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全国政协委员:招工“两难”折射高等教育短板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我省全国政协委员:招工“两难”折射高等教育短板
发布日期:2013年03月28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陈江英 郑锐   字号:[][][]
320,刚好遇上降温天,杭州有些冷。看似娇弱的邱惠英,还是准时出现在校园招聘会上。“马上要毕业了,这样的招聘会几乎逢场必到,脸皮都厚了许多。”谈起找工作的经历,这位浙江工业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话语里透着浓浓的无奈:“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真的不容易,好的企业看不上我,差的企业我又看不上。”
找工的难,招工的同样不易。宁波海逸集团公司今年春节后已经两次来杭州招聘了,但依旧招不到合适的人。人事行政部主管楼旭明告诉记者:“公司许多岗位还有空缺,应聘者的学历只是一方面,作为企业,我们更看重的是实践能力。”让他失望的是,尽管应聘的人不少,适合企业的却不多。
作为人口大国,怎么会出现用工荒?用工荒的同时,高校毕业生怎么年年出现就业难?在持续多年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下,近年来,就业市场呈现出招工、找工“两难”并存的困境。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我省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两难”折射当前高等教育的短板,建立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科技学院院长杜卫一直梦想有一个能恒定保温30的杯子。“现在市场上的保温杯,都是保温100,但对于我们喜欢喝绿茶的人来说,水温不一定越高越好。”在他看来,目前社会与企业越来越需要能研发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科技人才。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我们不仅需要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创新人才,也需要一大批应用科技大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他呼吁,尽快建立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否就是培养技术工人?杜卫委员认为,这是一种“要不得”的误区。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在于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根据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拥有应用型技术,同时还要具有学术追求和科学精神。他建议,国家从立法上确定应用型高等教育这一类型,并建立相应的评价和资源配置机制,促进这一类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
这一建议得到了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赞同。全国政协委员、民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多相流动研究室主任樊建人提出,高校教学方式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就业难、招工难,反映的是现在一些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差距很大,导致供求不一致。”他认为,现在社会与企业更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将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提高到与培养理论研究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省委会副主委、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杜时贵也建议,高等应用型职业教育要真正成为一种教育类型,地位不再低于普通本科教育,只有这样,教育结构才更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适应并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
“应用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是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委员们建议,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组成联合体,共同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活动。进一步建设校企合作的良性机制,通过立法、减税等举措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增强高校参与科技研发的能力与水平,并通过建设大学科技园、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多种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良性发展,调动社会多种力量,共同化解就业“两难”困局。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