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申遗时代”的良渚,该做些什么? ——专访省政协委员、省文物局局长柳河_委员专访_委员风采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风采 >>正文内容
“后申遗时代”的良渚,该做些什么? ——专访省政协委员、省文物局局长柳河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9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据联谊报    76日下午,省政协委员、省文物局局长柳河在浙江省文物局会议室与同事们通过直播视屏一直关注着阿塞拜疆会场的进程,申遗成功一刻,会议室内一片欢呼。

柳河从20165月调省文物局工作,良渚古城遗址申遗一直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1000多个日子,他前后80多次前往良渚,为良渚申遗倾注了大量心血。

“身为文物工作者,我们的工作是为了今天而对话昨天,为了明天而珍藏今天。良渚考古一直以来都是浙江文物事业的大事、要事。能参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见证申遗成功时刻,我深感光荣!”柳河兴奋地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十分关心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两次赴良渚实地调研,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国家文物局和相关专家在申遗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浙江省成立良渚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将申遗工作写入省委、省政府相关意见和文件中,把良渚古城遗址保护与申遗工作作为全省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落实……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方使得良渚古城遗址这样一处五千年前的土遗址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得到妥善保护,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树立标志。”柳河说。

柳河介绍,良渚申遗成功,集聚了80余年的考古研究成果。从1936年首次发现,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从未停顿。特别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宫殿、祭坛、王陵等遗址后,又发现规模宏大的古代城市良渚古城遗址、世界已知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为中华文明五千年提供了有力的考古学物证。

柳河说,今后要按照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之规定,妥善解决遗址内的过境交通问题、有效应对未来游客数量增长带给遗产完整性的潜在威胁、调整完善遗产保护区划、提升外围水利工程遗址保护等级、制定风险管理和灾害预防规划文件、继续推进考古与保护相融合等,高标准、严要求、全方位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他说,要持续加大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为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精神发出良渚声音。充分运用良渚古城遗址文化遗产丰富的资源禀赋,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的叠加效应,积极助推遗址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良渚古城遗址为平台,切实加强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贡献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良渚做法”。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