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省政协专题>垃圾分类>建言献策>>正文内容
关于开展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试点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08日 来源: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   字号:[][][]

本网讯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垃圾分类是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在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但成效不明显,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说易行难,任重道远。有多方面原因,一是意识有待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自觉性、主动性不够,人的观念和生活习惯改变较难。二是没有刚性约束,进行垃圾分类和不分类结果是一样的,对不参与垃圾分类的行为,尚无法律法规上的惩戒措施。三是宣传发动还不到位,垃圾分类需要全民自觉参与,政府、部门、学校等应广泛开展宣传,长期教育,不断提高居民的参与率,但这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四是基础设施薄弱,推行垃圾分类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等,仅生活垃圾分类袋、分类垃圾桶、智能分类设备、分类运输车、分类处置设施等就需要大量投入。目前大部分市、县垃圾分类经费投入不足,设施配套不齐全,垃圾分类后最终还是集中统一处理,将大大影响群众垃圾分类投放的效果,同时也将打击广大人民群众的分类热情,对政府的信誉度也有影响。

为此建议:

要开展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试点工作,让机器操作代替人为分类,即生活垃圾分类由源头分类改为生活垃圾末端分类(焚烧处理前),使科技进步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让人们生活更简单更美好。

理由如下:一是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技术渐趋成熟。随着我国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分拣技术已相当成熟。目前中城绿建、格林雷斯(green use)等公司均可从事的垃圾分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处理等也有运行的成功范例。二是垃圾减量化明显。垃圾末端分类分拣后,可以减少约3060%的垃圾量,真正起到减量化作用,分类后金属、玻璃、塑料、废纸乃至建筑砖块、渣土等可统一回收利用。三是经济效益明显。据了解一套垃圾分拣系统投入约3000万左右,日分拣能力约为300吨。生活垃圾末端分拣后,可减少垃圾分类各环节设施设备的投入,也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焚烧量而达到节省成本效果,同时大大缓解各地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四是社会效益明显。生活垃圾末端分拣可以使千家万户从前端垃圾分类中解放出来,人们生活将更加简单方便。

具体建议:

一、更新观念,勇于尝试。目前全省推行的垃圾分类工作,以源头分类为主,并以此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办法,对市区县进行考核,如垃圾分类的覆盖率、长效机制建设、经费投入、发动宣传、群众知晓率等等,虽然工作推进力度较大。但对于垃圾处置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最终分类后的垃圾还是统一合并处理。所以加快将这种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统一处理的方式转变为统一投放、统一收集、统一运输、分拣处理的方式,对于真正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如何运用科技手段、科技设备来推动垃圾分类的革命,需各地各部门狠下决心、大胆尝试。

二、先行先试,政策扶持。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是否可行、经济、科学还有待实践检验,建议选择1-2个县作为试点(如在苍南县)。目前一些企业对生活垃圾分拣业务工作还是很感兴趣的,特别是供销系统以前就是承接废旧物品回收业务工作,对于可回收垃圾的利用有一定的基础,如政策许可、政府稍作扶持就可开展。垃圾末端分类工作也可以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政府要加强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对于企业所需的土地等要素予以保障,同时要加大补贴力度,确保垃圾回收利用做到应收尽收,实现它的公益属性。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由于垃圾处置具有明显的毗邻效应,所以各地要尽快规划,合理布局,可结合各地静脉产业园规划,综合考虑污水处理、制砖、垃圾焚烧发电等产业的循环利用工作,要将垃圾末端分拣工作纳入规划,为各地最终实现垃圾智能化分类留足空间。

我们相信科技进步将造福人民,科技让人的生活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