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担当惠民生
——记浙江省政协委员、民建会员朱柏荣
据人民政协报 背着双肩包,穿梭于钢铁丛林与实验室之间;步履匆匆,奔走于超级工程与议政会场之间……浙江省政协委员、民建会员朱柏荣用20余年的时光诠释了“实业报国”的深刻内涵。
实业报国:千锤百炼铸就“钢铁脊梁”
“大家眼前那些‘薄荷绿’的钢筋就是为混凝土特制的‘防护服’!”2024年初,全长约161公里的杭甬高速复线全线建成,在杭甬高速复线滨海互通枢纽施工现场,朱柏荣介绍,从卡塔尔多哈国际机场到秦山核电站,从雄安新区到杭甬高速复线都使用了表面覆盖绿色环氧树脂涂层的钢筋,这是富钢自主研发的防腐技术,能有效隔绝海水侵蚀,耐腐蚀性提升3倍以上。“在滨海互通枢纽海上施工段,这些钢筋为混凝土结构披上防护铠甲,有效提升了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
朱柏荣进入钢铁行业还需从1991年说起,“当时,父亲创办的富钢钢铁厂刚起步,看着父亲整日辛苦忙碌,我就决定辞去‘铁饭碗’的工作,与父亲共同创业。”他笑着说。
从销售、采购到跑业务、进车间,朱柏荣从基层一线做起,历经近10年打磨,2007年正式担任富钢总经理。接手企业后,朱柏荣将发展方向瞄准科技创新,通过技改投入、工艺改进、产品结构调整、新技术应用和引进高端人才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我们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对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细分市场,做‘小而精’的优质产品。”
在朱柏荣的带领下,富钢从一家普钢企业成长为年产值达80多亿元、拥有1000余名员工、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特殊钢深加工及研发生产的高端制造新材料企业。
在“为用户解难、为社会创富”的同时,朱柏荣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将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他带领团队长期投身东西部协作与山海协作工程,持续帮扶浙江丽水缙云、松阳及四川广安、阿坝州金川等地,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教育帮扶等方式,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广袤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幅携手共进的温暖画卷。
这份对社会的深情回馈,不仅体现在区域协作帮扶上,更延伸至慈善事业的各个角落。2022年,集团冠名总额1800万元的“富钢(火江)关爱基金”,聚焦助学、助老、助困、助残及共同富裕领域的慈善事业,如同冬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同时,集团还与湖州中学签约建立10年100万元的“富钢奖教金”,支持教育发展,为莘莘学子的梦想插上翅膀。截至2025年6月,朱柏荣带领团队累计捐赠1900万元,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他对社会满满的担当。
双岗建功:熠熠生辉诠释“会员本色”
“富了乡亲,才是真幸福!这才是‘幸福计划’!”这不仅是朱柏荣的肺腑之言,更是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履职路上,作为民建湖州市委会副主委的他身体力行的真实写照。
他自掏腰包深度参与了“十箱万元”特色农业精准产业扶持项目,出资聘请专家传授科学养蜂技术,让农户掌握致富“金钥匙”。于是,近几年夏天,在烈日下,朱柏荣常与农户们一起查看蜂群,任汗水打湿衣衫。他资助建设起的标准化养蜂基地,构建“授人以渔”的长效“造血”机制,为农户铺就产业起步之路,助力农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经过不懈努力,这份“甜蜜事业”成效斐然,目前已被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列为“我们的幸福计划”首批项目,让众多农户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以此为基础创作的湖剧小戏《甜蜜的岕里》荣获浙江省第十一届群众戏曲小戏大赛金奖。
肩挑民建湖州市委会副主委与民建企业家协会会长双重责任,朱柏荣积极整合会内资源,以创新思维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生命力的民建社会服务品牌。
他组织发起“民建助你上大学”项目,点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梦;推动“创业互助”共富班车,为初创者提供全方位支持;实施“扬帆行动”,关注残疾儿童成长。近五年来,在他的感召下,湖州市民建企业家协会在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领域的爱心捐款累计近2000万元,惠及人群遍及城乡。
作为企业家协会“领头雁”,朱柏荣年复一年地坚持“一线工作法”,常态化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他常说,“倾听企业家们的发展诉求、转型痛点、现实困难,积极协调资源为会员企业排忧解难是我应该做的。”
履职为民:灼灼初心书写“政协答卷”
从民建会员到政协委员,朱柏荣深感肩头责任更重,他常鞭策自己,“肩挑企业发展重任,更须练就新时代委员的硬本领!”
身兼省、区、市三级政协委员,朱柏荣视多重身份为宝贵资源,积极利用平台优势,化身“联络员”和“搭建者”,倾力建设并完善履职工作渠道,政协委员工作室,推动创建政协委员会客厅,将其打造为凝聚共识、碰撞智慧、高端协商的“议事堂”。这些平台成为他联通各界、服务大局的有力支点。
朱柏荣的眼光敏锐锁定党委政府关切的“靶心”和经济社会发展“堵点”“痛点”。他积极参与浙江省政协“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协商会暨调研座谈会,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寻策问道。会后形成的《建议清单》被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等部门采纳,推动相关政策优化。
“我希望能从日常的点滴中观察到行业和企业的所需,看到大家越来越好,我也很开心。”他提交的《借鉴国际经验,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学徒制体系,破解制造业“技工荒”瓶颈》《关于强化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提案,均紧扣国家战略与产业痛点,建议具体可行。他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善于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宝贵参考。
其中,《关于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学徒制体系的建议》核心内容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在制定《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时吸收采纳,从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政策设计,生动诠释了政协委员建言资政的深度、高度与实效。
“未来,我将继续承担好政协委员、民建会员的职责,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朱柏荣说。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