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市政协: 深耕慈善事业 共筑美好未来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浙江绍兴市政协:

深耕慈善事业 共筑美好未来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5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鲍蔓华 唐晓春   字号:[][][]

据人民政协报 慈善是一种价值观认同,是一座城市情怀的体现,也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绍兴传承的胆剑血脉里生来便传承有慈善的基因。越王勾践设立了“义田”,专门用于救助“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这也成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先河。

近年来,绍兴市秉承善政先行、善作善成的理念,打造“善行越地、大爱绍兴”的城市品牌,绍兴市政协组织委员积极弘扬公益精神,持续关注慈善事业,带头参与慈善活动,切实汇聚起发展慈善事业的强大合力。

目前,绍兴全市共有残疾人33.9万人。市政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总工会界别组织开展“协力共富·越融越富”活动,委员们深入调研残疾人之家,了解机构运营和志愿助残服务情况,法律咨询、健康义诊、物资捐赠等主题活动的举办不仅为残疾人送去了实际帮助,也推动了助残共富机制的完善。柯桥区政协出台《关于开展“政协促共富”慈善公益行动的意见》,21名委员捐款82万元成立慈善公益基金,用于帮扶南部山区困难群众,涵盖“困难老人帮扶”“特殊儿童帮扶”等多个项目。

专业人才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绍兴市政协常委、炉峰禅寺慈善联合会会长释净芳提出,助残志愿服务缺乏专业人才,难以满足残疾人在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需求。为此,委员们积极呼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为慈善事业输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推动建立志愿者专业培训体系,提升现有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如在一些社区服务项目中,组织志愿者参加医疗急救、心理咨询等专业培训,以便为“一老一小”等困难群体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在推进“一老一小”困难群体民生服务上,绍兴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做了诸多努力。柯桥区政协走进柯桥区中医院儿童康复中心,为孩子们送上“康复包”;深入平水、王坛、稽东三镇,为困难老人送上“温暖金”。越城区政协17位委员结对28名困难残疾人,从资金、物质及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支持。

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也是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之一。委员们建议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形成全方位的保障网络。在养老服务方面,推动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引入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等多元化服务;在儿童保障方面,加强对困境儿童的救助保护,完善教育资助、心理辅导等帮扶措施。

委员们还呼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慈善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完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慈善捐赠;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规范慈善行为,确保慈善资金使用透明、高效。

未来,绍兴市政协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公益慈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让更多困难群体受益,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更大力量。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