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宛如委员:有效化解公立医院负债风险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蔡宛如委员:有效化解公立医院负债风险
发布日期:2013年03月29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有效化解公立医院的债务问题,切实减轻公立医院负担,为医院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医院管理者能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持续改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提高公立医院主动参与医改的积极性,发挥基层一线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对于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浙江省卫生机构资产负债率未见明显下降,2010年,浙江省卫生机构负债总额达到298亿元。银行贷款和长期借款是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最常见的债务模式,也是绝大多数医院除政府投入和业务收入之外唯一的融资来源。
20世纪80年代,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占支出的30%,随着卫生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卫生投入逐渐向公共卫生、基层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倾斜,对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则相对萎缩。2010年,浙江省卫生机构的总收入中,政府的财政拨款仅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10.3%。政府对医院的各项收费项目的严格限制,商业贷款较重的利息负担和医院较高的运营成本,种种因素导致大多数公立医院的创收能力有限,还债能力较弱,每年的盈余尚不足以偿还所欠债务。迫于发展的竞争压力,医院又亟须加强人才、学科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投入,使其进入“前账未还,又添新债”的恶性循环。
为解决公立医院负债经营问题,我们建议:
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
各级政府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协助公立医院建立有效的债务化解机制,明确公立医院的消债范围、消债比例、消债期限、资金来源和政策奖励。根据每家医院的具体情况确定政府财政和医院的债务分担比例,并要求在规定的年限内还清债务,鼓励提前还清债务。根据地方财力实际,对于公立医院的硬件设施建设实行全额拨款。据调查,上海市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财政全额投入。同时,可考虑参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待遇提高对医院离退休经费的拨款,减轻医院负担。
完善公立医院借债融资活动的监督管理
政府应进一步规范医疗市场秩序,完善各项财务规章和资金管理制度,及时修订医院贷款相关政策与管理方法。及时掌握医院重大项目贷款的额度和标准,严格控制医院的盲目举债建设行为。对有一定实力、发展势头良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医院,在允许的范围内可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适当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长期亏损且偿还风险过大的医院则应及时采取强制措施,实行财务监管,严密防范风险。积极拓展医院融资渠道,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鼓励社会力量向医疗机构进行慈善捐赠。
建立明晰的领导任期内经济责任制
政府应建立明晰的领导任期内经济责任制。公立医院院长作为独立的法人,应对偿还贷款负有责任。为增强医院领导的负债风险意识,使其明确自身的经济责任,政府应制定出相应法规,将其任期内的银行贷款的使用和管理作为其离任审核的关键指标。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