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仲贤委员:为“五水共治”注入科技动力_委员观点_委员风采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风采 >>正文内容
吕仲贤委员:为“五水共治”注入科技动力
发布日期:2014年03月07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省政协委员吕仲贤建议,加强河道水污染治理科研支持,为“五水共治”注入科技动力。
水环境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相对于重点河湖而言,与人们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城乡河道水环境的污染状况更为严重。在河网密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调查表明城乡水环境90%以上已丧失了基本生态功能,城乡河道普遍发黑发臭,水质大多已处于Ⅴ类和劣Ⅴ类,严重影响着水资源的利用和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整个区域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安全,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
我省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在污染水体治理相关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省农科院针对我省城乡河道污染和治理的特点,研发了由外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控制和水体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技术有机结合而成的污染水体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体系,包含生态反应池、生态拦污、微生物“生态锁底”、微生物强化修复、微孔曝气、多功能生态浮岛等一系列技术方法。目前该技术已经在杭州、温州等河道水体修复工程中应用,成功治理河道近20条。宁波大学研发的生态演替式修复技术融合多种生态技术,在河道和景观水体修复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其在外源污染的有效控制、流动性较强水体的综合修复等方面还有待提高。浙江大学在湖泊污染控制、水体中难降解污染物的降解和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学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我省亦有不少专业从事水环境污染治理的环保企业,或自主研发,或与研究机构合作,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吕仲贤说,我省科研机构尽管在水处理中积累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更多的研发力量长期以来集中于工业、生活相关污水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微污染水源污染的防控,水体难降解污染物去除等方面。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治污先行”,阶段性的迫切目标是要短期内(2014-2016)解决水体缺氧、发黑、发臭,氨氮严重超标,COD超标等突出问题。然而,现有的大多数技术难以有效应对目前原位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技术要求,也无法满足“治污先行”的迫切要求。
吕仲贤说,城乡水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多学科的力量,构建一套适合的技术体系。而污染的严峻形势决定水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工作,有不同的阶段目标和技术需求。建议设立专注于城乡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以有利于研究力量的凝聚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我省水污染治理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城乡水污染治理技术涵盖污染源控制、水体污染治理、水体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诸多的关键技术需要突破,众多的实用技术方法有待研发和提升,吕仲贤建议加大科研投入,设立我省城乡水环境治理专项资金,推进技术研发的步伐,加快实际问题的解决。迫切、长期的水环境污染治理需求必然催生诸多从事该领域的企业,节能环保产业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建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专业从事水污染治理的高新企业,将有效推进我省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进程,也将提升我省环保产业的竞争力。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