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名片:崔巍,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导演、浙江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国家文华导演奖”、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全场安静,灯光渐暗。《遇见大运河》公演十周年后,回到起点杭州,再次绽放舞台。
这部史诗式舞剧的总导演,就是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
作为全国首部文化遗产传播剧,《遇见大运河》呈现出人类与运河共同谱写的命运交响。“今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我相信,这部剧的社会价值历久弥新。”
十年间,该剧进行了200余场全球巡演,走过30万公里,吸引了30万名观众。看着杭州大剧院满满三层楼的观众,崔巍满怀期待:“我们能否再一次打动观众?”
大幕拉开,音乐响起,《遇见大运河》的背后,凝缩着崔巍十年间保护文化遗产、助力文化出海的点点滴滴。
用匠心讲好运河故事
从一名舞蹈演员成长为舞台编导,再到总导演,崔巍拥有讲故事的天赋。
2009年,她决定以运河为题创作一个舞剧。不少人劝她:“事是好事,就是难啊。”大运河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何浓缩在90分钟的演出中?
崔巍从群众中寻找答案。近三年时间里,她带领主创团队走完大运河,遇到了河南洛阳的守仓人张永生,用一生守护运河上的含嘉仓;安徽泗县的陈绍兰,日复一日地保护隋唐古运河免遭破坏……
越走,内心越清晰。“我们讲运河又不止于运河,讲的是千百年来人和运河的故事。”
于是,女主角化身千年运河的一滴水,男主角是一位探寻运河历史的现代人。男女主角相知、相爱、相离,折射出当今社会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相互依存。
2014年5月21日,该剧在杭州大剧院首演,好评如潮。随后开启全国巡演、一路北上。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欧建平说:“崔巍啊,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好的艺术作品绝不能快餐式。我们的剧,经得起时间考验。”
向世界传播“中国式美学”
崔巍一直有“走出去”的决心。“文化出海不能只囿于华人圈,我们要真正走进外国观众的心里。”
为此,她带着剧团走向世界,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传播矩阵——走进全球顶尖剧场巡演,在外国街头开展文化快闪,和国际顶级舞蹈学院专业交流,与相关学者座谈,让普通观众、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等都能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不仅如此,从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到G20杭州峰会“最忆是杭州”,再到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在这些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重大场合,总能看到崔巍执导的身影。
“一个好的作品,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必然契合社会共鸣和时代节拍。我们希望让浙江元素拥有前沿的呈现方式。”水玉琮击鼓迎宾、诗画水墨起舞、钱塘潮雄伟盛景、数字火炬手……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交融交汇,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同频共振,浓缩着崔巍多年来的艺术追求。
让文化遗产离人们再近一些
“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保护,就是让人们走近它、熟知它,并表达它。”近年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崔巍不仅立足本职工作身体力行,还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上发声。
位于浦江县的上山遗址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为积极推动上山文化遗址申遗工作,崔巍多次深入浦江。
一次实地调研中,崔巍碰到了一个小女孩。“我带她去看镇馆之宝‘一粒米’,她可能还不懂背后的专业知识,但她的眼神里有好奇、有思考,这是很可贵的。”崔巍意识到,要打破文化遗产的神秘感,让文化遗产离人们再近一些。为此,她结合传播运河文化的实践经验,完善提案内容,为上山文化的申遗工作鼓与呼。
一年200多场下乡演出,崔巍经常在农村的灶头前吃饭。今年全国两会上,她撰写提案《项目化推进浙江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呼吁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科普宣传,留住美丽乡村的根与魂。
“文化遗产不光是开发和利用,还有传承和保护。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崔巍很高兴,这项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今年杭州歌剧舞剧院招聘了一批年轻演员。崔巍对这些年轻人说:“不要觉得跳好舞就行了,你的动作代表什么内容?你的内容和时代什么关系?这是走得长远的关键。”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从崔巍身上逐渐体悟到——关心身边、关注时代、扛起社会责任的意义。
“我很感谢政协委员的身份,这是我通过履职学习到的。”崔巍回应着期待的目光。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