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省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16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据联谊报    近年来,我省加快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推进人才政策和机制创新,高层次人才发展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但与建设人才生态最优省份的目标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人才有序流动不够顺畅、评价管理机制不够科学、人才供需对接不够紧密、人才服务保障不够到位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加快“人才新政”落地见效。一要制定阶段性行动计划。《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意见》(以下简称“人才新政”)有百余条具体改革项目,要全面完成这些改革任务必须认真梳理、强化顶层设计。对于能自主实施,或能争取到上级支持,或能快速见效的改革项目要先行突破,通过制定阶段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二要督促省级有关部门尽快出台配套实施细则。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与科技、教育、财政、审计、金融等领域改革统筹起来,增强工作合力。财政和审计部门要抓紧制定出台“高层次专业人才出国培训经费管理办法”,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根据学术交流和科研需要对年初预算的出国计划作适当调整,给用人单位更多的审批自主权。人力社保部门应尽快出台“事业单位科研人才离岗创业实施细则”,增强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三要支持先行先试并及时总结推广。

进一步推进人才有序流动。一要扎实推进医疗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为解决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的后顾之忧,应及时研究制定社会保险关系分段转移接续办法。鼓励企业为高层次人才单独建立年金制度,缴费基数不低于事业单位同类人员职业年金标准。加快国内医疗费用异地结算步伐,并探索海外高层次人才国际医疗保险结算制度。二要打通企业与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相互交流的渠道。对企事业单位人才在科技项目、经费、服务等方面一视同仁,引导人才向企业一线流动集聚,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聘用企业、行业高层次人才担任研究生兼职导师或指导教师。三要加大对原欠发达地区人才扶持力度。在这些地区工作的高层次稀缺人才可落户杭州,并解决其孩子在杭就学问题;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共享、调控高级职称指标等方式,支持这些地区引进留住高层次人才。探索建立“人才俱乐部制”和参考“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办法,建立人才流动协商补偿机制。

进一步建立灵活用人机制。一要抓紧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上,突出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市场评价信用等级制度。在评价标准上,确立以业绩、能力、品德为主要标准的评价导向,走出“学历崇拜”“论文导向”等误区。在海外人才评价上,对曾在世界500强企业担任部门项目主管以上技术职务人员,以及具有海外工作经历并持有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或工作地国家相应资格证书人员,可采取直接认定方式。在人才互认机制上,可在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等领域,探索开展相近行业技术人才职称与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贯通互认工作。二要逐步放宽国有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可借鉴广东省人力社保厅2016年制定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人事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抓紧启动首批5所省重点建设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由高校自主确定岗位总量、岗位结构比例和岗位标准,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根据国有事业单位高学历人才逐年增多的实际,放宽职称结构比例。三要改革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推动高校科研单位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离,真正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院所治理体系。着力改革体制内“双肩挑”科技人员管理方式,高校院所在职领导不再申报科技项目、人才项目、科研奖励及参与各类科研职业荣誉评奖。

进一步完善人才供给办法。一要实施“互联网+人才服务”。统筹各级党委政府、各行政部门、群团组织等涉及人才引进管理服务的力量,通过海外联谊会等渠道,聘请一批引才大使,建立一批引才工作站。打造省内外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人力资源服务云和人才网,及时汇集信息,定期编制发布全省“产业人才结构分布图”和年度产业人才开发指导目录,为人才供需双方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二要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已建国家级和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大力引进和充实人才规划、咨询、测评、猎头、培训、绩效、薪酬、人事代理等方面的服务机构和项目,强化其引领、覆盖和辐射功能。三要搭建形式多样的引才平台。可通过定期举办科技成果展览会,组建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等形式发现和引进人才。

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环境。一要加大人才激励力度。进一步完善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扩大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控制的范围。二要提高政府公信力和保障水平。对必须保留的审批事项要简化程序、规定时限,强化问责制度,提高办事效率,保持引进前后服务态度一致,按时兑现各项承诺,优先解决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住房问题。三要改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生活环境。如让持有“红卡”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享有同等国民待遇;在需求比较集中的地区建设一批国际学校、医疗机构、社区服务等,让海外高层次人才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四要加强教育和人文关怀。大力推进学风道德建设,定期组织体检和年度疗休养,提供精准医疗服务,购买人寿商业保险、缴纳补充养老保险等,解除其后顾之忧。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