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省政协专题>浙江省政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基地>理论研究>>正文内容
打通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最后一公里”——婺城区“民生议事员”的制度创新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2日 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2023年理论研究优秀论文   作者:杜建明   

 摘  要:鉴于当前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制度平台中存在着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力量薄弱、基层群众参与民主协商的渠道较窄等问题,金华市婺城区政协2022年首创“民生议事员”制度,旨在打通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即通过聘请群众代表常态参与政协民情反映、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生服务等事务,实现了协调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助力解决基层各个领域的民生事项、以闭环的复合程序实现其治理优势的目的。“民生议事员”制度全面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方位”“全覆盖”“全链条”的特征,实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不建机构建机制”的灵活性优势、聚焦于解决基层民生事项的接地气优势和人民政协在基层治理中的制度化优势。不仅解决基层民生问题时效快、效率高,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而且民生议事员的效能感与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均得到普遍提升。

 关键词:民生议事员,全过程人民民主,政协协商,基层协商,基层治理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涵盖了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等七大渠道的制度建设。其中,由“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组织的多层级、多类别的政协协商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成绩斐然。尤其鉴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地位,在基层治理场域中实现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问题,近年来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层面都备受瞩目。而从2019年开始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提出到实践层面的全面推行,实现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逐渐成为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制度载体。与之相应的制度创新也层出不穷。虽然这些创新实践展现了较好的制度绩效,但是仍然普遍存在着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力量薄弱、基层群众通过政协平台有序参与民主协商的渠道窄等问题。鉴于此,如何打通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最后一公里”就成为当下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的一个紧迫的议题。

 在这个背景下,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政协从2022年开始在原有的民生议事堂制度的基础上,创新探索了“民生议事员”参与基层民主协商工作的机制,着力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聘请群众代表常态参与政协民情反映、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生服务等事务,扩大协商覆盖面和参与度,打通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最后一公里”,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成景。为此,本文将以婺城区首创的“民生议事员”制度为案例,探讨如何打通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最后一公里”。这项研究的目标不仅在于为全面高效地发挥政协协商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功能与优势提供系统化的制度设计,同时也为推进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知识图式与理论基础。

 一、研究背景:打通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意识

 对于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工作而言,至少要先厘清以下三个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大价值与意义。其次,要梳理好当前这项工作还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本文要重点谈论的地方创新实践——婺城区“民生议事员”制度而言,它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什么。这些探讨将从理论到实践、从点到面来展示打通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意识。    

 (一)要深刻认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重大价值与意义

 对于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具有的重大价值与意义而言,在实践操作层面和理论研究层面都有高度的共识。当前理论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基层社会治理两个视角。首先,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视角看,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贯彻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完善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程序、增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效;特别是以市县两级人民政协的协商带动基层协商,让政协走进群众、群众走近政协,使基层协商能够有序有效持续发展,这对于打通协商民主“最后一公里”、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鉴于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旨在更好地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参与社会治理的效能,因此从基层治理的角度看,这项工作有助于优化基层治理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维护基层治理秩序。“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基层是人民群众可亲、可近、可感的重要场域,是人民群众近距离体验、感受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经济和社会民主的绝佳平台。因此,要让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政治上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就要抓住基层,从小事做起。 即让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衔接从政治上落实到日常生活特别是人民日常经济生活之中,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二)当前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鉴于市县两级政协是离群众最近的县级政协机关,具备嵌入基层治理的先天优势,近年来在各省级政协的推动下,各地已经开展了一系列以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衔接的系统化建设为目标的创新实践,建立了运行良好的协商平台。例如

 浙江的“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江苏“有事好商量”、云南“协商在基层”、四川“有事来协商”和武汉市 “一线协商·共同缔造”等平台。然而依然还有些问题阻碍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首先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等基层治理制度衔接仍然不顺畅;在选拔代表时,由于选举方式和机制不完善,导致政协委员的遴选机制不科学、界别设置涵盖阶层不全,最终降低了各协商主体的代表性;在平台协同时,各个协商平台隶属单位各不相同,开展协商时各自为政,让政协组织难以精准介入基层协商。

 其次是协商效果不佳的问题。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衔接有时不能取得良好的协商效果,以致协商流于形式、流于表面,有两方面的原因。从协商主体看,政协委员和群众是基层协商的两类不同主体。县级政协委员一头联系党和政府、一头联系基层各界群众,然而政协委员的弱激励机制导致了他们采取碎片化方式介入基层协商的行为,加上一些地方党政领导不了解政协委员参与基层协商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让协商工作缺少相应的的政策和资源支持,让政协委员参与基层协商工作流于形式。从群众角度看,由于认知局限,大部分群众很少主动去反映问题,对于那些涉及自身利益又常年在外经商务工的群众来讲,参与“面对面”协商又需要花费过高的代价,这让群众难以进行广泛参与。

 除此以外,也有学者指出,当下基层协商相关文件中,对协商议题规定的模糊让政协应当参与的议题失去了清晰的界限。实践中往往因此让协商议题不贴近基层实际、不能真切地解决当地基层的问题,无法取得良好的协商效果。

 总之,协商制度不完善和协商效果不佳的问题阻碍了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让人民政协在介入基层协商时面临着许多实践治理困境,诸如组织悬浮困境、“中梗阻”困境和过度精英化困境。能否妥善解决上述问题,对于打通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意义。

 (三)“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一些具体问题

 为了推进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当前浙江省各地政协在《政协浙江省委员会关于推进“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统一部署下,因地制宜,积极创新,有序推进“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平台建设。为了弥补基层治理中政协力量不足的问题,金华市婺城区政协积极探索,不断制度创新,成立了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依然还有诸多实践问题亟需解决。

 1.需要解决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力量薄弱的问题。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是民生议事堂的履职主体。政协委员的产生一般按界别分配名额。在乡镇街道推荐产生的政协委员数量较少。第五届婺城区政协委员共297名,但多数乡镇街道政协委员人数少于等于5人。26个乡镇街道中,委员6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只有7个。比如试点的乡镇街道中,安地镇3名,琅琊镇4名,城西街道4名,城东街道5名。由此可见,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力量薄弱问题客观存在。聘请民生议事员参与民生议事堂履职活动,可以有效增强民生议事堂履职团队力量。

 2.需要弥补基层群众通过政协平台有序参与民主协商的渠道窄问题。政协机构一般县级以上才有。浙江政协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思路,在乡镇街道创造性建立“民生议事堂”这一政协履职平台,将政协工作触角延伸到乡镇街道一级。乡镇街道“民生议事堂”开展活动虽然邀请群众代表参加,但总体上看,基层群众通过政协平台有序参与民主协商的渠道还不够宽。26个乡镇街道推荐产生的128名委员中,真正工作生活在农村(社区)的委员只有12名,数量和比例远远少于人大代表(每个乡镇乡级人大代表不少于45人)。通过聘请一批优秀村社干部和乡贤担任民生议事员参与政协活动,可以有效拓宽基层群众有序参与民主协商的渠道。

 3.需要弥补“一员双岗”下沉委员不接地气问题。为弥补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人数少的问题,婺城区建立了“一员双岗”履职模式,就是将区政协6个专门委员会的委员全部下沉到联系乡镇街道参与民生议事堂履职活动。民生议事堂成员虽多,但又面临专委会委员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深不透的问题。而民生议事员都是来自本地的优秀人士,熟悉本地情况,履职工作更接地气。

 4.需要弥补村社“协商驿站”有站无人问题。在乡镇街道全面建立“民生议事堂”的同时,村和社建区同步建立“协商驿站”。“协商驿站”一建立就面临有站无人的现实问题。建立民生议事员制度后,担任民生议事员的村社干部,可以负责所在村社“协商驿站”的日常运行工作。

 二、分析框架: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民生议事员”制度

 本文将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为视角,为打通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最后一公里”构建一个系统化的分析框架。这项打通工作是在基层治理的场域中进行的,而且在这个场域中,一方面体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引领基层治理;另一方面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体现的基层民主实践,与人民美好生活直接相关、紧密相连,全要素推进基层善治。 这种特征需要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理念深入贯彻到基层治理中的各种制度创新实践。

 2021年习近平阐明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涵义与价值意义,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对此,学界通常认为其中的(1)“全方位”特征是从主体角度来看的,即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同时还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以及监察委员会等机构中形成了全方位的民主。(2)“全覆盖”特征是从客体角度来看的,即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包括国家和社会各层次,是全覆盖的民主。(3)“全链条”特征是从程序角度来看的,即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构成民主全链条,有机统一于民主政治全过程,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完整性,形成了复合程序。 这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落实在基层治理的各种具体制度创新实践中,不同的制度实践在贯彻落实其理念与要求的过程中又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特征,即理念原则上的普遍性与具体制度设计与侧重点的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三、案例描述:婺城“民生议事员”制度的实施与成效

 婺城区是金华市的核心区。目前辖899街道,总面积1391.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7万。为了解决上述的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力量薄弱、基层群众通过政协平台有序参与民主协商的渠道窄等问题,婺城区政协委员工委于12月初拟《关于在乡镇(街道)民生议事堂建立“民生议事员”制度的试行办法》,并按照边试点边完善的思路,于20233月份确定在琅琊镇、安地镇、城东街道、城西街道4个乡镇街道开展试点。民生议事员制度试行半年以来,4个乡镇街道总共举办了8场活动,民生议事员参加活动35人次。

 (一)民生议事员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做法

 “民生议事员”制度是指婺城区政协探索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新路径,按照既定条件和规定程序,聘请一批属地有威望的村社干部、优秀乡贤、行业专家、企业家及其他各界社会精英等作为群众代表,制度化参与政协基层民主协商事务,重点四个方面:

 1.着力从政治能力、沟通能力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选优配强“民生议事员”。立足当前乡镇街道履职小组政协委员属地情况不够熟悉、沟通不够畅通及群众中影响力不足等瓶颈,着力从政治能力、沟通能力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选优配强“民生议事员”,补齐力量短板。

 2.规范推荐选聘流程,选拨政治觉悟高、协商议事能力强与群众基础好“民生议事员”。推行“两推两议一报一聘”的选聘制度,即村两委与村民代表向乡镇(街道)推荐人选→乡镇街道履职小组联审联议,酝酿讨论候选人选→乡镇街道履职小组向乡镇(街道)党(工)委提名推荐“民生议事员”拟聘人选→乡镇(街道)党(工)委会议研究确定人选→报区政协备案→乡镇政协工作委员会(街道联络组)颁发“民生议事员”聘书。                                 

 3.围绕政协基层协商民主现实需求与民生议事堂职能定位,明确“民生议事员”四个方面工作职能。一是民情反映。“民生议事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访调研,充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急所盼,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二是民主协商。“民生议事员”要积极参与“民生议事堂”、“协商驿站”等协商议事活动,为增进人民福祉建言献策。三是民主监督。“民生议事员”可应邀参与政协组织的专项视察、民主监督等活动,助力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民生实事落实落地。四是民生服务。“民生议事员”要依托“委员工作室”和“六送六服务”等平台和活动载体,开展力所能及的民生服务。

 4.科学设置激励退出机制,增强“民生议事员”队伍的政治性、积极性与主动性。“民生议事员”实行任期制,两年一聘,可以连聘。任期内由政协牵头,将“民生议事员”参与履职情况实行量化登记、赋分管理,以年度为单位对表现突出、履职优秀的民生议事员,给予激励;如有违法违纪行为、或从事与“民生议事员”身份不相符活动的,予以解聘,以有进有出、有奖有退、合适比例增强“民生议事员”队伍的政治性、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民生议事员制度已经取得的主要成效

 婺城区政协运行此项措施以来,在疏解民忧民怨、汇集民智民慧、提升政协建言资政能力水平、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和明显功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制度绩效。

 1.搭建了群众参与新平台,协商主体的广泛性得到全面拓宽

 群众意见征集、群众有序参与政治活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内容,“民生议事员”以制度形式让部分基层群众得以参与基层协商,助推从无关到有关、从旁观到参与、从被动到主动的协商角色转变,拓宽群众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渠道,协商主体的广泛性得到了明显增强。首期试点的乡镇街道聘请“民生议事员”20名,履职小组,人员从14人左右扩充至22人,年龄层次涵盖30岁到65岁,包括党政机关、乡镇干部、文化乡创创客、村干部、乡贤等群体,主体的多元性、覆盖的全面性得到提升。

 2.畅通了意见反映新渠道,协商内容的实效性得到明显增强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制度通过“民生议事员”这一小切口,拉近了委员与群众的距离,打开了政协听取群众意见、汲取群众智慧的大窗口,有效克服政协建议对策区域情况不明、落实举措不强等弊端,推动建言资政工作的靶向性、实效性。在“同心向党·幸福梅溪”民生议事堂专题活动中,“民生议事员”方宝寅发挥其村支部书记熟悉情况优势,带着委员深入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调研,就以土地入股形式招引和开发“四季花谷”国际园林博览园项目提出有效意见10条,助推该项目成功流转土地350亩,引进投资近亿元,预计每年可为雅傅村增收超50万元。

 3.创设凝聚共识新阵地,政协协商的引领力显著提高

 “政协干什么、协商为什么、委员做什么”,群众通过“民生议事员”竖起耳朵听、睁大眼睛看、面对面地议中,对政协组织、政协职能、政协委员都有了全新认识,在沟通交流、深度协商中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西市街商圈”是婺城商贸经济的重心,一直以来在民生需求与社会治理等层面各有所需,在现实操作中有错位、复位现象。城中街道在开展“西市街商圈”夜经济主题民生议事堂活动中,邀请执法部门、网格员、企业家等群体代表的民生议事员参与协商,在深度讨论中达成共识,助推解决商圈“停车乱、停车难”“夜经济打造”等“关键小事”取得明显成效。     

 4.解决基层民生问题时效快、效率高,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民生议事员可以快速发现问题、组织起来协商、形成提案,在将内容反馈到政府等职能部门后可以通过资源赋能,通力合作,这样大大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我们做民生议事员最大的作用就是解决问题的时效会感觉更快。一些紧急的情况,召集大家一起过来,我们一起共同商议,因为我们现在发现这个问题比较迫切,比较现实。” 而且民生议事员作为基层群众的代表,他们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基层一线,能够及时发现并高效应对基层治理中的问题纠纷,因此可以更好地预防并控制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从而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工作目标。

 5.民生议事员的效能感与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均得到普遍提升

通常来说,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之间有密切关系,政治效能感越高的人,政治参与水平越高。民生议事员制度为群众的政治参与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让基层群众也有政治参与的效能感。调研发现,婺城区民生议事员普遍对自己发挥的政治作用表示认同:“越做越有感觉,有效果就有成就感”。可见,民生议事员制度不仅发挥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也增加了基层群众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是习总书记寄予基层代表的期望。民生议事员关注的是基层群众的民生事项,而民生议事员的存在也让婺城区的基层群众幸福感有所上升,发出了如“国家真好”这样的感叹。

 四、案例分析:“民生议事员”制度实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治理制度创新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统一的特征也充分体现在“民生议事员”制度中。如前所述,“民生议事员”制度聚焦于解决基层最广大群众的民生问题,因此可以从该制度的独特性视角来考察一个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是如何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链条、全覆盖、全方位的普遍特征的。

 (一)“民生议事员”制度的主要特征与治理优势

 1.充分发挥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不建机构建机制”的灵活性优势

 “民生议事员”遵循“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工作思路,它要求民生议事员们“听民声、与民议、为民呼、解民忧”,注重选取针对性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开展民情反映、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和民生服务,切实有效地将政协协商延伸到基层。在通过科学设置激励退出机制增强“民生议事员”队伍的政治性、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不对民生议事员规定硬性的工作任务要求,减少了议事员的工作负担,从而通过充分调动民生议事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拿出更多精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发挥“不建机构建机制”的优势。这些优势也生动诠释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这一人民民主的真谛。

 2.充分彰显了民生议事员制度以聚焦于解决基层民生事项为主旨的接地气优势

 接地气也是“民生议事员”制度的一大特征。有研究指出,基层群众往往认为,政协委员的利益关系在地方党政机关队伍中相对“超脱”,所以基层群众更愿意向政协委员表达真实的利益诉求,这就成为政协的制度优势。而以政协为基础的民生议事员不仅继承了这一优势,还因为其来自本地,来自基层的原因更兼备了接地气的特征,这让“解决基层民生事项”不仅作为民生议事员制度的主旨,更成为其优势。群众路线是我党的工作路线也是生命线,接地气的民生议事员制度践行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优势。

 3.充分释放了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在基层治理中的制度化优势

 “民生议事员”制度是嵌入在“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平台上,而该平台又是嵌入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运行体系中。因此,“民生议事员”不仅继承了政协的制度优势,还将这一优势进一步发挥。例如,民生议事员们在把握政治路线的同时,可以畅所欲言去建言资政。在提议权方面,有民生议事员说到:“有些诉求,通过其他渠道不太好讲,通过民生议事员,通过政协平台反映出来。”在建议权方面,受邀参加政协协商会议事,民生议事员的建议或提案一旦被写进会议纪要,就与正式政协委员的建议或提案一样,受到同等对待。“不能够有差别,否则的话他们讲了白讲了,不能让他讲白讲了。”

 另外,有研究表明,鉴于政协在基层群众眼中是没有直接利益相关的“第三方”,由地方政协主持的基层协商民主协调联动机制效果明显。而嵌入人民政协制度平台的民生议事员制度也因此成为了虽非党政机关、但又不是一般社会团体的特殊载体,实际上建立了一个更为直接的沟通渠道,使广大基层人民群众愿意向民生议事员表达真实的诉求,让基层民众有了参与基层治理的途径和机会。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民主意识,也能让民众更好地参与基层治理。由此,可以说,“民生议事员”制度作为一项新的机制嵌入原有的制度闭环中,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制度优势,并形成制度的乘数效应。

 (二)“民生议事员”制度全面实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要求

 “民生议事员”制度在具体制度设计上贯彻落实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链条、全覆盖、全方位的普遍特征。其一,“全方位特征”体现为,“民生议事员”作为群众代表,其主要工作是嵌入到既有的基层制度平台中的,并以此推动协调党、政、企、社等诸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其二、“全覆盖”特征体现为,“民生议事员”制度涉及基层最广大群众关心的、涵盖公共服务、社会和谐与安全、以及共富与发展等民生事项的诸多功能目标。其三,“全链条”特征体现为,“民生议事员”制度也涉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生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等环节,构成一个闭环的复合程序,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制度优势,并形成制度的乘数效应。

 1.“全方位特征”:“民生议事员”推动协调各方主体共同参与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视角下,“民生议事员”制度具有群众代表来源广泛性的特征和可协调各部门的功能,两者共同构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方位的特征,即全方位地推动协调各方主体共同参与。首先,民生议事员来自各行各业又是基层群众中的代表,不仅具有丰富的代表性,而且与基层政府、社区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紧密联系,具备广泛性的特征。例如,安地镇聘请的8名民主议事员中,有“学校、卫生院、供电所的领导,银行行长,村里有威望的书记,村里一线的干部,退休回乡居住的乡贤。这些人手头都有资源,可以助力,提供一定的资源 。”

 其次,民生议事员在基层群众中较有威望,整合各方资源的能力也相对较强,因而能够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在基层治理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和矛盾冲突错综复杂。而民生议事员作为一个中介,能够协调各方利益,凝聚共识。“通过了民生议事这一块,组织了相关的部门坐下来进行了一个协商,帮其他部门都沟通了,对这样搭建了一个比较快捷的平台了。” 由此,婺城区某街道民生议事员在协商创办居家养老食堂时,可以通过与政协、养老机构、民政部门、餐饮公司等多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最终推动了这一成果落地。

 2.“全覆盖特征”:“民生议事员”助力解决基层各个领域的民生事项

 “民生议事员”制度涉及基层最广大群众关心的、涵盖公共服务、社会和谐与安全、以及共富与发展等诸多功能目标。具体而言,通过参与各个领域的事务,民生议事员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反馈,促进政府的改革和发展。其中,在政治领域,民生议事员的参与可以促进基层民主的发展,增强民主意识和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从而提高全社会的民主素质和文明程度。在经济领域,民生议事员对当地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方向有较为深入的见解,政府可以通过民生议事员的参与更好地了解基层经济的情况和需求,及时制定并调整相关经济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驾护航。在文化领域,民生议事员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基层文化的情况和需求,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3.“全链条特征”:“民生议事员”通过一个闭环的复合程序实现其治理优势

 “民生议事员”制度是指聘请一批有代表性的、有实际经验的、有社会知名度的群众代表,参与政协民情反映、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生服务等事务,扩大协商覆盖面和参与度,打通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最后一公里”,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成景。首先,民生议事员的产生是通过民主推选来实现的,即严格遵循“两推两议一报一聘”机制,其产生需要候选人先经过公示、推荐提名、联审、公示等环节,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我国民主选举的特征,保证了代表的公正性和代表性。其次,在民主协商与民主决策环节,民生议事员针对提案中涉及相关民生问题,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促进将人民的意愿转化为政府的行动计划,这一过程充分展示了我国民主协商和民主决策的制度优势,即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使人民参与基层治理。最后,民生议事员制度的落实也推进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民生议事员作为代表,不仅可以对群众的利益进行代表和维护,还提供了监督政府等相关机关单位工作的新路径,确保政府部门的工作符合民意,这一过程充分展示了我国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的优势,即通过对政府和代表的监督,确保政策的公正性和执行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五、小结:“民生议事员”制度的优化路径

 民生议事员制度在婺城区的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它能践行以“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为特征的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打通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最后一公里”的样板案例。实践证明,“民生议事员”制度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制度载体作用,它不仅打通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最后一公里”,而且全面提升了这两种协商与政治协商和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的有机衔接。可以说,这项制度创新是值得充分肯定并推广的。

 另外,需要重视的是,“民生议事员”制度也体现了新时代的群众路线。民生议事员发挥了“双向反馈”的作用,即一方面将社情民意反馈给政府及有关单位,另一方面将机关单位的落实情况反馈给群众,真正成为嫁接政府和基层群众的桥梁,让政府“听得到”群众所求、也让群众“看得到”政府所为,可谓将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

 “民生议事员”制度作为一项全新探索,实践时间不长,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例如民生议事员的履职实践得不到保证、能力发挥不完全等。从我省打造“重要窗口”的高度来衡量,民生议事员仍需要在制度建设等方面多下功夫。

 1.需要出台配套规定,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

 民生议事员制度虽然其当下在打通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最后一公里”的实践上已经做出了颇有成效的探索,然而让民生议事员制度成为一项可以长期运行下去的制度,真正发挥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衔接的价值,仍然需要出台配套的规定,对民生议事员的职责、议事内容的范畴等作出明确规定。从长远来看,公共协商的价值并非只是达成一时一事,而应在整体社会进程中推动公共性的创造和再生产。因此,这项工作也需要促成各方在观念层面能够统一认识,致力于以民生议事员制度推动协商公共价值的再生产。

 作为一种新生的民主制度,现行法律法规对乡镇层面民生议事堂的机构的设置还是“空白”,需要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从法律上作出明文规定,明晰民生议事员的构架、身份性质及职能作用,同时要细化工作责任,提升民生议事员的荣誉感、责任感。

 2.需要优化选拔机制,增强民生议事员的履职效能

 为弥补婺城区“一员双岗”履职模式下沉委员不接地气问题,“民生议事员”都是来自本地的优秀人士,熟悉本地情况,履职工作更接地气。但是部分民生议事员因本职工作太忙,有时不能协调好时间来参加议事工作,让履职时间得不到保证,也不能较高质量地完成民生议事员的工作,如提案的调研、社情民意的撰写等。

 在调研过程中,部分民生议事员也提到这个问题,建议扩大民生议事员的人数岗位,一方面继续扩展参与民生议事的代表性行业数量,另一方面保证每次议事开会都有足够的议事员在场以切实增强履职效能。当下每个乡镇街道原则上“民生议事员”的人数在10名以内。但有民生议事员提到,这个人数限制了履职效能,应在此基础上对选拔机制进行优化,扩展人员覆盖面,“保证每次会议能够达到10个人就很好”。

 3.探索采取工作导师制度,加强业务指导

 不管是社会层面还是政协本身而言,对于民生议事员的培训工作较少,大多数议事员也因此不够熟悉相关工作,比如在调研的选题不够精准,调研方向还需进一步贴近民生实事。因此应从制度上下功夫,采取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导师制对民生议事员的上述业务能力进行指导培训。首先,加强对民生议事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让调研“提得准”,也要让提案“办得好”,突出固根基、强本领、增合力、提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协同联动,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其次,建议建立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导师制,帮助基层民生议事员提高文字撰写和编辑能力,助力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落地成效。这些做法目标旨在培养“懂政协”“会协商”“敢担当”的民生议事员,做到服务有效、责任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