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分部视图“lyb/位置导航123”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正文内容
政协委员热议——擦亮民生底色,提升群众获得感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16日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王世琪 纪驭亚 王璐怡   字号:[][][]

编者按    一枝一叶总关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如何扎实做好就业工作、促进低收入居民增收、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深入实施健康浙江行动等问题,委员们结合自己工作实践,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据浙江日报    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副院长胡永举委员:产教融合,拓宽就业路

今年我省如何做好就业工作?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目标非常具体。其中,我对“大力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完成100万人培训任务,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30%以上”这句话印象很深刻。

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我觉得高校能够对此发挥重要作用。以我所在的学院为例,我们主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和职教师资为重点,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企业有关。

浙江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企业数量多、发展迅速,机器人、智能化生产车间等层出不穷,企业对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如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我认为建立产教融合基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两年,不少学校在人才培养上都加大了对新技术教学的投入。许多国家级产教融合基地也陆续建立。我们学校的“轨道交通、智能制造及现代物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基地主要包含轨道运营管理、轨道车辆模拟驾驶等10个实操板块。除了面向本校学生开展实训外,还对企业、高校、中职院校等开放。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为有关部门企业提供针对性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也能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对相关教学进行动态调整。

此外,校企联合成立联盟也是一种资源共享方式。去年10月,我们浙师大联合浙江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浙江省轨道交通产教融合联盟,联盟成员有58家,包括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和轨道交通方面相关企业,整合各方面资源,为学生和员工就业培训提供更多服务。

浙大一院常务副院长裘云庆委员:“医学高峰”,关键是人才

过去一年里,在健康浙江建设领域,“医学高峰”算得上是热词。而且,这股热度也一直延续到今年的省两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实施“医学高峰”计划,正是我过去一年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对健康与医疗需求也上升到新高度。在国内,我省医疗水平不错,而且每年都有进步,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对医疗领域发展一直很重视,无论是“双下沉两提升”“分级诊疗”“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等对基层医院的扶持举措,还是“最多跑一次”等优化医疗服务水平的改革,都属于国内领先。通过“双下沉两提升”政策的扶持,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得以不断增强。

在建设健康浙江,特别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我省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建设“医学高峰”。

2019年底,两份权威的医院排行榜让我印象深刻——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的榜单中,浙大一院排名全国第4名,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医院排行榜上,浙大一院排名全国14名。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很不容易。但综合全省情况看,我省医院整体水平与北京、上海等地仍有一定差距。

2019年,浙江成为第一批签约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省份,这让我省打造“医学高峰”迈出了一大步。平台有了,人才不能缺。在我看来,既要加大我省医疗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更需要花大力气引进国际一流水准的特殊人才,带动学科发展。实践表明,医院如能引进一名顶尖人才或团队,在好机制下,这个学科实力能够得到快速大幅提升。

吸引高端人才并非易事。目前,省里已出台相关政策,但还需出台更多有吸引力的配套支持政策。例如,上海就提出了医学学科的“腾飞计划”和建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规划。此外,我省在打造“医学高峰”时,要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医学科技创新的活力,调动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参加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还可实现临床医疗与我省生命健康产业相互带动、协同发展。

我相信,通过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我省的“医学高峰”计划实施肯定能取得成效。

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毛伟民委员:提质减负,打好组合拳

减负是个永恒的话题,我注意到,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则表示要“建立中小学生提质减负有效机制”。这说明,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深化改革过程中,政府部门将要打出一套组合拳。

在我看来,减负问题更多存在于中小学,主要体现为两种负担。一种是家长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和焦虑所带来的精神、经济负担。家长为了让孩子能进入民办小学初中或重点高中,纷纷报名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这也造成学生过重的课外压力。过重的压力给孩子带来很大负担,是违背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成长规律的。

因此,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应成为减负的一部分,尤其要规范这些机构超前教、超纲教、超时教的行为。光是去年一年,我们杭州的校外培训机构就从2137家下降至1398家。而这将是我们的一项长期工作。

减负还体现在公民办协调发展,努力为家长孩子提供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今年起,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无论在教育部的“减负30条”还是省教育厅的“减负40条”中,这一新政都是核心内容之一。杭州在2019年先行一步,率先在公民办小学开展公民同招,民办小学热度下降明显。我们做过统计,杭州民办小学报名录取比例从3.871下降至1.491

减负只是第一步,还需配合提质,才能让这套组合拳显实效。为了提升公办小学、初中办学质量,我们这两年要逐步清理掉所有在民办任教的公办在职教师,还出台了公办强校计划等。

但说到底,家长孩子们之所以长期经受着双重负担,跟优质高中资源供小于求密切相关。教育界都逐渐意识到,扩大优质资源是减负的重要路径。近两年,杭州在高中阶段实施新名校集团化发展策略,让传统名校杭州第二中学、学军中学等高中在萧山区、余杭区等地开办分校,这既拉动所在区的教育质量,也为主城区孩子扩容优质教育资源。

作为一名有30多年教龄的老师,我非常理解家长、孩子对美好教育的向往,这也正是我多年的追求。2020年,我们还将继续坚持多措并举,让中小学提质减负真正落到实处。

嵊州市农林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赵洪委员:扶贫协作,重在扶观念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人才支援,扎实做好产业合作、消费扶贫、电商合作、劳务协作,助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我们嵊州市农林技术推广中心也一直在努力高标准做好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工作。

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是嵊州市的对口帮扶对象,我们推广中心先后派出两名技术人员前往当地挂职,并围绕当地的畜牧业和农业提供精准技术帮扶。

产业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重在教育,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的关键,我们技术人员积极在当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除了人才培训还有产业支持,我们围绕当地的玉米种植产业进行调研,在调研中发现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马尔康市民对鲜食玉米的需求量也在加大,于是我们着手引进新优品种,提高了当地的种植效益;同时,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我们在当地建立了松岗蔬菜智能大棚项目,在蔬菜生产技术上就品种布局、滴水灌溉、栽培管、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除此之外,嵊州市还专门组织企业前往马尔康市,为当地提供电子商务发展帮扶。可以说,双方的协作帮扶日益深入。

在帮扶过程中,我们也有深刻的体会:扶贫要先“扶观念”。诚然,人才、产业、技术是扶贫中很重要的要素,但我们更要带去先进的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辅以人才、技术、产业的输送,方能事半功倍。这就对我们帮扶支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定要摸清当地情况,精准帮扶,才能让帮扶出成效。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工作,对当地进行系统性研究,包括土壤结构适合发展什么产业等具体细节。技术人员、派驻干部沉下去,以实际行动和发展成果推动当地干部和老百姓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快转变,激发当地发展活力,转“输血”为“造血”,切实帮助当地百姓进一步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