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华常委:破解农村“空心化”村干部“机关化”_委员观点_委员风采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风采 >>正文内容
蓝华常委:破解农村“空心化”村干部“机关化”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19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比如农村“空心化”、村干部“机关化”现象值得警醒、深思。为此建议:
第一,要更加重视解决“人”的问题。在村级组织换届中,要更加明确村干部在村工作的时限,对那些长期在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人选,要通过村规民约等予以明确拒绝。要加强热心村庄事务的后备人选的培养,通过抽挂重点项目或乡镇机关锻炼的形式,帮助他们提高本领。要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让村干部明白“做什么”、“怎么做”、“哪些事不能做”,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查摆自身存在的各种“机关病”,回归农村群众“带头人”。鼓励在外乡贤参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
第二,要更加重视解决“力”的问题,也就是村两委的战斗力、凝聚力问题。明确村两委的目标任务,紧紧抓住群众关注的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供精准服务,不断增强群众对我们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信任感。要完善流动党员管理与服务,健全城乡统筹、双向互动的流动党员管理与服务机制,通过贴心的服务,增强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努力消除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误区和盲区。
第三,要更加重视解决“钱”的问题。丽水“空心村”以县统筹发展集体经济的成功经验,值得推广。要切实保障基层党组织的经费,同时要以政策引导、激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第四,要更加重视解决“服务”的问题。抓好“空心村”的服务工作,就要做到精准对焦,把服务对象和内容聚焦在“三留守”人员、残疾人和有困难的党员等弱势群体上,及时解决留守群众最现实、最需要、最迫切的困难。更加重视群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党建带妇建、带团建的方式,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