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省政协专题>浙江省政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基地>理论研究>>正文内容
推动和合文化在新时代政协协商文化中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基于台州市政协的考察分析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3日 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2023年理论研究优秀论文   作者:叶海燕   

 摘  要:当前,制约政协协商质效提升的诸要素中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高质量推动政协协商民主新发展,需要推动政协协商文化建设及其功能发挥。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政协协商民主的现实问题及其文化根源,解构和合文化在破解政协协商现实问题上具有的独特优势,总结台州市推动和合文化在新时代政协协商文化中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具体成效,进而提出开发利用和合文化资源,推动政协协商文化向纵深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和合文化  协商文化  融合发展  理论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在发展协商民主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被协商”“难协商”“浅协商”等实践性问题,这表征出政协协商民主文化建设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新时代政协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有赖于协商文化建设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从而为协商民主建构德性基础进而破解难题、突破困境。由于从文化基础上看,“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因而协商文化建设特别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可以用于滋养协商民主发展的文化资源,既蕴藏于历史文本的典籍当中,又沉淀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世界本身。这就决定了在实践中着力培育协商文化,必须在新的文化治理视野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新的时代解读、作出新的机制概括、实现新的融通发展。为此,本文以作为和合文化标志地、实践地和传播地的台州市为典型个案,从历时性、共时性、结构性三重研究视角探讨和合文化与协商民主文化融合发展的价值、战略及其路径,以期为推动和合文化在新时代政协协商文化中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一个整体性理论分析框架和系统性实践推动方略。

 一、政协协商民主的现实问题及其文化根源

 政治文化是政治主体良性互动关系建构的德性基础。政协协商文化是政协协商过程中各协商主体间良性互动关系建构的德性基础。当前,发展政协协商民主面临的一些问题具有其症结性文化根源。

 (一)从文化结构看“被协商”问题

 政协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民主型治理及其有机政治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主导型治理与协商型政治在实践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这便成为发展协商民主所遇到的“关键的问题”和“问题的关键”。当前,一些地方在发展协商民主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被协商”现象,具体而言,一是在协商议题确立方面,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做得不够,与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不够契合;二是在协商主体选择方面,切身相关的利益群体参与不够;三是在协商成果转化方面,一定程度存在“重协商、轻结果”现象,群众获得感满意度还有提升空间。因此,从文化结构审视,政协协商民主存在“被协商”问题,根源在于少数地方政府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带有权威主义色彩,一些群众受到“尊官贵长”传统的负面影响,不想参与协商,不愿参与协商,有序政治参与渠道还不够通畅,或多或少存在“象征性”协商现象。

 (二)从文化心理看“难协商”问题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语境中,协商民主兼具推进社会民主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双重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发生结构性转轨、社会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型。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众政治参与的意愿不断提升,这必然带来社会民主化及其对平等主体间协商民主的迫切愿望。在此过程中,当前一些地方在发展协商民主时,或多或少存在“难协商”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由于协商主体出发点不同,以公共利益和准公共利益为价值旨归的协商民主或多或少存在被个体利益所遮蔽的现象。二是协商主体碍于信息、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对协商议题难以形成一致的看法。三是由于协商科学运行机制尚未系统性构建,以社会民主化为取向的协商民主不免陷入“程序正义”的“内循环”,还不能够全面系统真正把政协协商民主的成果常态化转化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独特治理资源及其治理效能。因此,从文化心理审视,政协协商民主存在“难协商”问题,根源在于利益日趋多样性条件下,协商主体受传统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影响,对“利欲可言”的度把握不好,造成不同程度排他、竞争的倾向,使得凝聚共识在协商过程中的难度增加。

 (三)从文化系统看“浅协商”问题

 政协协商民主的发展是一个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有机协商系统全面构建的政治发展议题。“重要的是对政治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个系统不仅要包含在它的某些场所中的协商,而且要保证协商是民主的,使得人民进入制定公共政策的主要场所中。”政协协商民主的系统构建需要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公众协商的有效性,即政协协商的参与各方是否基于平等意识、广泛意识、包容意识、理性意识、求真意识而形成权威性意见;二是沟通渠道的畅通性,即政协协商的成果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权威性意见是否纳入公共政策议程;三是国家行动的主动性,即政协协商的制度优势能否高效转化成治理效能。从政协协商民主系统构建视角看,当前政协协商民主或多或少面临“浅协商”的问题。一是主体性碎片化。协商主体意愿、能力、精力等受限,使得政协协商民主发展过程因主体性内生动力不足而陷入各治理场域的非均衡状态。二是系统性碎片化。以系统思维审视政协协商民主,协商民主发展因社会治理系统构建不足而面临着间歇性协商、运动式协商、无效化协商等系统性困境。三是技术性碎片化。由于协商民主的技术支撑及其技术赋能不足,政协协商民主面临着信息孤岛、平台匮乏、治理无效等技术性困境。四是制度性碎片化。政协协商民主议事微治理单元难以构建,政协协商民主的发展难以形成制度化长效性格局。五是能力碎片化。主要表现在选题不精、调研不深、影响不够等方面,这些表征了政协协商民主主体性能力所呈现的碎片化状态问题。因此,从文化系统审视,政协协商民主存在“浅协商”问题,根源在于小农经济形成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现象仍有所存在,导致创新意识不强,协商意识不强,系统意识不强,使得协商不够与时俱进、不够全面深入。

 二、和合文化在破解政协协商现实问题上具有独特优势

 协商民主的本质是愿意沟通、能够沟通、有效沟通,必然需要融通性文化基础为其提供价值基点、包容场域和共识方略。2005816日习近平同志在《文化育和谐》一文中指出:“我们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和合文化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逻辑,它既承认矛盾的斗争性,又重视矛盾的同一性,取长补短、协调冲突,促进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与政协协商文化具有融通性,对破题“被协商”“难协商”“浅协商”等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一)从价值取向看,和合文化具有协商智慧

 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所追求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化理想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不渝的文化坚守,它所实践表征的中国式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式凸显了协商智慧。和合文化强调“善解能容”,在调节社会群体利益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这与人民政协在广泛联系和动员各界群众,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在文化濡化关系上,和合文化与协商民主在文化本性上具有共契性。和合文化所具有的协商智慧是协商文化的源头和基础,协商文化在吸收了和合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提升,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融合型文化发展关系。

 (二)从实践方略看,和合文化具有治理功能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合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其承载的内涵精神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源自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多元利益诉求,近年来社会治理领域中矛盾问题呈现出主体多元、议题多样、机制多变的新特征。“政治史的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相对多元并拥有相对自主配置资源的力量时,政治中心对社会治理需求的刚性程度必然下降,弹性程度必然增加,政治中心不得不寻求更为包容的方式来维持和维护自己的中心地位”。显然,这些新特征新问题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涉及人民群众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政协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从实践方略看,和合文化作为思想资源,用以促进政协协商民主,更好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进而可在助力解决中国社会治理相关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从道德导向来看,和合文化具有育人作用

和合文化强调“厚德载物”,这就要求个体修养自身德行,启发内在良知与道德自觉,同时还要付诸行动为他人作出示范榜样,以和善之心、善德之行成就齐家治国平天下大业。政协委员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由各方面郑重协商产生,代表各界群众参与国是、履行职责。促进和合文化与协商文化融合发展,有助于厚植委员之德,引导委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以和合文化为底蕴,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积极践行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更好在政协工作中唱主角、本职岗位上作表率、界别群众中当示范;有助于激发人民政协内在力量,提升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政协工作的张力和活力,不断提高政协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台州以和合文化促进政协协商文化建设的新实践

 面对复杂的社会公共治理问题,人们希望通过理性协商达成最优共识促进善治。然而,“协商是只有通过公共话语才能进行的特定社会活动”,协商民主发展具有文化建构及其德性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和合文化在推动政协协商民主文化建设方面具有独特民主优势、整合优势、治理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台州以和合理念构建大协商格局,提出“和合文化赋能政协工作”新理念,把“和合文化”的培育、宣传、实践当作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打造“和合文化”政协协商民主品牌,从理论体系、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着力,培育以“和合文化”为基本理论特征的新时代政协新文化。这种有益探索,为持续深入破题“被协商”“难协商”“浅协商”问题提供了文化思路。

 (一)以“和而不同”理念画出多维“同心圆”,破题“被协商”问题

 破解“被协商”难题,关键在于让政协协商民主更加贴近利益相关的具体群众,使他们真正关切的公共议题或者准公共议题进入协商议程。近年来,台州以“和而不同”的理念画出了基层协商民主的多维“同心圆”。一是画好民主决策过程中的协商民主“同心圆”。台州市政协按照党委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每年年初反复与党委政府沟通履职议题方向,推动将选题实施纳入党委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坚持协商前调研,做到不调研不协商,坚持调研前学习,做到不学习不调研,切实提升协商质量。比如,就优化营商环境议题,集成运用多种履职方式,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企协商会、“改革力度再加码 营商环境再优化”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提出一批高质量的意见建议,为党政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这样的协商民主实践,通过协商于决策之前、实施之前,使党委政府的决策更加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实践性。二是画好民主管理过程中的协商民主“同心圆”。台州政协认真开展服务为民活动,当好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把“触角”延伸到基层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领域,真正让协商民主“飞入寻常百姓家”。比如,2023年台州市政协组织200余名委员和界别群众、14个市级部门单位赴三门县浦坝港镇开展以送文化、卫生、科技、教育、法律、体育为主要内容的“六送下乡”活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受到基层群众热烈欢迎。比如,台州天台政协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公信度强等特点,成立和合调解团,本着解决一对矛盾社会就多一份稳定的原则,着力解决一批老大难问题。三是画好民主监督过程中的协商民主“同心圆”。2007年,台州政协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委派民主监督员工作。2022年以来,不断迭代升级委派民主监督员工作,共组建18个由162名委员参与的民主监督小组,派驻到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等18个部门开展监督,对受派单位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形成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委室牵头、委员参与的监督机制。2023年,重点就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派出9个民主监督小组对9个部门牵头落实的24项民生实事项目,集中统一开展协商式监督。

 (二)以“求同存异”理念求出治理“最优解”,破题“难协商”问题

 破解“难协商”问题,关键在于让政协协商民主具有更加包容的文化融通心态,使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够求出重叠共识的“最优解”。台州以“求同存异”理念在发展政协协商民主的过程中求出“和合同心、善治同理”的“最优解”。一是注重和合文化“凝心聚力”。开展“和合界别汇”工作,以界别委员为主体,依托和合委员工作室、和合委员会客厅等各类协商平台和聚识平台,搭建联系群众新渠道、界别工作新载体,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使委员与界别群众和谐和气和而不同,使政协与党委政府合心合力合拍,为中心工作汇识汇智汇策。二是注重和合文化“润物无声”。推进和合文化在政协工作中的固化物化,优化市政协协商中心功能定位,建成“和合系列”履职阵地。创设“和合委员讲堂”,开展“百名委员进讲堂”活动,精心选择委员群体中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各界精英,紧扣时势确定主题,创新形式开展宣讲。建设和合委员工作室,首批在协商中心集中建设8家界别型委员工作室,主动向群众开放,开展学习交流、专题宣讲、公益服务等线下活动。建设和合界别活动室,鼓励各界别按照“自主、多样、灵活”的原则,在活动室独立或联合开展界别学习、界别协商、联络联谊等活动。三是注重和合文化“铸魂强基”。比如,台州黄岩政协创新“和合文化”的“六和(和谐、和合、和睦、和善、和顺、和美)”内涵,兴建“和文化”基地,推动机关、党派、团体、民族、宗教、社区等组织深入践行“和”理念,以人际“小和”构建社会“大和”,打造“和合文化共同体”。

 (三)以“合作共赢”理念凝聚发展“共识力”,破题“浅协商”问题

 破解“浅协商”问题,关键在于让政协协商民主更加体系化、战略化,使政协协商民主真正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同频共振。近年来,台州以“合作共赢”理念体现精准性、增强操作性、突出实效性,凝聚发展“共识力”破题“浅协商”问题。一是紧扣党政中心工作制定任务清单。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提出若干个“党政关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作为协商调研议题。比如,坚持“党政点题、政协领题”机制,主席会议成员牵头、专委会具体负责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民生实事开展专题调研,2023年共开展23项课题调研。二是关注群众所盼制定问题清单。依托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用好民生议事堂、“协商驿站”等平台,及时梳理群众关心的问题,结合政协委员深入基层一线,收集反映的社会情况、“微观问题”和“基层隐患”,进行细心研判和分类归纳,形成协商问题清单,有效推动治理难题解决、民生福祉改善。三是建立协商工作闭环机制。改变以往“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工作思路,强化成果运用与反馈。比如,台州路桥政协做好“请你来协商”后半篇文章,已形成“第一年协商、第二年监督”两年一周期的协商闭环体系。按照“多年同主题、年度有侧重、一届成系列”的要求,就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工作情况盯住不放、持续发力,一年接着一年做,连续开展跟踪问效,有力助推党政部门出台硬实举措。

 四、开发利用和合文化资源发展政协协商文化的路径选择

 20236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这一重要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人民政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思想的产物和象征。”“和合(也称‘合和’),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哲学词汇与文化理念。和,是指各要素联系与共处;合,则是指各要素的汇拢团聚。将和合连用,是指各种元素、要素在系统和动态过程中有机组织、结构为新事物和新的生命”。新时代以“两个结合”为指导,推动和合文化在政协协商民主文化建设中创造性转换和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一)搭建“和合平台”,不断提升政协协商质量

 以和合理念赋能协商平台建设,推动协商平台形式更新、运作更活、成效更实。一是在现有平台中注入和合元素。比如,进一步完善全体会议、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协商座谈会等的议题设置、交流方式、会场布置等,凸显和合特色,增加互动深度,提升建言质量。二是探索创设和合协商平台。立足构建常态化、多层次、各方面有序参与的协商议政格局,推进开门协商、开放协商、开诚协商,探索开展政协委员与党政领导“面对面”开展交流的和合协商会,让政协委员能够有机会与区域治理负责人就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精准化常态化制度化协商。三是推动多平台的集成聚合。将和合理念贯穿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全过程,探索“委员和合大问政”履职形式,与电视协商、网络问政、新媒体互动等相结合,形成滚雪球效应,放大协商建言的影响力。

 (二)营造“和合氛围”,不断提升凝聚共识水平

 通过传承中华民族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鼓励和支持委员在各类履职过程中讲真话、建诤言,促进不同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广泛凝聚各界共识。一是发挥统战功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和合理念不断强化政治思维、历史思维、协商思维、聚识思维,引导委员固守圆心,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思想政治引领者、界别群众贴心人。二是树立文化自信。通过建立和合讲堂等方式,支持委员对外正面发声,将和合文化所倡导的思想理念、价值追求、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传递到各界,助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三是完善制度机制。将和合理念融入到人民政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推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体系更加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使得政协协商更具有规则治理优势、能更好把政协协商民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三)提升“和合能力”,强化委员责任担当

 和合文化对于政协委员提高政治信念、更新思想观念、解放价值观念、改善思维方式、优化工作方法等具有重要的文化资源价值。一是提升政治能力。政协委员来自方方面面,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不一定相同,但政治立场不能含糊、政治原则不能动摇。要引导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提升协商能力。引导委员练好“会协商、善议政”的看家本领,不断培养专业的协商能力和协商文化,准确把握政协履职的规律和方法,真正做到建言有道、献策有方、谋计有路,使专门协商机构“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三是提升为民能力。要始终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组织引导委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专业、能力、资源等特长和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特别是多做一些“关键小事”,用心用情为民代言、为民建言、为民造福,永葆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