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斌贤委员: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_委员观点_委员风采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风采 >>正文内容
隗斌贤委员: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发布日期:2014年02月10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企业已占省本级科技专项资金的75%,“十二五”10个重大科技专项有8个高科技和战略新兴企业密切相关,并均由企业牵头实施。我省企业在数量结构上已经成为技术研发投入与执行的主体,但高水平技术创新成果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企业科技领军人才缺乏、应用研究严重不足。省政协常委、省科协副主席隗斌贤建议,通过建设开放的创新体系等举措,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新型势下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逐步实现从以大学、科研院所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向企业主导的“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模式转变。在我国的研发体系结构数量型转变的改革目标实现之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主要任务就必须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企业主体地位不断加强的主要标志是,企业高端技术人才的汇聚、高水平研发能力提升、技术创新过程向前端延伸、引领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主导产业链技术创新的全过程。隗斌贤说:“我国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数量结构变革大约用了20年,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导力量的质量结构调整将是一个更加艰苦、漫长的过程,但需要从现在开始,浙江尤其如此,非常迫切。”
“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客观上要求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成为连接知识集群与产业集群的桥染,成为创新集群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研发和技术吸收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和产学研有效合作。随着创新模式走向系统化、社会化、网络化、全球化,迫切需要将创新集群内各类创新主体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等研发活动和外部知识获取,技术整合、机器设备及资本货物获取,创新培训、创新准备等非研发活动纳入全球创新网络。隗斌贤建议,将传统集中管控本土研发资源的观念转向在全球最合适的地方来布局开放创新体系,对科技与创新平台进行分散架构,形成开放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基础支撑。
隗斌贤建议,加大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力度,强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改变目前我省企业研发活动中应用研究所占比例过低的现状、引导企业的研发活动向高水平的应用研究发展,需要加大对企业从事基础科学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企业基础科学研究投入的加计扣除所得税政策。加大在企业建设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工作力度,把技术熟化的过程从高校院所向企业转移,使科技成果转化、熟化、商品化、产业化的过程逐渐成为企业主导的市场化过程。鉴于科技资源的分布现状,在较长时间内产学研合作仍是企业利用高校院所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借用“外脑”提升创新能力是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现实选择。要深入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支持联盟制订技术标准、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承担重大科研任务,构建技术研发、专利共享和成果转化推广的平台及机制。
改革科研收入分配与创新福利政策,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企业流动。要完善落实股权、期权激励和奖励等收益分配政策,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益政策和人事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差别化的职务发明股权激励政策,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以到企业工作或创办企业等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用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资金,加快培养和引进我国前沿技术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急需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及优秀企业家。要研究回国创业人才适应情况及其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对回国创业和国内大学、科研院所的下海创办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在医疗保险、配保就业、子女上学、住房等方面予以同等优先安排或资助。
同时依托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培养工程博士,造就适合企业需要的创新人才。以我省已建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协同创新平台为依托,利用工作站的院士资源,结合建站企业与院士承担的重大专项进行工程类研究生的合作培养。这类人才的培养要以直接服务于企业研发为出发点,基于重大专项的研发过程,以应用型研究成果的效益作为培养质量的检验标准。高校在培养工程博士试点中,要在招生工作、培养方案制订、导师团队建设、课程教学和实践训练、学位论文工作等方面与企业进行对接,让企业实质性地参与工程博士的招生和培养等工作,从而探索一条工程博士协同培养的新路,为企业培育留得住、用得上的创新人才。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