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省政协专题>学习贯彻浙江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要闻>>正文内容
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凝聚共识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12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编者按    在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召开之前,本月初,省政协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专题协商会暨各民主党派省委会、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在杭举行。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出席并讲话,省政协主席葛慧君主持,省领导陈奕君、熊建平和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并听取意见。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省政协常委、委员,专委会、界别组代表,共16位同志作了协商发言,大家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出意见建议,为省委全会重大决策聚智聚识。本报摘登发言要点(以发言先后为序)。


 

据联谊报    省政协常委 童亚辉:加快构建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 夯实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基础

构建多维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构建城乡全覆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推动“三医联动”集成改革,构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和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

坚持多措并举机制,推进社会保障均衡化。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建立普惠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保障的互助共济功能,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和省域医保“一码通”。

打通多元筹资渠道,强化社会保障支撑力。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完善社保资金收缴,建立多元稳定的筹资渠道,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政策。

强化多线协同推进,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法规体系,优化基本保障制度设计,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

民革省委会主委 吴晶:行远自迩踔厉风发 为共同富裕协力同心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要定好调子。建立健全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体现引领性、广泛性、均衡性和共享性。

要找准路子。用区域的发展来带动人的发展,唱好杭宁双城计,推动中部城市群崛起,念好“山海经”。用政策托底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开展清零行动、春风行动、增值行动、蝶变行动。以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提升,推动共建共享富裕社会,广泛开展学英模行动,广泛推动志愿者行动,倡导开展365慈善公益活动。

要压实担子。始终确保党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上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法治保障。

民盟省委会副主委 罗卫东:构建共同富裕新机制助力破解“三大差距”

针对地区差距,建立既要分类施策、又要统筹兼顾的地区发展新机制,全力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建议结合山区26县发展程度、体量、特点、基础和条件进行分类精准施策。建立省重点项目分类体系,优先支持山区县高铁、高速、水库水利、通信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偏远海岛地区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

针对城乡差距,健全“上下两端”同步发力的体制机制,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建议在省级层面成立省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省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试点推进村级组织经济体制改革。

针对收入差距,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制度,发挥好第三次分配的应有作用。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慈善激励机制、统筹协调机制、组织培育机制和行为监管机制。

省政协常委 鲍虎军: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 奋力打造省域科技创新策源地

加强顶层谋划,统筹前沿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产业应用,占据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建设若干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加快科创平台建设速度,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效能的创新力量体系。有组织地对接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建议以省实验室为试点,研究实行灵活的薪酬制度、科学的评价制度。

实行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激发创新活力,打造全球人才高地。优化人才引进和服务保障机制,科学、精准地梳理出我省优秀团队、优秀人才和重大科技成果培育清单,创新省级人才的评审模式。

加大科技创新的国内外合作,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我省科技创新影响力,持续建设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创省份和创新策源地。

民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 计勇强:科学念好新时代“山海经” 推进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推进长效帮促机制,奋力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建议对山区26县加强整体规划、分类指导。扩展结对帮扶单位。提升“飞地经济”建设模式,积极探索“双向飞地”机制,支持建设“人才飞地”,共享“飞入地”的公共服务和“飞出地”的支持政策。

从县域、市域和区域协同三个层面,全面做实跨山统筹发展。推广“小县大城”经验,探索“1+N”为框架的内部跨山统筹路径。支持山区26县相对集中的丽水等设立跨山统筹综合试验区。结合“四大建设”,联动山区26县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统筹构建相互协调发展机制。

优化考核激励机制,加快完善相关支持政策。更加突出经济发展和绿色发展等主指标和发展增量的考核权重。在土地和资金等关键发展要素配置上,对山区26县适当倾斜。

民进省委会主委 蔡秀军: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筑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基础

科学规划,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趋科学合理。建议探索实施“学片制”管理,按照数量适当、特色互补等原则,切实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科学制定评价体系,开展数字化教育评价,精准化开展教育帮扶,强化教育督导。着力实施薄弱学校提升工程,对于相对薄弱学校,在财政投入、管理力量和师资配置上给予倾斜。

多管齐下,开展乡村教育全面振兴工程。唱好教育“山海经”,重点帮扶山区26县加快发展。探索推广城乡学校共同体等多种方式。把互联网+教育做深做实。

有的放矢,开启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建议出台有力政策,明确高中教育公共服务边界。做好县域普通高中教师留人工作,建立县域普通高中优秀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完善面向县域普通高中的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

省政协委员 周华富: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以重构居住证体系为引领,着力推动工作重心从缩小“两个城镇化率”差距转移到提高同权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上来。构建数字化居住证管理服务场景,积极推进同能级城市间积分累计互认。

以培养专业技能为抓手,着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能力和薪酬水平。提高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以深化农村“三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着力稳定农业转移人口的农村权益和增收渠道。建议积极稳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以县城和都市区为主要载体,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共享水平。把都市区内的城市新区、县城、中心镇等作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点平台,多渠道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使财政资金等资源更多配置到常住人口较多的地区。

农工党省委会主委 罗建红:充分发挥灵活就业作用 以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共同富裕

拓渠道,充分发挥灵活就业“蓄水池”作用。鼓励个体经营发展,建议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对高校毕业生等开办个体经营给予税费减免。促进非全日制就业重点行业发展,推动保洁绿化等行业提质扩容,增强养老、托幼等社区服务业的吸纳就业能力。支持新业态发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等吸引更多创业创新力量。

优服务,充分发挥灵活就业“加油站”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就业匹配效率,积极探索“智慧就业”,创新职业培训方式。

强保障,充分发挥灵活就业“稳定器”作用。健全劳动保护机制,在快递、外卖、网约车等新业态领域建立行业性组织,保障劳动者正当权益。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统计监测制度,提高保障的精准性。

九三学社省委会副主委 盛颂恩:创新富民惠民政策共享机制 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创新政策供给机制。优化政策供给方式,将“单要素”供给向“一篮子”要素供给方式转变。改进民生类政策供给机制,应由省级明确统一。创新项目支持机制,充分考虑各地财政承受能力后安排富民惠民项目。处理好授人以鱼和授之以渔的关系,激发受惠群体内生动力、提升创富能力。积极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参与社会帮扶。

创新政策传导机制。拓宽政策传导渠道,持续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培训,确保政策理解到位、执行到位。整合政策咨询渠道,尽可能整合到统一的热线平台、网络窗口和便民服务中心。

创新政策执行机制。进一步加强政策前调研,做实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平台,打通数据壁垒。深化“民生一件事”改革,将“多部门、多流程”办理整合为一门受理、一次办结。规范执行程序。完善监管机制。

省政协常委 姚少平:以数字化改革引领高质量推进富民强村

消除富民强村“数字鸿沟”。全面提升乡村新基建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农民的数字运用水平,全面提速“两进两回”红利惠及乡村。

做强富民强村“数字农业”。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拓展研发与销售服务数字化应用,让数字赋能低收入农户增收,支持低收入农户创业创新、自我发展,提升持续增收水平。

做精富民强村“数字乡村”。加快统筹谋划未来乡村行动计划,以数字化平台深化推进“三块地”集成改革,以资源要素优势集成促进先富帮后富。

做优富民强村“数字服务”。以数字运用增强民生优质服务均衡性,提升数据精密智控综合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数字乡村治理的法治环境和政策机制。

致公党省委会主委 郑继伟:推进共同富裕 深化乡村振兴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通过高标准、严监管,打造农产品高品质。推广农业规模化经营,扩大产销对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动农业降本增值。推动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对特定经济作物产业加强顶层设计与谋划。

创新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增收新突破。重点做好村集体经济主体市场化,鼓励农村产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积极合作,成立联合经营主体。重点做好村集体资产价值股份化,确定“集体资产+资源”股权总额度,并根据使用权属确定相应的股权凭证到镇、村、户。

更加关注乡村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公平和自治问题。通过政策引导缩小村与村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

省工商联主席 王建沂:发挥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建设 共同富裕示范区生力军作用

精准对接山区县需求和民营企业的优势,让美丽经济“生态路”更加宽广。积极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商协会等作用,引导和支持当地产业链上的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发挥民营企业家光彩事业精神,让立体帮扶“连心路”更加凝心聚力。加强产业与就业联动。搭建智力支撑平台,聘请一批民营企业家为山区县的经济发展顾问和智库成员。探索“蜂巢式”浙商公益慈善机制。

着眼打造民营企业助力山区发展的高能级平台,让飞地政策“赋能路”更加精准。建议跨区域规划区块建设生态功能区和山海协作园区,建议出台科创飞地建设实施意见。

发挥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的牵头作用,让山海协作“示范路”更加优质。研究制定出台一批专项支持政策,支持和推广“两山银行”建设的经验。山区县也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省政协常委 李鲁:加快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 增强人民群众“幼有所育”获得感

增加资源供给。制定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打造15分钟便捷照护服务圈,建立并优化专业工作指导网络。

提升保育质量。强化托育服务,向家长传播科学育儿的理念和经验。规范服务标准,研究制订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标准要求等。将困难儿童特别是重病重残儿童、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家庭优先纳入公益性幼有所育服务范围。

强化政策支持。建议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完善生育保障政策,加强人才培育政策,制订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培养“十四五”专项计划。

完善工作机制。建议建立由卫健部门牵头的联动工作机制。构建数智平台机制,利用浙里办、城市大脑等平台,开发婴幼儿照护服务板块。加强行业机构监管,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白名单、黑名单,规范托育机构登记备案流程,探索托育机构星级评定制度。

台盟省委会主委 张泽熙:就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的有关建议

“体系”需突出“高质量”引领。有针对性地突出“高质量”引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设置,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体系”需重视再分配的“科学性”。建议在“体系”中突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体系”引导各级政府在再分配中以精准有效的靶向,锁定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既要注重改变差距的结果,又要干预导致差距的原因。

“体系”需注重区县的“示范性”。建议以区县为主体,设置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指标。强化对区县较为突出的民生短板进行顶层指标设计。形成既有结果导向、又有过程绩效的评价体系。

“体系”需坚持研究的“开放性”。建议“体系”研究和评价机构的组建要注重和社会研究相结合,加强面向国际的开放视角和姿态。

无党派人士代表 徐伟金:坚持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科学谋划,不断完善民族地区发展政策体系,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推动民族地区和沿海发达县市双向设立山海协作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把民族地区打造成为大花园的精品园,提升民族地区末端交通网络通达水平。支持特色化发展,加强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乡村风貌和古建筑保护利用,支持民族地区建设民族民俗风情特色街区(村落)等文化旅游基地。

进一步支持小城镇发展。建立大中城市反哺小城镇的机制,比如高端公共服务功能的下沉、制造功能的扩散转移等。引导公共资源向小城镇布局,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在小城镇的投资和项目建设。支持小城镇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生产环境,加大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入。

省政协常委 陈忠:以数字化改革推进医疗服务优质共享

加强业务协同,推进整体智治。及时梳理纵向业务系统与我省数字化建设之间的交叉竞合内容。建议省委、省政府出台数字化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实施方案。坚持公平公正的价值导向,针对“数字鸿沟”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突破。

疏通数据跑道,提升优质医疗。建议加快制定我省医疗卫生设备数字化建设标准指南,明确数据共享要求和数据接口标准。加强省级医学数据中台建设。把健康大数据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中。加快医疗机构的医护一体化步伐。

完善评价体系,支撑均衡共享。将用户评价纳入医疗数字化改革的考核指标中。尊重各地创新的实际差异,对基层创新性应用保持开放和鼓励态度。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数字化思维和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