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政协报 烈日下,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春晓街道三山村的35亩金柑基地泛着新绿。宁波春晓有着500多年金柑栽培历史,既制定过国家级的金柑技术标准,金柑鲜果及其加工制品,还曾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宁波金柑”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这里的果实可以从去年11月一直挂到现在,挂果期长在果树中实属罕见,是制作盆景的优良品种。”春晓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史海南弯腰拨开一丛枝叶,指尖轻触着拇指大小的果实告诉记者。
而透过眼前一棵棵种植齐整的金柑树,宁波市北仑区政协主席王建波看到的则是金柑果发展的希望。“这些金柑果不仅是区域生态珍宝,更是蕴含着撬动城乡融合共富的‘金果果’。”至此,一场“沉睡金果”唤醒记拉开序幕。
匠心与坚守
宁波金柑栽培历史悠久,明嘉靖(1522-1566年)《浙江通志》称“宁波金豆橘形似豆,味甘香胜于大橘”,是宁波市北仑区的传统名果,又名金桔,其形如弹珠,甜、酸、苦、辣、麻五味俱全,当地又称“五味果”。金柑因其挂果时间长、耐储存,在物资匮乏年代,几乎是冬季唯一的新鲜水果。
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气候特别适合金柑种植,上世纪80年代的北仑春晓“满山都是金柑林”,年产量达6100吨,占全国产量的1/3。“那时,上海客商带着现金来收购。”忆起当年盛景,当地百姓很是感慨。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金柑逐渐失去了优势,收购价格持续低迷,导致金柑种植规模不断萎缩。全村仅剩散落的野生老树,收购价仍停留在30年前,还不够采摘的人工费。普通金柑每公斤卖1元仍少有人问津;精品金柑最高每公斤卖到40元,销售商还要排队等货。
在更“吃香”的农作物面前,金柑要何去何从?近年来,一些农户开始自发保护当地的金柑:茶场农二代柯海波嫁接新培育金柑苗0.8亩近千棵;农庄主理人俞颖波打理20多亩老树金柑,并为其投保了宁波金柑种源种植保险,还取得金柑果脯加工专利技术;新农人陈宗尧在宣化禅寺旁新建35亩金柑种植基地,通过嫁接方式新培育金柑6700棵;省级“金柑蜜饯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柯如金每年收购金柑鲜果达2万余斤,开发了金柑果脯、果酱、膏、饼等系列产品。
当地农办也不再提倡果农种植普通金柑。据街道农办负责人介绍,目前,春晓与省、市农科院所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并建起了3个精品示范基地,引进“三山金弹”“江西4号”等10多个优良品种,把精品金柑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00多亩。一批有情怀的三山人自发保护起曾因产业凋零被遗忘的致富“金果”,希望通过“地理标志复兴计划”,让“沉睡的金果”重焕生机。
“新农人”则通过技术、理念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改变传统农业的面貌,但也面临诸多挑战,街道需要着力将金柑资源从单纯的第一产业,向高附加值、多元化方向转型。
委员智慧的“协奏”之路
“地理标志复兴计划”如何开展,小小金柑如何撬动出城乡融合共富的巨大潜力?仅靠一些关注金柑产业的热心力量还不够,春晓街道党工委书记严文龙立刻想起了一支充满智慧的队伍助力双狮土豆产业升级的故事。
早在2023年5月,一场以“‘小金豆’助力未来乡村建设”为主题的专题协商会在春晓三山村双狮社举行,聚焦双狮土豆产业发展面临的农户点多面广、种植分散、单产成本高、收购方式粗放、销售渠道不畅、附加值低等痛点问题,区政协委员们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结合工作实践,就文创品牌助力、新媒体技术助农、农业产业链优化整合、数字化平台建设赋能本地农产品发展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土豆产业升级,打开共富“钱”景。
如今,历经两年努力,春晓双狮土豆不仅产业升级,更带火了全域旅游,迈入产业链合作共建为主的新阶段。街道荣获市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昆亭、三山村更是分别获评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春晓以土豆为媒,正通过构建项目招商、产业融合、产品推介等全链发展机制,联动全域旅游、康养产业,打造农文旅融合新IP,形成高附加值农业和旅游业相融互促的生态发展模式,而这些,正是“协商智慧”的生动实践。
“金柑同样可以变金豆。”街道党建办公室的屠君飞委员亲身经历了委员们的一次次深入走访调研,一场场接地气的坦诚协商,一条条精准的务实举措,“相信我们同样可以探索出一条金柑路径。”
“共富金果”的破局之战开始打响。在柯如金的非遗工坊里,一口铜锅熬煮着琥珀色的金柑膏,药香混合果香弥漫。“老配方太甜,年轻人不买账。”柯如金拿起一瓶刚研发的低糖金柑膏,这是与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合作的成果——添加了枇杷叶、甘草,果胶含量提升30%,上市即售罄。
“老工艺直接熬煮,我们增加果胶提取工序,加入枇杷叶降低甜度。”联合研发这款金柑膏产品的浙江药科职业大学老师李文昌进一步解释新配方。去年底,这批试验品刚出锅就被抢购一空,有消费者反馈,“孩子咳嗽不肯喝中药,这个兑水喝正好。”更大的突破在衍生品开发:金柑精油唇膏,文创包装的金柑果脯,甚至金柑香水都在尝试开发中。眼下,一个“历史﹢康养”的叙事正在构建。
柯如金也坦言,新品金柑膏的市场反应和销量都很好,但三山金柑的采购成了大问题,原料短缺仍是很大的瓶颈。去年,其工坊加工金柑,仅收果就要跑遍整个春晓区域内的荒山。
产品再好没有完善的产业链,也很难做到丰产又丰收。“现在,我们既要防止三山金柑品种灭绝,又要解决其标准化和销路问题。金柑作为北仑唯一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我们可以通过一产盆景制作、鲜果食用、二产分级加工、三产文化赋能,构建全产业链发展路径。”面对柯如金的难题,通过调研委员们逐渐有了清晰的思路。
“共富金果”的破局之道
在区政协的全力支持下,一场“金果”致富诸葛会如期召开。
“金柑复兴的终极目标,是让农户口袋鼓起来、村集体经济强起来。希望在政协委员们的智慧助力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共同破解金柑技术转化、销售渠道等难题,为城乡共富注入新的动能,让金柑这一承载500余年历史的‘金果’,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严文龙抛砖引玉。
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和部分产业代表、高校专家代表实地调研、积极建言,围绕金柑深加工、品牌建设、文旅IP打造、药食同源价值转化等方面提出建议,助力金柑品质从“可控”到“可靠”,品牌从“有名”到“有实”。
“现在金柑的衍生品不愁销路,怎么让原料的产量跟上,需要在培育新苗的同时,让更多的老树发新枝。”土生土长的邵依善委员回忆起童年,表达了对老树的高度关注。
“街道可以联合宁波市农科院等机构,开展种苗优化和标准化种植,推动金柑品质升级,依托‘基地﹢农户’模式,将新技术、新标准辐射到田间地头,让农户共享科技红利。”市政协委员丁敏对科技赋能感触颇深。
“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也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帮助做好申请工作,并强化标志的使用。”屠君飞委员诚恳建议。
“金柑种植基地的价值和潜力也可以再挖掘,丰富居民的活动、提升游客的体验。”从事广告传媒行业的肖朝阳委员就场景拓展建言。
……
正是委员们的一条条建言,有望让金柑产业发展中的问题逐渐破解。
“金柑焕发新生机,不仅是对特色农业的坚守,更是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区政协也将继续扎实开展‘聚仑同行·协力共富’主题活动,汇聚众智众力,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以政协之能助力擦亮共同富裕金名片。”展望政协下一步工作的发力点,王建波也在为委员们打气鼓劲。
把特色做优,把优势做强。“沉睡金果”在苏醒,或许用不了多久,这片土地上的“碧叶金丸”,将再次成为富民增收的“金果果”。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