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分部视图“lyb/位置导航123”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正文内容
杜如松委员:笛声吹向云水间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14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周霜   字号:[][][]

据联谊报    于笛艺一道,省政协委员杜如松是大师级的人物。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为他颁发了“国际优秀艺术家奖”;专辑《笛声吹向云水间》及其作品入围台湾第19届金曲奖,并获“最佳传统音乐诠释奖”和“最佳专辑奖”;独奏曲《渔笛清幽》入选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专案。但他从不以“大师”自居,这和他的恩师赵松庭很像。赵松庭先生是中国笛子演奏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南派泰山北斗级人物,却始终没把自己当大师,静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杜如松交给恩师的第一份答卷是笛曲《扁舟载月》。当时,赵松庭抛给学生们一首明代凌云翰《西湖渔者》诗:“家住钱塘西子湖,钓竿几度拂珊瑚。扁舟载月归来晚,不觉全身入画图。”要求以此作曲。夜晚,杜如松孤身骑车来到了西湖边,面对湖寂水静、波光粼粼,感受扁舟逐流的绰约风姿,万种风情穿胸而过,汇聚成袅袅笛音。毕业音乐会上,这曲《扁舟载月》赢得满堂喝彩。

《扁舟载月》问世后,杜如松总觉得,深究起来,尚缺几分“味道”。随着自身境界的提升,他从追求作品的外在结构转向雕琢作品的内在意蕴,他不拘泥于精工细琢的书生气,创作中总带着几分“宠辱皆忘,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随性随缘与洒脱。

在浙江艺术学校时,偶然的缘分让他接触到尺八,而后又因尺八与灵隐天竺寺的几位法师投缘,佛教文化也成为他创作中的重要艺术源泉。笛子的“圆”加上与天竺的“缘”,最终成就了笛曲《竺缘》。

一次偶然的机会,杜如松和著名国画家林海钟教授在美国堪萨斯州博物馆看到了馆藏古画——南宋夏圭的《渔笛清幽》长卷画。有感于画,杜如松提笔吟唱,写下了大量的音乐片段,然而始终难以到达理想境界。郁郁不惑间,他独自来到了西湖边的“双桂轩”喝茶散心,偶然翻阅到案上的一本古琴曲谱《仙翁操》,瞬间捕捉到“仙翁逍遥自在”的意境,灵感泉涌,创作出《渔笛清幽》。此后,他与国画家林海钟教授、媒体艺术家范厉教授合作,将绘画与音乐结合,剪辑成动漫进行呈现,画面节奏与音乐节奏圆融应和,别有风味。

个人的成就越来越高,杜如松开始思考中国古典音乐的传承与发展。2012年,他以高级专家的身份被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引进,如今是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把书法列入国乐系的必修课,开设编钟馆,开辟乐器制作工坊,要求学生背诵大量唐诗宋词,邀请学生一起品鉴茶艺、花艺……杜如松的教学,看起来特别闲情逸致、风花雪月,但他身体力行地教诲后辈,若要学好中国传统音乐,必须下苦功、静下心、慢慢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