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谊委员:创新人才,淡化“标签”重实绩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范谊委员:创新人才,淡化“标签”重实绩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28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徐建平   字号:[][][]
委员名片:范谊,省政协常委,致公党省委会副主委
记者: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关键在于人才。我省这几年人才强省建设成绩明显,但各方面人才短缺现象也比较明显。
范谊:是的,人才关系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终成效。据调查,目前我省常住人口中70%是初中以下文凭,相对来讲,较低文化水平的外来人口和低水平的产业结构互为因果、互为支撑,导致创新驱动乏力、产业转型升级缓慢。
当前,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少讲成绩,多看差距。建议摸清我省30%初中以上文凭的常住人口中在校大学生率、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率、每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年均发明专利率、企业高管大学毕业生率、职工高级技师率、高端创新人才总量、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总量等数据,作为找准差距、制定具体政策的基础,只有掌握了翔实的基础数据和材料,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记者: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引进和培养人才上,花的钱不少,但成效却不如预期,您认为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范谊:当前,有的地方对人才的定义过于狭窄,往往突出和强调院士、博士、博士后、长江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人才称号。至于是否真正产生引领作用、作用有多大,没有进行很深入的分析。如果真拿这种标准去衡量,比尔·盖茨、乔布斯都挡在门外了,我省的马云、李书福等著名企业家也未必有这些“帽子”。
在人才奖励方面,有些地方和单位用送房子、给予100万元到200万元的巨额住房购置补贴去吸引高端人才,不仅受益面小,且成本太高,不可持续,也欠科学,还连带造成很多负面作用,造成高端人才心理失衡,“诱导”他们跳槽,人才建设的社会综合效益衰减。
与此同时,普通科技人员、专业人才收入偏低,资本收益率高、科技研发收益率低,严重抑制了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
记者:上述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针对这些问题,您有什么建议?
范谊:首先要转变人才观念,淡化“标签”。真正以实绩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检验,注重创新潜力,科学设立能够真正引导产业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人才建设指标,形成正确的人才导向。同时,要防止把人才建设的注意力和大量资金都投到高端拔尖人才的争夺上,重点建设发现、培养、使用、发挥人才特长的政策制度,营造有利于各种、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的社会环境。在制度方面,要出台文件,禁止用公共财政和事业经费为任何人才购置住房等私人财产,允许、鼓励建造人才公寓,分类、分层次发放人才住房补贴,不让住房问题成为人才引进的障碍。这样既不破坏市场机制,又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副作用小,具有可持续性。
为了稳定创新人才队伍,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收益分配向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科技人员倾斜力度,提高专业、科技人才的收入。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