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名片:俞秋红,新昌县政协委员,天功坊砖瓦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传统砖瓦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灰墙青瓦,飞檐翘角,在新昌县澄潭街道的一众厂房中,一处古色古香的工坊格外惹人注目。探门而入,砖瓦陈列,一幅百子图砖雕巧夺天工,一个个娃娃神态各异,嬉戏玩闹,栩栩如生。
俞秋红正在这里忙碌着,聊起砖瓦雕刻与烧制,她如数家珍。
砖雕,这项建筑雕刻技艺起源于商周,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是中国古建筑雕刻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作为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三雕”之一,砖雕由东周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其中,新昌砖雕融苏派、徽派建筑特色为一体,以内敛古朴自成一派。
随着中国的新建筑多以现代和西洋风格呈现,传统砖雕市场日益萎缩,这一技艺也几近失传。
2006年,俞秋红开始跟着父亲系统学习传统古砖瓦与砖雕烧制技艺。选泥、制坯、烧制、雕刻、磨光……直到那时,她才知道,一件砖雕作品的诞生要经历十二道工序、三十多个步骤。“有的作品甚至要好几位师傅耗时一两年才能完成。”从此,这项凝结着先人千百年经验和智慧的技艺让俞秋红有了敬畏之心。
一千多摄氏度的烈火高温,经过半个多月的煅烧,再一周的闷窑,方得一砖。烧窑过程中,技术、耐心、眼力都是关键,弄不好就前功尽弃。为了掌握这门绝活,俞秋红跟着父亲守在窑前,时常一守就是大半个月。
最为考验功夫的,还是最后的雕刻步骤。阴刻、浮雕、镂雕、平雕……这些被称为“硬花活”的工艺,尤为需要掌握技巧。技艺靠口传心授,需要学习者的天赋,更要下得了苦工。“这门手艺的背后,是博大精深的古建艺术,越学越让人着迷。”俞秋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几年时间下来,终于用古法技艺中的“讲究”,造就了千锤百炼后的“匠心”。
从父亲手中接棒后,俞秋红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传统手艺传下来、活下去。“产业反哺,是必由之路。”俞秋红坦言,这就得转变思路,开拓更大的市场。
2008年,俞秋红与父亲一起成立了新昌县天功坊砖瓦有限公司,并获批成为浙江省特许古建砖瓦生产企业、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浙江省首批成长性文化企业、首批浙江省非遗工坊。
很快,细心的俞秋红就捕捉到一个新商机。“在经历了美式、欧式风格大流行后,现代建筑的装修开始返璞归真,具有文化底蕴的中式风格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俞秋红说,以前父亲参与了很多新昌县内外古建筑的修葺和保护,这给她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她开始尝试把砖雕和古建筑艺术元素糅合起来,制作出百余种规格和纹样的瓦当、滴水、筒瓦、板瓦、翘角、走兽、鱼龙回吻等古建筑构件。同时,她还在提高产品质感、降低生产成本上做文章。通过使用加工机械,改良传统技艺,不仅实现了产品局部量产,还有效解决了雕刻技师不足、老龄化等问题。
“非遗不是让传统技艺束之高阁,而是真正为人们所用,这样的非遗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俞秋红想让更多人了解、喜欢“秦砖汉瓦”。于是,她创新推出练字砖、砖雕礼品摆件等产品,大到背景墙、玄关,小到茶台、承壶、练字砖……在她的刻刀下,新昌砖雕“飞”进了寻常百姓家。
2016年,俞秋红在新昌县高新园区梅渚区块着手打造了一个集非遗技艺保护传承、非遗文化交流、非遗技艺活态展示、非遗技艺自制体验和非遗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非遗文化园。“我的目标是将这里打造成一个活态的非遗文化传承基地,集展示、体验、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未来它将是新昌非遗文化的一张新名片。”俞秋红说。
非遗的传承要以人为本,俞秋红希望通过非遗文化园这个平台,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将传统砖瓦与砖雕技艺传承和发展下去,让非遗迸发更强的生命力。
如今,她一边培养年轻一代传承队伍,一边通过参加展览、比赛、建立专家工作站、与专业机构合作等途径,让新昌砖雕走出去,产品已遍布中国驻奥地利使馆、宁波美术馆、宁波南塘老街、绍兴大禹纪念馆等国内外诸多场馆。
努力让砖雕这项古老技艺焕发出新魅力,俞秋红会一直走下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