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法委员:新常态下建设浙江新经济的七点建议_委员观点_委员风采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风采 >>正文内容
江建法委员:新常态下建设浙江新经济的七点建议
发布日期:2015年02月06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变化,经济增长将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发展的动力也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更加重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浙江作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为新常态下破解前进道路上困难和问题的不竭动力。在经济转型进入重要的时刻,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的发展导向,充分认识GDP规模不等于人民富有的经济意义,就必须摒弃经济粗放增长的陈旧理念,需要果断转型、坚决转型、全力转型,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发展、迈向现代化、实现中国梦作出浙江的积极贡献。
浙江经济的发展转型如何转?我们在不断的分析思考中认为:必须要有世界的眼光、战略的思维和顺势的胆魄,志存高远,紧贴国家发展战略,立足于大众创业,致力于万众创新,着眼于再造一个浙江的宏伟愿景,用力当前,面向未来。
1转型要有新视角
以站在21世纪起点处的世界看浙江,浙江大地经历了21世纪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正在调整转型中稳步前进,是大有可为,满怀信心地迈向现代化的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以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看浙江,浙江是一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地,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的先行地区,到处充满着激情与创造。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浙江已经和正在经历着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所遭遇类似的困难和问题,而且还有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自身特点。因此,浙江的转型发展,必须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以更新的视角、更广的视野,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今天我们如果能够科学地运用金融功能,就会创造出成倍放大的财富效应。早在2003年,曾在浙江工作的习近平同志就指出“地方党委、政府必须强化‘金融核心’意识,主动关心本地区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尤其要加强领导,主动工作”。遵照总书记的指示,基于这样的视角维度,只用30多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约100年时间的浙江,应有勇立潮头唱大风的独特视角,即在抓住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坚定地实施由“易物”产业向“易币”产业转变的大胆突破。
2转型要有新思维
金融时代推动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金融业已深深渗透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运用金融所具有的功能获取财富。在西方,许多发达的国家更是创造了金融发展的奇迹。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曾以汽车、信息工业为主的现代工业,攫取了美国发展的第一桶金。这第一桶金的意义非常重大,也非常具有示范效应。但美国人并未把取得第一桶金的方式发扬光大,他们很快就学会了转型,并用第一桶金作为本钱,作为资本,开始了金融创业。以1896526公布的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为标志,美国的资本市场约经118年的发展,就迅速建立了现代金融体系,完成了国家的发展腾飞。从金本位到布雷顿森体系以及石油美元,建立了由美国人说了算的国际金融游戏规则,短短200多年时间,他们创造和获取的财富抵得上其他国家几千年积聚财富的总和,一举成为全世界头号的富国与强国。
今天的中国正以积极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顺应着发展大势,敏锐地感觉着世界潮流,而新的浪潮迎来的正是有着强大发展力的金融业。大金融时代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注入活力,我们的国家也将迎来新一轮腾飞的崭新时代。为此,浙江的经济转型要跳出工业立省、建城强省的惯性思维,以新的思维学会转型,并努力地加以推进——这就是顺应世界潮流,紧跟国家意图,立足浙江实际,实施跨业转型,夯实实业基础,建设创富金融,更好地推进浙江现代化建设的创新腾飞。
3转型要有新定位
我们的国家正在着力夯实经济基础,化解过剩产能,提升经济质量,在稳中求进中,转型已成为国家战略的主旋律。“一路一带”的提出,高铁制造的外输,核能核电技术的外投,推进了我国产业资本国际化的进程,使我们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中拓展了国际合作的深度。多极化的世界正在形成一个基本共识:中国正以一种全新的力量影响着整个世界。2014年,从金砖银行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丝路基金到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中国力量正孕育着世界金融经济的新格局。国家作出金融助推“走出去”的决策,进一步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特别是浙江将成为国际资本争相涌入的热土。大金融时代已在大江南北悄然兴起,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利用金融功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成为国际金融大潮中的冲浪者。金融业创造的财富所产生的超级能量,足以对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转型中的浙江就要拥有这样的能量,才能够在资源短缺中,铺设起经济转型的大道。刻苦耐劳,勇于开拓,用勤劳的双手汇集起民众创业的经济大潮,已为浙江经济的发展,获得了第一桶金。现在需要的是如何放大财富的积累效应,实现新的崛起。面向未来的浙江说到底最关键的,就是如何突出局限性的区域配置资源,当仁不让地迅速走向更加广阔的全球化配置资源。
基于此,我们建议:在经济转型的定位上,应由过去的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转向未来的以实业(即工农业)为基础、金融业为主导的方向上来;在经济发展目标的定位上,应响亮提出“建设金融强省”的战略指向;在面向未来的发展思路定位上,要有更加前瞻的追求,投身汹涌澎湃的国际经济大潮,坚定实施“以全球化配置资源为战略导向,坚持实业为基础,金融业为主导,全力建设金融强省,努力促进企业从资产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化发展,构建金融创富在内、金融服务在外,实业汇融在内、实业通融在外,价值创造在内、要素运用在外,科技创价在内、成果应用在外的内外兼修、互惠共赢的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格局”,为浙江新一轮的发展扬帆远航!
4转型要有新能量
今天的浙江要大力弘扬先人的勇敢与执着,为了“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目标追求,应以大无畏的果敢与智慧,去追逐转型的梦想:开展全球化的资源配置。这其中最重要的支点,就是全力拼搏努力建设现代金融新经济。建设金融大产业,浙江已有坚实的基础,经济实力雄厚,金融创新全国领先,温州是国家金融改革的综合试验区,台州的小微金融领先省内外,阿里金融走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新路子,非银行类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再加上紧邻上海金融国际中心等等,都已成为新常态下实现转型发展,后浙江经济时代的新优势。
大力发展金融产业,要以风险控制、稳健创业为前提,建立以地方金融机构聚集发展、内外金融机构互动并进为特色的金融业态。竭力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证券咨询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对冲基金、信托投资及资产管理公司等,丰富金融产业要素;积极培育债权交易市场、贵金属交易市场、股权交易市场、产权投资市场、风险创投市场;发展以基准利率、外汇汇率为定价基准的各类金融衍生品交易。要以创富金融、产业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生态金融的发展理念,推进金融产业的新发展。要充分发挥金融产业的资源配置功能,依托高端区域培育国际化的金融社区;在制造业集聚区建设产业金融;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在发达的城市商区,创办“金融百货公司”;在普惠大众的金融经营中,进一步发展网络金融,下沉镇乡村居办好“金融超市”服务社会大众。要努力建设要素丰富、点面融合、科学安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的,具有资产管理功能、产业创新功能、后台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金融产业的基地集群。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追随国家“金融助推走出去”的战略取向,加快推进金融产业“走出去”,促进我省金融机构与境内外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探索进行我省地方金融机构经营网络的国际化布局,为深化浙江全球化的资源配置的战略实施,发挥好金融产业的主导作用。
5转型要有新路径
在实现新的转型中,要凝聚尽显神通的各方智慧,努力为全球化配置资源,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发展,架设起“三座桥”、拓展好“五大道”。
“三座桥”即浙沪两地的金融桥,上海是我国的金融中心,有着丰富的金融创业实践,积极开展与上海的金融合作,对于浙江建设金融强省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复制政策的连通桥,上海自贸区是国家对外深度开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实验平台,我们要借助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建立国家政策可复制的运作平台;资本外投的服务桥,在经济转型中浙商的资本对外投资空前活跃,但也出现一些行情不明、文化不通、环境不熟的情况,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浙江人遍布世界的优势,了解行情,沟通情况,联络联系,充分调动境外华人服务于浙商资本外投的积极性。
“五大道”即开启大众“两创”发展的大通道。实业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是浙江经济的根,已在浙江经济的发展中,立下了永不磨灭的功绩。未来更是浙江经济的潜力所在,必须精心培育、热忱呵护、全力扶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开启运作高效、服务周到、量身定制、无障碍发展的大通道,为打牢转型发展的经济基础做出新的努力;充分发挥舟山国家级海洋开发区的引领作用,运用国家赋予的政策功能,连接各级各类开发区,不断完善和创新政策功能,载体功能,服务功能,使之成为富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高地,建立好政策扩散辐射的大通道;落实“走出去”战略,重视宁波港参与“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发挥我省在设施建设、港口运营、设备制造等领域的管理与技术优势,推动浙江技术、装备、服务和交通运输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走出去”,为更加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便捷的大通道;实施科技创新驱动,致力于配套协作、合作开发、专利创作等方式,大力引进新兴产业的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高新技术,形成内外融合、以我为主、进出互动的科技合作交流的大通道;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已开启了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的新路径,需要在不断深化中发展。要进一步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行业、培育新兴产业,拓展提质增效提升发展的大通道。
6转型要有新支撑
加快推进浙江经济的转型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有效地运用金融功能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中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使金融产业为经济的转型发展,实现资源配置全球化的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指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是经济和金融正常运行的根基。”遵照总书记的要求和中央的部署,结合浙江建设金融大产业的现实需求,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必须坚定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运行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五大重点:
(一)根据我省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当前市场经济秩序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完善信贷、纳税等信用记录,推进企业、个人的信用建设,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完善纳税人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个人偷逃骗税记录。实行合同履约备案和重大合同鉴证制度,探索建立合同履约信用记录,依法打击合同欺诈行为。
(二)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设,以及产品质量与价格信用制度的建设,发挥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信用建设和行业守信自律,切实健全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实行信用分类管理,健全负面信息披露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提高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水平。
(三)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制度,努力构建大数据平台,整合信用服务资源,促进信用信息共享。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逐步建设和完善以组织机构代码和身份证号码等为基础的实名制信息共享平台体系形成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四)加强我省金融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信贷征信体系,健全证券业、保险业及外汇管理的信用管理系统,加强金融部门的协调和合作,逐步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促进金融业信用信息的整合与共享。
(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加工、提供信用信息,鼓励信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积极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改善外部环境,促进竞争和创新,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监管责任,依法规范信用服务行为和市场秩序。让社会信用建设,为后浙江经济时代的发展腾飞,插上强劲的翅膀。
7转型要有新机制
融入国际经济,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浙江转型发展已刻不容缓。必须深化改革,建立起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效机制。一是要着力健全各种金融要素运行机制。建设现代金融体系,以金融合作开放的能量效应,推进省、市(区)的金融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积极实施。二是努力强化金融业配置资源的功能。金融业要从分业发展转向金融产业集群的综合发展,建立金融业全面运作的社会经济资源的长效配置机制,注重引导和推进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真正形成拉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效应。三是健全转型期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促进浙江经济转型最急需的人才是金融人才。当前我省高层次的金融人才奇缺,必须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加快金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采取超常规的举措,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灵活的方式,遵循金融人才发展规律,加快培养速度,聚天下英才,引金融干才,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我省金融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队伍。四是建立转型发展的激励机制。激励是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在制定可操作的激励指标、激励的层次和正向激励上下功夫,使转型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五是切实加强对经济转型发展的领导。习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增强全球思维和战略思维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全球化配置资源,建设以实业为基础、金融业为主导的转型发展的新经济,对于浙江面向发展未来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真正统一到转型发展上来。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勤奋学习,像30年前学习科学知识那样学习现代金融知识,努力吸收知识营养,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切实加强干部的选派调配工作,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的需要,为经济的转型发展选派金融干部,也可以从金融从业人员中选拔一批,为新时期实现转型经济的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人事保障。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