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发言摘要_协商活动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协商活动>>正文内容
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发言摘要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08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编者按    9月7日下午,省政协举行以“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为主题的民生协商论坛。论坛除在省政协机关设主会场之外,还在临海市设立了分会场,并通过“浙江政协·掌上履职”平台进行连线,省政协委员、智库专家、界别群众代表踊跃建言。一起来听他们的好声音——


 

据联谊报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主任姚少平作重点发言:

我省防灾减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对标“重要窗口”建设要求和现代化防灾减灾目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重点有五个方面建议:

提升防灾应急组织协调能力。加强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我省防灾减灾“十四五”专项规划,构建现代防灾减灾工作的新格局。完善指挥体系,强化落实各级防灾减灾“一个口子”的大应急统筹协调机制。出台法律法规,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水平。

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构建应急管理数字平台,在城市和乡村“数字大脑”框架内,搭建一个全省防灾减灾综合性数字平台。实现部门数据共享,省级层面清除“有限共享”的技术壁垒,让平台融入城乡网上政务大厅、大数据中心和基层“四平台”,整合企业及社会大数据,加强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业务协同。加强灾情协同研判。落实各级防灾减灾牵头部门与相关成员单位常态化联席会商制度,加强前瞻性、可行性预测预警分析。配强专门设施与人才。在全省偏远山区海岛等地区加密扩建改建自动气象站、预警雷达布点,加快建设大气遥感探测系统网,加强无人机等方面预警应用。加强防灾减灾技术人才的引进培育。

提升重点领域防灾减灾能力。突出小流域的水利工程治理。全面落实各地小流域水利工程安全运管责任制,加快推进“百江千河万溪工程”。突出病险海塘山塘水库的综合整治。继续高质量实施“百项千亿”重点水利建设工程,探索“拆小建大”做法,推进病险水库山塘有效治理。突出地质灾害的科学防控。加强山洪高危险区村社住户的风险监管和违建清理,对风险程度高的村居鼓励撤并、搬迁避让。突出城市内涝、城乡危房的治理监管。加强巡查排查和危房鉴定,加大危房改造省级财政补助力度,加快去存量清单销号。突出巨灾保险服务作用。出台具体支持政策,指导相关保险机构研究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巨灾保险制度。

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完善应急保供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供省、市、县三级“统分结合、保障有力”的分工协作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的保障模式。应急物资要前移下沉基层灾险一线。明确储备品种规模,规划建设省、市、县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库,按照应急物资储备配置标准,做到分组储备、分级管理。加强新型救援装备技术应用,加快先进救援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

提升基层群防群治能力。压实基层工作责任主体。把县(市、区)履行属地防灾减灾职责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加强教育培训和平时演练。改进“安全码”在老少群体中的应用推广,将防灾减灾专业知识纳入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体系。发挥社会救援组织作用。引导专业社团、企业等社会力量加强应急物资的经常性储备,制定完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的政策措施和灾害保险办法,多层次推进应急救援专业化、社会化力量建设。

吴建明委员

强化统一管理,探索社会救援力量发展新模式,加强社会救援力量党建工作,强化应急救援一体化培训,建立应急救援共享资源库,将社会救援纳入政府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加强财政支持,增添社会救援力量发展新动能,落实社会救援力量专项培育资金,鼓励多形式多渠道资金补助方式,完善社会救援力量补助补偿政策,建立社会救援力量保障激励机制。

严建立委员

数字赋能有利于提升预警水平,有利于提升防灾能力,有利于提升救灾实效,建议我省在未来应急管理建设中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数字赋能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刘宏明委员

我省一些城市内涝灾害频繁,城市防洪面临较大压力。建议坚持流域性系统治理,建立健全省域、流域和城市之间的防洪治理联防联控机制;重视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改造提升老城区的排水管网基础设施,高标准高质量抓好新建城区的行洪排涝工程;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内涝精准防控、综合防控水平。

吴鸿委员

我省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质灾害防控迫在眉睫。建议加大科技培训,提高群众和干部的防灾意识,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升灾害应急能力;加大工程勘察,加强林相改造,提高精准治理能力。

朱法君委员

我省将海塘安澜工程作为基础设施短板提上议事日程。建议按照“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标准,全面加固,一次性完成提标;融合生态海岸带建设,打造宜居宜游的沿海廊道;研究推行“塘长制”模式,加快推进海塘数字化管理,推行社会化、专业化、物业化管理;加大各级财政投入,用地、用海、用材等政策支持,力争在5年内基本建成。

叶碎高委员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尽快实现“安全隐患双归零”;理顺关系、明确责任,推行小型库塘县级统一监管;全面建设水库立体感知体系;探索小型库塘退出报废的机制和路径。

欧剑委员

小流域既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依托,也是山洪内涝灾害易发地。建议流域治理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探索政府与社会合力治水兴水、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流域治理要适应河流水沙运动自然规律;防泄洪功能与自然禀赋一体考虑,科学设计堤防(护岸)、堰坝等工程结构。

洪文英委员

提高科技集成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加大突发性重大农业灾害的监测技术研究,构建农业灾害数据库,分灾种、区域和季节制订技术方案,增强防灾减灾的主动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提高农业保险水平和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和互助合作保险。

陈国良委员

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建议补充建设分辨率更精细、时效更高的X波段天气雷达,雷达监测显示产品要充分应用精细化GIS地理信息。建立以预警为先导的全社会响应机制,市县基层气象部门要加强预警信息发布传播处置全链条的跟踪服务,应用新媒体,构建属地气象预报与灾害预警的全社会发布渠道等。

叶新才(专家、界别群众代表)

抓紧修订现有法规,对已颁布实施的防灾减灾法规进行系统梳理, 对规定中有冲突的进行及时修订,对早期制定的法规与现实情况冲突较大的进行及时修订;全面加强综合性立法,构建以综合为纲、单灾种的专门规章为配套的法规体系。

周定炎(专家、界别群众代表)

城乡危房整治和管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危房认定不够精准、责任落实存在错位、信息孤岛尚未打通、政策执行仍有堵点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强化房屋安全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完善房屋安全的排查认定机制,进一步健全危房治理的工作机制。

董明华(专家、界别群众代表

我省应急物资的储备水平不断提高、运行较好,但也存在薄弱环节。建议明确乡镇级应急物资储备负责单位;创新应急物资储备方式,将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县区中心库储备与行业常规储备结合起来;完善统筹调度机制。

钉钉履职连线

王丽峰委员

防灾减灾信息报送方面存在报灾系统设置有待改进、乡镇(街道)报灾信息员队伍薄弱等问题。建议尽快构建完善统一协调的应急管理数字平台;改进“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设置,开放县级交通、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较多的部门登录权限;乡镇(街道)应急中心确定专人担任报灾信息员并加强业务培训。重视灾情研判和防灾减灾人才建设。

吴向阳委员

加强基层干部防灾减灾应急培训,增加救灾抢险的知识和能力演练。加强抗灾基本设施建设,在乡镇及村级新基建项目中,预备增加避灾场所设施建设。加强县、乡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保障。

临海市分会场

梅式苗(临海市委书记)

临海作为区域、人口和海岸大市,在防控海塘山洪灾害方面积极作为。加强领导,全市域谋划防灾减灾体系。主攻项目,全方位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全系统筑牢防灾减灾底线,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全面推动群防群治。建议省里加大对抗台防洪任务较重地方的资金、土地、技术支持。

陈惠蓉委员

临海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制约因素复杂,一方面,受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定的制约影响工程建设,建议省自然资源厅支持,将该工程上报纳入国家级规划,破解制约。另一方面,受文物保护影响工程治水能力的提升,建议省水利厅帮助协调相关部门研究提出两善之策,有效解决防洪能力提升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同时,临海水利工程项目基层水利技术力量亟须加强,建议省水利厅组织力量加强技术指导,帮助推进项目前期研究、立项报批、工程建设等关键性工作。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