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广委员: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新发展_委员观点_委员风采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风采 >>正文内容
吕文广委员: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新发展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18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我省作为市场强省和网络大省,近几年农村网民持续增长,规模达到1800万。全省各地农村网商通过网络销售,为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康庄大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现阶段,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新发展,拓宽城乡转型升级新路径,是各级政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独特作用
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模式。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在信息网络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截至2012年末,淘宝上的每10位卖家当中就有2位是农民网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我省庆元的香菇、绍兴的黄酒,以及温州小吃等超过70%的商品,销往省外以及世界各地。
为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视角。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在金华义乌、丽水缙云等地,农村电子商务区域生态正在以点带面的态势涌现,“农户+公司+网络”的模式正在广泛推行,改变着传统农业经济和产业发展,改变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为实现“包容性增长”提供了新思路。“包容性增长”在政策取向上是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发展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将电子商务推广到农村,让电子商务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挂钩,农民即使不会熟练操作电脑,也同样能够有机会从包容性增长中获得实惠。
主要问题
配套服务能力相对滞后。当前,看似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着网络、电力、金融、物流等配套服务能力滞后的难题。一些地方尤其是偏远农村的农户入网难、宽带价格高、稳定性差,工业用电、用地指标申请困难,金融部门贷款周期短、流程复杂,物流成本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传统产业观念亟待更新。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传统产业化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对农民发展网销业持漠然态度,往往还是走“招大引强”的传统路子,资金向大项目汇聚,政策向大项目倾斜,这一思路并不利于农村网商的繁荣发展,制约农村电子商务集聚效益和规模效应。
人力资源支撑严重不足。主要是农村人才流动性强,缺少专业人才,员工素质低;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尚未成型,员工培训难,直接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资源的整合利用,难以发挥城乡电子商务体系的整体效应。
有关建议
切实把农村电子商务放在战略优先地位。有关部门应从战略高度科学谋划,全力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制定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战略规划。利用我省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完善、应用技术人才丰富、实体市场采购便利、仓储成本低廉、物流配送快捷等优势,积极完善财税、融资、用地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政策,加大引导和扶持。特别是基于农村扶贫工作的发展现状和根本要求,尽快将农村电子商务纳入我省农村减贫扶贫工作体系。
积极探索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有效途径。各地应积极鼓励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断完善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体系。通过培育一批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和平台,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开展电子商务过程中遇到的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尝试探索将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交通运输、外贸出口等产业融合发展,将农民内生动力挖掘出来,全面提高浙江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
优化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升级,降低农民网商上网和运营成本。加强对农民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改善优化软硬环境,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支持第三方平台参与农村电子商务保障体系建设。各地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过程中,应充分借助第三方中介平台的优势资源,如国内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淘宝网等。鼓励引导第三方平台开展面向农村电子商务需求的定制服务,多推出质优价廉的服务产品,帮助农民网商降低业务成本。积极规范网络服务市场,使其进一步透明公正,从而逐步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功能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的服务保障体系。
加强各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经验研究。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研究全国各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进展,及时总结出全方位、多类型的制度创新成果,适时加以推广应用。结合我省实际和区域特色,努力改革创新,不断增加浙江农村电子商务的内生动力,以更好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有序发展。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