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政协委员张永炬直指四大新误区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台州市政协委员张永炬直指四大新误区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19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周大彬 通讯员 程尚送   字号:[][][]
本网讯    “‘机器换人’绝不是光光买几台设备那么简单,这其中有不少误区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台州政协委员、台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张永炬在通过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机器换人,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利用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新的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张永炬在走访中了解到,目前,台州市企业既有“生产线+机器人”的传统“机器换人”模式,也有采用物联网、自动化、云计算等技术的“机联网”等高级模式进行“机器换人”。在省经信委下发的2014年全省“机器换人”百项示范项目计划中,台州市共有15个项目入选,总数列全省第二。
“我们调研发现,在‘机器换人’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四个方面的误区和问题尤其需要引起关注。”张永炬说。
首先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处在“机器换人”门槛之外,“机器换人”的减员增效效果仍然有限。台州市中小企业吸纳了85%以上的从业人员,所以,“机器换人”的推广对象应当聚焦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能力实施“机器换人”的企业,基本上是大中型企业,而且数量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引进先进装备投入较大。从硬件看,购买智能设备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乃至上千万,而成本回收却需要3~5年;从软件看,每家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智能设备必须配备软件开发专业人员,一般中小企业根本不具备这种资金和人才的实力。
实施“机器换人”对技术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员工素质跟不上“机器换人”的技术要求,企业引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等设备就会闲置。不少企业就存在着技工和软件人才“得不到、用不起”的现实问题。以台州市为例,目前,该市的技工供不应求,很多中小企业“得不到”;而软件人才更多地集聚在大城市,工资高,很多中小企业“用不起”。
生产流程的自我改造是当前企业推行“机器换人”面临的最大困难,这需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台州市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实现生产线的全自动化。从企业的实践看,自动生产线改造和维护成本高,国内的配件跟不上,有些企业最后只得忍痛放弃。
“机器换人”不光是购买设备的问题,还涉及到技术、物流、管理等方面。目前,本土市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当地企业“机器换人”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体制重论文轻实践,重政府纵向科研项目,而轻视地方企业的横向技术合作。
张永炬建议加大对中小企业“机器换人”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和人才对接,破解软件人才“用不起”问题,以技术改造为主线,加快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利用好本地科研院校力量,提升为本地企业服务效果。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