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省政协首场民生协商论坛观点综述_协商活动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协商活动>>正文内容
十二届省政协首场民生协商论坛观点综述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08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陈红威   字号:[][][]

据联谊报    “家家有老,人人会老。”

“关心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

十二届省政协于44日下午举行的第一次民生协商论坛上,省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与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热烈探讨一个民众关切的话题:医养护结合加快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

浙江老年人口已达1080万。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持续把发展养老事业和产业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并率先提出要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护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省养老服务总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但大家感觉到,现实的养老条件、服务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群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养老事业与产业、服务与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针对存在的短板,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代表积极建言。

政府要对特殊老年人群多些“雪中送炭”

“谁都会老,但最担忧的是患老年痴呆,或者躺在床上得不到及时医救、护理。”不少委员在论坛上呼吁,要特别关注特殊老年人群的养老服务问题。

“医养护结合,要少些锦上添花,多些雪中送炭!”自由发言一开始,省政协委员潘海生第一个抢到发言机会。他说,在养老事业上,政府要用好有形之手,既不能失位、又不要越位,厘清政府、市场家庭、社会的各自作用。他建议政府减少投资建设超大型养老机构,集中资源推进医养护结合,对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困难老年群体发挥好兜底保障作用。

方向明委员说,现在浙南的偏远山区高龄老人多、空巢老人多,患了病、失了明也往往不便去看病,急救服务条件也不好,这些人群特别需要医养护结合,建议对乡村作全面的调查摸底,保障好他们的晚年生活。丽水市政协提案委主任熊佩飞对此观点也深表赞同,他说,对偏远山区老人来说,医养护结合模式养老是刚需。

“政府要优先照顾好贫困老人、失能失智老人,要建立一套标准体系,筛查这类老人的数量,进行科学评估。”康久医疗投资管理公司养老事业部总经理孙遥,例举了他在国外从事养老服务业的经验和案例,说明对特殊老年人群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要将社区作为医养护结合的主阵地

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占95%以上。

在举行论坛之前,省政协组织委员到各地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时,委员们提出,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将社区作为医养护结合的主阵地,将医养护辐射到千家万户。在这次论坛上,许多委员与界别群众代表也呼吁,要重视社区化的医养护结合养老服务。

徐燕峰委员说,医护人才缺口是居家养老关键的短板。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能力跟老百姓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调研发现,基层全科医生人均服务已达极限,最多的一名全科医生签了2000多人,远远超过其实际服务能力,签约率没法转换为服务落地率和群众满意率。另外,居家养老配套设施也严重短缺。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说,要把居家养老作为重中之重,大多数老年人是在家里安度晚年的。对于居家老人,要鼓励家庭成员和亲友照护老年人,同时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使老年人在家中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委员们还建议,加快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机构融合对接,为社区化养老提供医养护结合的精准服务。

加快护理队伍建设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在以往“医养结合”基础上提出了“医养护结合”理念。“护”包括护理服务、护理机构、护理队伍、护理保险。护理队伍建设,是养老事业和养老服务中的一块突出短板。加快培养数量充足的职业化护理队伍,是与会委员和界别群众代表探讨的一大热点。

兰兰委员说,大部分养老院护理人员不足,经过专业培训的就更少,现有人员多是老年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体力也难以胜任,提供服务的质量不高,很难满足老人的需求。护理员的工资低,且劳动强度大,工作又脏又累,从劳动力市场很难招聘到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护理人员。

金洪传委员是邵逸夫医院教授,他说,要兼顾老人多元需求,当前特别要重视加强全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浙江财经大学社会保障学科带头人戴卫东深有感触地说:“没有人才,再好的制度也无法落地。”

身为安吉医加依护理院院长的王学芳委员建议,医养结合机构内的卫生技术人员在专业培训、继续教育、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推荐评优等方面,应享有和其他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同等的权利;建议出台针对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考核定级的标准,增加养老护理员自我价值感和岗位荣誉感,建立一线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制度,尽快将养老服务人才资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沈少春委员说,各级政府也在大力鼓励大专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效果不明显。建议建立养老护理岗位津贴的递增机制,解决行业留人难问题。

医养护结合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这是我从日本带回来的一个调羹,它可以随意变形,对肌无力患者特别有用,可惜国内还没有企业生产。”王轶磊委员的发言,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他建议,加大优质生态和社会资源向医养护产业倾斜的政策支持力度,促使医养护产业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医养护产业发展,民企不可或缺,但“玻璃门”却挡住了民资的热情。”省政协委员欧剑认为,制度架构、用地政策、营商环境,让民间资本对养老产业望洋兴叹,竞争处于弱势地位。

委员们建议,要进行制度创新,实行新的分类扶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把用于养老服务的土地供给数量纳入全省养老服务考核范围;国办机构立足兜底,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留出空间。

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非医疗性的护理、康复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也称社会保险的“第六险”。

委员们认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医养护结合关键一环,实施该制度意义重大,也能倒逼护理服务、护理机构、护理队伍的快速发展。委员们呼吁,省级层面要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边探索、边总结,既要加快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标准,又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加快全覆盖进程。

嘉善县政协主席何全根介绍了嘉善县进一步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做法。从2016年开始,在省民政厅、人社厅等部门指导下,嘉善与桐庐一起率先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践表明,长期护理保险在提高重度失能人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及培育养老护理市场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他建议及时总结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一方面要使基金合理支出,最大程度发挥其在长期护理方面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社会能提供护理能力的条件下,尽量减少现金的发放,逐步提高护理券发放标准和占比,真正使保险资金用到护理上。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