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省政协专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浙江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两会故事>>正文内容
省政协委员兰兰走访杭州萧山一小区,写了份有关垃圾分类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20日 来源:同心桥   作者:张蓉   字号:[][][]

编者按    “你是什么垃圾?”这句“拷问”有没有让你想起垃圾分类刚推广时的种种忙碌?2018年4月1日起,《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浙江全省进入垃圾分类时代。如今,每天进行垃圾分类和投放,已经成为不少人的生活日常。

多年来,无数生动的生活垃圾分类创新之举在浙江各地争相上演,垃圾分类这件“时尚小事”,也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有人赞叹居住环境的改善,也有人吐槽“丢个垃圾都要卡时间”。有人积极参与,也有人冷眼旁观、浑水摸鱼。

身边人的探讨引起了省政协委员、杭州同心少数民族政协委员会客厅牵头委员兰兰的关注。浙江的垃圾分类开展得怎么样?模式的创新探索遇到了哪些难关?未来又该如何有效推广?在今年浙江省两会召开前夕,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同心桥》栏目记者跟随兰兰前往调研。


 

据同心桥    垃圾收集亭为何没有垃圾桶

日前,省政协委员兰兰走进杭州萧山区闻堰街道相墅花园小区。这里有近900户居民,202081日起推行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如今,小区内分布着3个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收集亭。

“每天上午6点半到8点半,傍晚6点到8点,这里才能丢垃圾,其余时间垃圾桶会被统一收走。”萧山区闻堰街道相关工作人员孔小燕介绍。

“可是,如果在其他时间需要丢垃圾怎么办?”兰兰委员问。孔小燕指着不远处的一排四色垃圾桶,解释说,“小区内还设置了一个误时集中收集点,在其余时段也可以投放垃圾,只是要多走几步路。”

“这个举措很人性化。”兰兰连连点赞。她感慨说,自己看到一些小区,强行推进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又不设置误时投放点。在非规定时间,一些人就把垃圾随处乱丢。

她进一步询问,“垃圾分类推行以来,效果怎么样?大家都能自觉参与吗?”对此,孔小燕给出了一组数据——“小区平均每月收集垃圾总量约48吨,其中易腐垃圾平均有29.8吨,占比62.1%,可回收物平均有1.1吨,占比2.3%。”从混丢垃圾到有效分拣出易腐垃圾和可回收物,这意味着,不到两年,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率有效提高。

在现场,兰兰亲身体验了小区居民日常丢垃圾的过程,发现在这种转变的背后,既有尽职尽责的督导员,也有黑科技的助力。原来,在规定时间,这里每个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收集亭不只有四色垃圾桶,还配置一台智能分类称重设备和一位分类督导员。浙江金实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小区每户都有智能芯片卡。丢垃圾前,要先刷卡,再把垃圾袋打开,放到智能分类称重设备上,电子秤就会利用AI智能图片识别、抓拍上传等技术手段,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辨别,还可以根据垃圾分类的质量和重量,相应累计积分。

“平时的定时定点收集包括了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类;同时为进一步方便居民参与分类回收和积分兑换,每周六会再开展可回收物回收活动,居民还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以此来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孔小燕介绍。

垃圾分类的数字化管理如何推进

现场走访后,兰兰委员又和萧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社区与街道工作人员、企业代表及居民代表,围绕垃圾分类的推广与改善座谈。

在浙江,开展垃圾分类的起点可追溯到1987年。多年来,通过不断创新垃圾分类模式,浙江促进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实现良性循环。

“萧山区已面向居民、村社、镇街和区建立起‘一户三平台’(智能账户和三级应用平台)管理体系,实现对垃圾分类处理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监管。”萧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委员李中华介绍说,通过城乡统筹、数智治理,萧山区易腐垃圾收集量已从2018年的20余吨/日增长到目前的600余吨/日。

各地创新模式的探索,调动了人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但眼下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会上不少工作人员分享了自己的切身体会。近几年,垃圾分类的数字化管理推进很快,大家各自做了些积极探索,但希望各种数字平台之间的数据能够进一步打通,把碎片化信息进行整合。

数据整合离不开技术支撑。兰兰进一步抛出疑问,“第三方科技公司在垃圾分类的管理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合作中是否会遇到什么问题?”

“相墅花园采取的是社区牵头、第三方科技公司与物业公司配合。”闻堰街道一位工作人员接过话茬,“之前也采取过由第三方公司全权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模式,但在实行过程中,对于一些问题,第三方公司和物业公司之间存在相互推诿。”该工作人员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闻堰街道探索出“物业负责制”和“社区统筹制”的双模式,由社区根据物业的实际情况去选定管理方案。

在场有多人反映,目前在垃圾分类参与上,老年人积极性远高于年轻人,比如相墅花园采取的积分兑换礼品激励机制,对年轻人吸引力相对低。

希望政府出台指导性文件 将垃圾分类纳入居民信用体系

这场调研令兰兰深受触动,她决定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形成提案,带到浙江省政协全会上。

“垃圾分类是生活小事,也是民生大事。”兰兰感慨说,之前自己也观察过,对于垃圾分类,一些小区只是阶段性推广,有督导员时,大家可能认真些,没人监督,一些人就不太自觉。

她注意到这次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迭代升级数字化改革”。结合此次调研和后期多方了解,她形成了一份提案——《关于推进数字化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建议》。“希望政府能出台针对性指导性文件、规范性标准与制度,整合各类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设置整个城市的固废处理监管平台,促使数字化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针对第三方科技公司和物业公司的职责不清,她建议,“政府需要对第三方科技公司与物业公司的职责分工给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在目前的摸索推广阶段,针对参与数字化垃圾分类管理的单位给予一定补助。”

兰兰同时建议,在垃圾分类的激励机制上,可扩大积分奖励范围与共享空间,探索建立居民信用体系。“比如,将目前的积分奖励与小孩就读、居民落户等相关联,通过事后的积分奖励来促进事前的源头分类管理,增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