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护结合加快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_协商活动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协商活动>>正文内容
医养护结合加快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编者按:4月4日下午,十二届省政协举行第一次民生协商论坛,围绕“医养护结合加快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协商议政。省政协社法委主任尚清结合前期省政协的专题调研在会上作重点发言,13位省政协委员、5位界别群众代表以及2位县(市、区)政协主席在会上建言。现辑录现场发言要点,供读者参阅。

 
 
 

据联谊报   

 

尚清委员:进一步推进医养护结合

 

9a19e6d84efd40e2aefe097a3552b785.jpg


医养护是老有所养最基本的要素,也是老年人最基本的需求。我省养老服务在医养护结合方面还是短板,如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老年病床位偏少,社区居家的高龄和失能失智老年人医养护服务供给短缺,护理人才队伍严重匮乏,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进展不快等等。

为此,建议医养护功能要进一步融合。养是基础、医是关键、护是核心,要实现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有护的医养护融合,必须要重视社区化,将社区作为医养护结合的主阵地;社会化,厘清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及个人的关系和边界;智能化,全面提升医养护服务的智慧水平和质量效率;职业化,发展数量充足、业务精良,具备职业操守的养老护理人员队伍;标准化,加快制定统一的医养护结合规划以及标准和模式。医养护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形成一个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庭有责、舆论支持的机制格局。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医养护结合关键一环,要扩大试点成果,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全覆盖进程。

 

潘海生委员:高度重视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问题

 

61b9340ced91472db62dcde6a292ad48.jpg


失能、半失能老人,是各级政府最需要关注和重视的人群,一个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2~3个家人照顾。这些家庭不仅开支大,家人在时间、精力上的耗费也很大,照料者甚至会在重压下产生身心疲惫、精神压抑等情况。

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更多需要政府承担、兜底。为此,建议公办养老机构把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作为主要任务,不能走高档化发展之路;政府新办的养老机构走医养护结合之路,每个县(市、区)能有1~2个专门收养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机构,真正让这些老人有安身之处;完善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的补助。

 

欧剑委员:破除行业发展壁垒 加快民间资本进入

 

1a8182fb308e469cb64fb04f5d17a3c0.jpg


近年来各地政府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码,但目前仍存在着政策落地难、供给结构不合理、市场力量未充分发挥、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主要原因是不挣钱的制度架构、不落地的土地优惠政策、不公平的营商环境、不舍得的养老服务投入等抑制行业发展的壁垒未能打破,挡住了民间资本进入行业的脚步。

为进一步繁荣养老服务市场,建议进行制度创新,从制度上形成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有利可图、进出自由、开放的养老服务市场创业氛围;完善考核体系,在省级层面将养老土地的供给数量纳入全省养老服务考核范围,确保土地政策落实到位;在培育和繁荣养老服务市场上,政府要用好有形之手,立足托底,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留出空间。

 

徐燕峰委员: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

 

33179d4dd2cc4af39513041fa60b4ddb.jpg


居家养老是当前养老的主体方式,值得重点关注。

当前,医护人才缺口是居家养老关键的短板。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能力跟老百姓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签约率没法转换为落地率和群众满意率。为此,建议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在基层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客观情况下,要把老年人、慢病患者作为全科医生签约重点;进一步完善对家庭医生签约的绩效考核,增加签约家庭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修法编规,多元投入,抓紧补齐“医养融合居家养老”基建历史欠账。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医养融合居家养老”供给侧改革,建立面向全省的“健康大数据”呼叫中心和老年人“互联网医院”。

 

兰兰委员:加快护理人员队伍建设

 

eb7f75f839ef4204acf5954a41f0f154.jpg


目前,大部分养老院护理人员普遍不足,特别缺少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现有人员多是老年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以及综合素质不高,年龄偏大,体力也难以胜任,提供服务的质量不高,很难满足入住老人的各方面需求,影响了入住老人的生活质量。

建议政府加大投入与保障力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养老护理人员队伍。

 

方向明委员:严格医疗准入制度

 

26704639b7cd43ceb953d983ebbd2f32.jpg


养老院是脑中风、冠心病等高危人士集聚之地,最需要全科、麻醉等专业医务人员24小时蹲点。由于缺少相关人员的配置,不少养老机构都出现过医疗纠纷。

目前,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整合已经势在必行。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公益性还是商业性机构,均需要严格的医疗准入制度,从硬件和软件上来保障运行。同时,对养老机构要实行动态管理和定期考核制度,确保机构有能力处置老年人突发的危机事件,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林振浪委员:养老产业标准体系亟待建立

 

222f73d030c541df86815de45449add9.jpg


在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缺乏统一、细化的行业标准和指标体系,一些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没标准、质量没保障,从审批、建设,到管理、监督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尽快研究并出台养老机构的准入标准、建设标准、审批管理办法和动态评估机制,保障我国养老产业科学规范有序发展迫在眉睫。为此,建议加强养老服务业法制建设,建立严格的养老产业的准入和退出制度,为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加强政府的监督和管理,打通医养护融合的瓶颈,制定组合拳。加快养老服务的标准化行业建设。制定养老服务机构的等级评价体系,建立专家库,尽快启动养老服务机构的等级评定,定期进行考核评估。

 

王轶磊委员:打造友善适老的环境

 

f70d9772a4134225927987164258f73f.jpg


中国每年有大约30%65岁以上老人发生过跌倒。如何防止老年人跌倒,从而减少老年人受伤的医护支出,缓解医保支付的压力?

建议打造友善适老的公共空间。老年人对公共空间会有更多特殊的需求,现阶段我们的公共空间在对老年人的友善度上还有提高的空间,例如地铁站内的地砖不够防滑,极可能导致老人摔倒。同时,在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现实下,建议推行居室适老性改造,做到房间内无障碍化,降低各类意外的发生率。

把居家适老性改造和养老辅具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从长远来看,对降低长护险支出,促进长护险可持续发展将会有积极意义。

 

吴巍委员:加快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

 

6c9388f5a52340a49c7b8b2c585e0f20.jpg


建议从供需两方面出发,一方面,加快制定省级层面统一的医养结合体系的评价标准。根据这个评价体系,对医养护结合的养老机构及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进行服务等级评定,实行分级考核管理,将评定的等级和考核结果与财政的专项拨付精准结合。

另一方面,要建立老年人医养护结合需求评估体系。由政府牵头,整合人社、卫生、民政等领域各自的老年人身体状况指标,形成一套统一的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参数和照护等级标准,明确医养护界限,何时医护为主,何时养为主,评估体系和结果与长期护理保险进行有效衔接。

 

沈少春委员:政策要注重雪中送炭

 

bfb9f1bfcf074f79be71e8f262cbcbcb.jpg


目前,社会养老机构存在优惠政策落实难的问题。人员流失率大,尤其是护士和养老护理人员,这一直是各家养老机构的痛点。

建议省政府的优惠政策能够雪中送炭,如床位建设补助可借鉴其他地区对社会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在机构营业前两年床位建设补助不限制入住率,每年发放25%的床位补助资金,营业满三年入住率达到50%,再发放剩余的50%床位建设补助。

 

胡柯委员:提高家政公司护理员队伍素质

 

fe20710827334c3099d25062e73b8953.jpg


从前几年养老护理员大赛结果上来看,前几名获奖者都来自专业养老机构。其实,真正服务于居家养老的是家政公司的服务人员,目前这批护理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为此,建议通过立法完善配套政策,探索员工制,从而解决当前护理员队伍缺乏问题。

 

金洪传委员:用专业规范为医养护一体化保驾护航

 

67ccbb51df8940a2bdac80a465c070a8.jpg


从疾病的发生上来看,老年人因为机能的衰退有多元需求,不仅是生理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病率要远高于老年痴呆症。要慎重区别衰老和疾病,正确认识老年病的表现方式和临床治疗的特殊性、复杂性,防止过度治疗。

为此,建议加强我省老年病学科的扶持建设,建立更多老年病专科,培育更多老年病学科带头人,建立和维护专业规范,引导机构和居家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全科护理的优化培训。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共享,建立全省统一的老年病慢病管理平台,将智慧医疗和居家养老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及时的医疗咨询和服务。

 

王学芳委员: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330bce2b1db54f309fef2b738118d48b.jpg


目前,我省的医养护结合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多头管理使医养护机构边缘化;对医养护机构考核评级标准欠科学;医养护人才不专业、不规范,流失率大。

为此,建议开展职能整合,结合机构改革,把多头管理的职能有效整合,使管理更集中、更专业、更高效。制定全面科学的专业评级标准和考核办法,规范体系建设,使医养护机构有规可循。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出台针对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考核定级标准,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建立一线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制度,尽快将养老服务人才资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张英委员:将老年痴呆症的早期基因筛查纳入医保范畴

 

b7ea0941f8ff40d7bf58c8a014db1fd6.jpg


怎么治未病才是关键。至2050年,全世界痴呆人数将增加至1.31亿,已成为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全球公共健康和社会保障挑战之一。有学者计算,中晚期痴呆患者的治疗成本是心脏病和肿瘤治疗成本之和。

老年性痴呆症常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目前还没能找到治疗该疾病的特效方法,但是对存在老年性痴呆家族史的无症状成人来说,基因检测尤为重要。建议把这批人群的基因筛查纳入到公共医保范畴,及早发现并进行早期干预,从而有效延缓或控制疾病的发展,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何全根(嘉善县政协主席):进一步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3f853e2ae21249c682d5029bbb18339a.jpg


2016年开始,嘉善与桐庐一起率先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探索中碰到许多困难和问题。

为此,建议及时总结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一方面要使基金合理支出,最大程度发挥其在长期护理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尽量减少现金的发放,逐步提高护理券发放标准和占比,真正使保险资金用到护理上。

努力解决医疗机构护理参与热情不足问题。嘉善已有14家机构成为定点护理机构,8家正在申请审核,无公立医疗机构参与申请。现在机构护理的有136人,但在医疗机构护理的仅3人。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平衡基金、医疗机构、个人多方利益,重点鼓励乡镇卫生院、民办医疗机构进入养老护理领域,同时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医养结合护理机构。

 

王瑞海(金华市金东区政协主席):全覆盖 全方位 全过程

 

c14b6b0bfb6540b8ae12f28718ed933d.jpg


2016年,金东区抓住省级医养结合试点的机遇,为老年人提供“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医养护一体化的养老医疗卫生服务,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人老有所养、健康养老问题。

试点过程中,主要存在多头管理、人力不足、医保瓶颈、资金压力等问题。为加快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议强化资源整合,解决“管”的问题;强化队伍建设,解决“人”的问题,完善制度保障,解决“钱”的问题;开辟便捷通道,解决“医”的问题;推进扩面提质,解决“养”的问题;拓展服务内容,解决“护”的问题。

 

戴卫东(界别群众代表):规范长期护理保险投入

 

fbf130ac758d4e48b04ae4051e16c5fe.jpg


目前,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主要做法是,依赖基本医疗保险的社会统筹结余资金、个人账户一定比例划拨来筹资。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重,慢性病盛行,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不抵支,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就可能发生“断供”。

为此,建议体现“公共财政+个人”双重责任,建立公共财政预算和专项投入机制。财政投入重点在于基础设施、困难群体参保以及养护员工资等方面。

 

何文炯(界别群众代表):重视养老保障领域的公平问题

 

3c75ed3b9a224a6cb488ffbc11d3b90a.jpg


要围绕“养”这个核心,设计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和机制,社会各主体要明确职责,不能认为养老都是政府的事情,政府没有能力包办,也不应该包办,家庭、政府和用人单位要各自承担应尽的责任。

要高度重视养老保障领域的社会公平。把基本养老保障服务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平等对待,一方面要承认客观存在的现实差距,另一方面要朝着人人平等的方向持续努力。因此,要严格控制、逐步缩小各类群体在养老金、医疗保障和照护服务等方面的待遇差距。按照兜底线的原则,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养老服务问题。

 

陈柳(界别群众代表):扶持农村微型养老机构

 

cd422039c581431e8d2765cb5a172de8.jpg


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尤其是高龄和失能老人既需要“养”,更需要“医”,这部分人的医养护已经成为非常棘手的难题。

建议扶持农村微型养老机构,让老人离家不离亲原居安老。整合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资源,建立一个健康管理中心,利用乡镇计生站站员、健康指导员、乡村医生等资源,定期为辖区老人开展预防保健、养生知识等讲座,提高老年人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定期开展家庭养老护理员培训,提升家庭成员的护理技能。

 

孙遥(界别群众代表):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8b655ba5b61c4f8d96c3541560555fe9.jpg


长期照护为核心的医养护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一大策略,也是解决未富先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制定统一、客观、可测量的长期照护需求等级评估标准,是构建长期照护保障体系的基础。

怎么支付,是制约医养护结合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的筹资体制目前已不能适应老龄化快速发展,建议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准确精算财政负担,从而保障长期照护服务的公平性,提升长期照护服务的质量。

 

熊佩飞(界别群众代表):医养护结合不等于以医代养

 

12267ae0c3164d339e818929d182790b.jpg


“医养结合”应是针对老年人能力衰弱的生理特征,将健康管理融入到养老服务中,为老年人在健康或失能的不同阶段提供综合性的卫生保建服务,而非单纯的医疗手段的“以医代养”。也就是说,“医养结合”不是一种养老模式,不是两者相加的业态,是医疗与养老资源整合的型态和有机融合的机制。

政府在解决养老的系列问题中,应当是统筹现行养老服务政策,解决最需要解决,而家庭和社会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当下就是面向失能、失智、失独老人的养老基本服务,这也是当下养老服务的刚需。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