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水法委员:抱华追梦的艺术理想_委员专访_委员风采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风采 >>正文内容
何水法委员:抱华追梦的艺术理想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09日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付裕 陈佳   字号:[][][]
“花与人之间是有情感联系的,花因人的欣赏而美丽。”对于艺术家来说,“花看我、我看花,物我两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花痴”何水法一生钟情于花草,自诩为“花间豪士”。他痴迷于花之自然精神,常说:“每朵花在每个时间点的形态是不一样的。坐在花前,你能清楚地感到花绽放瞬间的特别声音,也能默默地‘听’到花的香味……这也就是说,所谓‘听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我想,花草是活的、是有生命的,作为一名艺术家,要写出一花一草的生命之气。”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花鸟画艺术家何水法做客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栏目,讲述了他大写意花鸟画背后的动人故事。
画出时代的精神
何水法虽年近古稀,仍壮心不已。925,“抱华追梦——何水法花鸟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作为其个人第三次进京的大展,此次展览特别呈现了何水法多幅大写意新作,且多数为首次面世。
“这次展览主要展示的是我70岁以前的创作,是我最新作品的集中呈现,其中有两幅最大的牡丹。”何水法介绍新展时说到:“经过十年的磨练,我想,我在艺术上已经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神似。”正因如此,此次展览中既有大气磅礴的鸿篇巨制,也有婉约细腻的没骨小品,韵味隽永的精妙笔墨,仿佛一首交响诗,抒写着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其感知时代的气象。
“抱华追梦”——拥抱鲜花、拥抱中华、追寻梦想——这亦是何水法的追求。“艺术家要更好地融入社会,画出时代的精神,写出自己的感悟,更好地表达出胸中的中国梦”。何水法在其艺术创作中,以其独特的“何氏”风格,磅礴的气势,盎然的生机,有声有色地引领着当代大写意花鸟画的时代风向标。“热爱和认真很重要,要有满腔的热情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自己去感悟和创作出美好的作品,弘扬中国的文化故事。”这也成为何水法一直坚持的创作理念。
何水法一生以花为美,以花入画,而在中国花鸟画中,又精于牡丹,牡丹是他快乐的源泉之一。“牡丹有吉祥如意的意思,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题材,从两宋元明清到近现代,许多花鸟画大家都画过牡丹。”何水法谈到,“我很亲近牡丹,70年代画了大量的牡丹写生稿。为了画好牡丹,我去过12次菏泽,也多次去过洛阳,甚至,我现在的抱华楼美术馆里,也种了100多株各类品种的牡丹。”谈到牡丹,何水法十分动情,“我把牡丹看做我的老朋友,时刻惦记着牡丹开得好不好,也时不时去菏泽、去洛阳,就像看望我的老朋友一样。”何水法说:“花看我,我看花,物我两忘。我把所有花儿都当成朋友,例如,杭州的花在哪儿、哪儿的花是最好的,我都清清楚楚。”
从题材而言,何水法对牡丹的喜爱并不是唯一的。除了牡丹,他也画了荷花、梅兰竹菊,芙蓉、水仙花等传统花卉题材,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国外的花卉也不断被引进来,何水法开始接触到很多外来花卉,开始用中国画的笔墨绘制国外花草,展现异国风情。
20世纪90年代,何水法画了大量的异国花卉,《凤凰花》、《轻逗一片》、《芳溪春色》、《土耳其所见》、《马塞马拉所见》、《花气上天香作云》、《鸢尾》、《跳舞兰》等作品,均为他访游他国的自然风物所见,这些出自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植物、花卉,在何水法笔下体现出中国画笔墨的原创性,虽为点、线、墨、色的运用,却见出奇瑰与新颖的创意;而对鲜见的异国花卉,既无前人经验可以借鉴,又无当代人的作品可参照,这也成为何水法花鸟画在题材方面的重要创新。
写出一花一草的生命之气
在何水法看来,中国的艺术是心的艺术,中国画是心画,中国画山水要心中有丘壑,要对一花一草了如指掌,下笔才有神。写生是画家与花的对话,要时刻关注身边的一花一草,不断地去看和研究。
何水法对写生是认真和执着的。为画梨花跑三千里的路,为寻找杭州郊外的鸢尾花几经周折,在43度高温下到西湖断桥边上画荷花。
“荷花越热开得越好,尤其在阳光下,映日荷花别样红,画家要把一花一草最美的时候画下来。”何水法对花卉特别敏感,一时一刻都不放过写生。日本的蝴蝶兰,肯尼亚的红石榴,因在台湾花莲看到一种很漂亮的黄色花朵,失之交臂而终身遗憾。
“花鸟画家要时刻关注花卉,不断地去看,你才会对花熟悉。”何水法谈到花鸟画创作时说道:“画家的心情也会影响你对花卉的感受,花与人之间是有情感联系的,花因人欣赏而美丽。每一种花都是懂感情的,都有自己的花言花语,就看你是否真心地去与其交流。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对花的感受会不一样,会不断升华。花在每个时间点的形态是不一样的,花开的瞬间既能听到声音,也能听到香味,花开的时候听香是一种很美妙的事。花草是活的,要写出一花一草的生命之气。”“花痴”何水法钟情于花草,正如其曾言:“我画画只是在寻找自然中最柔软最脆弱却时时努力绽放生命之美的事物,可能这就是你们眼里我与其他画家不同的地方。”
中国画追求气韵生动,要反复磨练,水到渠成,抑扬顿挫,把胸中感悟经过思索写出。“雨境是虚无的表现,很浑厚,西湖的景色虚无缥缈,或显或明,一年四季的感悟全在心中,这个过程要靠自己长期的积累。”何水法表示,花鸟画的创作需要长期积累和积淀,“笔墨技法主要靠勤练,感受很重要,要以形取神,神需要艺术修养的积淀,笔墨的积淀,对一花一草精神的理解。书画俱老,很多年轻的时候没有体会到的东西,现在慢慢都体会到了,功夫到了,感悟和思想境界不一样,当然休养也要到位。发现美也很重要,发现美才能追求美,发现荷花盛开之美和凋零之美。”
创新对于画家来说是必然
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何水法认为创新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传承是文脉,传统是不断在创新中发展的,在发展中创新。两宋的宫廷画慢慢发展到文人画,从豪放到简约。“艺术的东西一定要做到随机应变,而不是墨守成规。作品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地方,要敢于不一样,怎么想,怎么画,这是很自然的过程。”何水法认为创新对于画家来说是必然的:“艺术不能自我满足,艺术家的追求应是无限的,画家要不断研究和总结,在原有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传承和开拓中国优秀文化。”
“变靠思想,要有一种改革的思想,思想上要考虑到和别人不一样,要有激情。笔墨当随时代,什么样的时代画什么样的画,必须与时代紧密相连,创作出新时代的花鸟画。同时,需要多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境界提高以后画才能够提高。”何水法认为,紧跟时代精神是当代花鸟画创新的重要方面,“画家也要有一种对艺术的敬畏之情,从题材和表现形式上创作出群众更喜闻乐见的作品,这是艺术家的责任。”何水法的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时代审美的共性,追求充满朝气、正气、大气以及在画面上体现健康向上、和煦阳光的心态,这是他对于时代精神的理解。他的画笔墨酣畅淋漓、劲健大气,用色绚烂但不俗气,色墨交融,表现出一种蓬勃的朝气与盎然的生气。他自觉以当代文化语境为背景,兼融中西艺术之优长,在两者嫁接中,互为借鉴与吸收,乃至有所发现,自成情怀与格局。
《富春山居图》背后的履职故事
作为政协委员,何水法每年都会提出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提案。例如提出青少年美育教育刻不容缓、呼吁馆藏场所开放国宝真迹、传统文化教育熏陶要从娃娃抓起、设立传统书画终身教育机构、让精品美术扎根在“县城”等,其中《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展出是最让何水法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2010年,距离《富春山居图》1350年问世恰好11个甲子、660周年,何水法认为让两段画作“团圆”的时机到了。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何水法提交了《富春山居图》合璧展览的提案,得到诸多文艺界人士响应。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中外记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的提问时,深情谈起了《富春山居图》。在温总理关怀和两岸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2011年《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在台北故宫隆重举行,何水法的夙愿得以实现。
何水法的《富春山居图》情怀早已有之,他将自己的“抱华楼——何水法美术馆”建在杭州富阳受降镇,这里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里曾描绘过的庙山脚下。简洁的几何形体造型、利落的外立面、拱形的连廊、金字塔式的玻璃天窗——这幢充满中国画情趣的小楼,天人合一,成为杭州一处著名人文景观,并于2009年与央视新楼、“鸟巢”一起入选了在比利时举办的欧罗巴利亚“心造——中国当代建筑前沿展”,圆了何水法心中多年的“筑画”之梦。
开馆三年,美术馆引进了十几个国家的展览,通过文化交流,得到了海外艺术家的一些共鸣,并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建立了何水法美术馆的分馆。“艺术无国界,艺术需要交流,优秀的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近几年政府很重视文化交流,政府交流是主流,主流是必须的,但是民间的交流也很重要,它更灵活,更专业化。”何水法本人也参加了很多对外国际文化交流,在西班牙、乌克兰、意大利等多国举办了自己的花鸟画展览,希望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能够走出去,而且能够走进他们的上层社会;同时,也引进了不少国外优秀的艺术作品。传承中华文脉,践行艺术创新,这是何水法的文化愿景,抱华楼的中外文化交流使其感到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艺术没有疆域,是人类的共同财产。”近年来何水法一直致力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实践,希望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当中发挥独特影响力,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