自调研,明确要求。在陈艳华副主席牵头领导和吴晶副主席参与领导下,成立了由人资环委、民宗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牵头,民革省委会、民建省委会、无党派人士、省妇联、省侨联与对外友好界科技界(一)、社科界、教育界(一)、少数民族界、宗教界等界别活动组和杭州市政协参与的“1+5”课题调研组,深入我省36个县(市、区)62个乡镇(街道),开展了为时6个多月的调研,并到云南、广西、台湾等地学习考察,详细了解我省民宿经济发展现状,广泛借鉴境内外民宿发展的经验做法,研究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形成一个总报告和五个分报告。本报摘编报告精华,供读者参阅。

 

据联谊报

一、我省发展民宿经济的良好基础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地借力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和大众旅游、休闲时代的发展趋势,将资源特色转化为产业特色、经济特色、地方特色,民宿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民宿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省民宿(农家乐)特色村数已达到897个,规模、档次不等的民宿(农家乐)4.9万多家,床位数23万张,从业人员14.8万人。投资经营主体已从自主经营的单一模式,发展到目前的自主经营、租赁经营、“经济合作社+农户”等多元模式。2015年,全省民宿(农家乐)共接待游客2.2亿人次,同比增长25%;营业收入229.4亿元,同比增长28.7%

政策支持和创新先行为民宿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我省相继出台涉及有利民宿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德清县于20155月发布中国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桐庐县于20165月举办首届中国(桐庐)国际民宿发展论坛,并被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定为“中国乡村民宿发展研究基地”。

全域景区建设为民宿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我省毗邻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上海、江苏,客源丰富;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个,数量居全国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1处,数量位居全国第5位;沪杭、杭甬等高铁线路均已投入使用,建制村班车通村率达94%。今年开始,我省要打造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推动全省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小镇创建为民宿经济发展提升新品质。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成功打造美丽乡村先进县58个,启动传统村落保护176个。2015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创建100个特色小镇。目前,全省各地已将梦想小镇、古堰画乡等78个特色小镇列为创建对象,正在加快培育。

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为民宿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这些年,我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全面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四边三化”,加大节能减排、大气治理等工作力度,以转型升级促绿色发展,构建了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为发展民宿经济进一步打下扎实基础。

二、我省民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国内目前对于民宿的界定和发展定位缺乏标准,我省在民宿定位以及如何发展方面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的地方缺乏对当地民宿经济积极引导、主动作为的热情;有的地方偏重于采取集体转租的方式经营;有的地方热衷于引进工商资本,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民宿的发展方向。

(二)规划设施相对滞后。一些地方对发展民宿经济缺乏整体规划,急于求成,导致有的区域民宿盲目发展;一些地方的民宿还存在违法违章建筑;一些地方一哄而起开民宿,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一些地方民宿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严重;一些地方民宿条件简陋,整洁舒适度不够等。这些都对民宿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安全隐患比较突出。按照现行的相关法规,办证难是民宿经营者面临的普遍问题。从消防方面看,绝大部分民宿由住宅改建而成,在安全疏散、耐火等级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从食品卫生方面看,许多民宿的厨房通风排烟设施没有到位,未装置隔油池和消毒设备等。从治安方面看,民宿管理比较松散,有的没有落实住宿身份证件查验和登记录入制度。从经营者自身看,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大多未参加安全保险。

(四)文化特色不够凸显。突出表现在,首先是民宿与区域文化融合不够。一些民宿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结合我省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如茶叶、丝绸、黄酒等。其次是民宿的个性文化挖掘不足。一些民宿产品缺乏文化内涵和主题特色而趋于同化。再者是民宿与民族文化融合不够。我省设有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一些以畲乡为主题的民宿,民族元素含量不高,可观赏可体验的畲族文化不多。

(五)环境承载受到挑战。一些地方存在过度开发现象,生态环境负荷不断加大,部分民宿业主随意增设相关设施,对环境的破坏严重。一些地方的民宿随着游客和住宿人群的大幅增加,原有的环境设计容量已无法承载,污水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一些地方的垃圾收集分类尚未有效推进和落实,没有固定的垃圾堆放场所和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

三、加快发展我省民宿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规范管理,明确民宿经济发展方向。一是准确界定民宿内涵外延。结合我省实际,出台《浙江省民宿业管理办法》《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对民宿的性质、规模、特点、从业主体、税收管理等方面进行界定。二是严格执行准入条件和技术标准。根据《浙江省民宿(农家乐)治安消防管理暂行规定》等,加强对治安、消防、卫生等的监管。三是鼓励多元模式,坚持“民、商”并举,注重“民”办。坚持市场主体,引进工商资本参与民宿经营,依法加强监督管理,鼓励开展股份制合作,确保原住民利益。四是明确主管部门及其相关责任。成立民宿经济服务管理协调机构,旅游、农办、公安、消防、工商等职能部门共同管理、协同推进。五是制定合理的扶持政策。出台相关扶持措施,通过贴息贷款、税费优惠、危房安置等形式,有效保障推进民宿业的发展。

(二)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协调推进民宿产业化。一是编制民宿经济发展规划。要把民宿经济纳入我省全域旅游规划,有条件发展民宿的县(市、区)政府要制定本区域民宿经济发展规划。二是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民宿经济产业链延伸,拓展民宿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环节,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绿色产业、现代物流业和“民宿+互联网”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关联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加大对民宿发展区域基础设施投入。增加道路、通讯、停车场、路牌标识等公共配套,加快农村地区交通、卫生、电视网络等建设。

(三)提升服务水平,营造民宿行业发展良好环境。一是注重宣传,提高民宿影响力。有关部门要总结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典型带动,提高区域民宿的知晓度。二是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服务,主动作为,让民宿经营者获得合法市场主体地位。对已经开业的民宿按照标准进行核查,达标的发放“民宿经营许可证”,不达标的限期进行整改。三是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借鉴临安有计划培训培养两支队伍的经验,形成由县(市、区)机关、乡镇(街道)、村(社区)有关人员组成的行政服务管理队伍和由民宿从业人员组成的行业经营队伍,发挥基层组织在发展民宿经济中的服务引领作用。四是鼓励成立民宿协会。有条件的地方应该成立民宿行业协会,列出民宿经营的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强民宿经营者的自律和自我管理。

(四)凸显文化特色,打造民宿品牌集聚人气。一是把握好与区域文化的融合。引导民宿产业注重体现和挖掘自然生态、历史人文、乡土文化等形成各具特色又多层次的民宿产业。二是深入打造民宿的主题文化。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民宿文化内涵提升工程”,引导帮助民宿业主通过农事耕作、果蔬采摘等各种主题特色,凸显自身独特文化。三是大力引导和培育善于学习、会讲故事的民宿经营人才。鼓励原住民参与民宿开发,重视古村落活态传承,发掘民俗节日、民间故事,促进当地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和生态特色的融合。

(五)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民宿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民宿区域环境承载力研判。依照生态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制,完善环保措施,控制区域污染排放总量,避免出现超负荷承载。二是做好污水处理设施的环评、建设和运维管理。合理设计生活污水处理方案和管网设施,项目建成后严把竣工验收关;引入专业运维公司负责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维护管理,确保污水收集处理率。三是重视生活垃圾处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四是提升环保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民宿经营者和游客的环保宣传力度,切实提升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