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浙江省委会:发掘文化遗产核心价值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民进浙江省委会:发掘文化遗产核心价值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21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民进浙江省委会   字号:[][][]

编者按    我省是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最为丰厚的省份之一。现有世界文化遗产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1处(名列全国第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8个(居全国首位)、中国历史文化街区4个、中国传统村落401处、各级各类博物馆285家、国家级非遗项目217项、省级非遗项目1076项。这些都是浙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的名片,但这些名片支撑文化浙江建设所起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当代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资源利用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亟须拉长短板。


 

据联谊报   

 

现状

价值研究不到位。遗产的核心价值认知程度达不到应有高度,影响文化自信和战略决策。全省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方面,尚未形成一个契合文化浙江软实力提升的文化遗产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高度。

市场开发不系统。遗产的知名度达不到应有的辐射效应,影响文化续建和开发力度。当前全省当代文化建设没有紧紧依托文化遗产做文章,使各地主要遗产的知晓度达不到全省乃至全国应有的辐射效应,究其原因是宣传整体性差、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导致文化市场不够繁荣。

运作能力不充分。文化人才与行业领域难融合,跨界、贯通、多面的应用人才十分匮乏,文化名片发挥效应单一,文创产业链瓶颈较多。

资源配置不合理。省级文化部门和设区市文化部门缺乏整体、全面、长远的遗产廊道和文化交流项目规划。多数遗产资源项目都是非文化部门操作实施的。尤其是文保单位保护规划相对滞后,且只有政府部门控制性规划,缺乏可实际操作的做大做强做精的遗产地、遗产区文化发展建设规划。


建议

深入研究,为部门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一要强化高质量研究。立足本土实际的有深度有高度的文化遗产研究成果才能受欢迎、能推广、宜采纳。文物部门的基础性数据可以提供给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作为研究基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提炼研究可以作为补充,两者同样可以作为决策支持。二要梳理全省文化的名片,推出一批标识性解读浙江文化的研究成果。一个地域、一个城市都应推出系列化的宣传片,每一个国保单位都应有一个深厚的故事、一部绵长的传说汇聚成的一本书。三要逐步深化对文化遗产内涵和价值认识,提炼出最贴切最核心的文化浙江特征。对浙江文化遗产内涵要从“一带一路”中国故事、浙江精神等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入的角度去分析和梳理,逐步深化和拓展遗产资源服务产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独特需求。

编制规划,确定遗产资源利用和当代文化建设高度契合的战略大项目。全省要编制统一、适用、具备参考价值、达到执行标准的文化遗产资源利用规划。一要强调凡是国保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就应该创造条件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二是关于文化遗产的利用路径及措施,必须要有一个点、线、面上的规范。三是规划的编制要和当代文化建设高度契合,兼顾价值与活力。厘清文化事业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文化产业的关系,推动上述三者的发展与壮大,实现文化强省的目标。

组成团队,解决营销浙江文化走出去、产生辐射力的路径拓展问题。一要树立“大文化资源”观,充分认识文化资源的共享性、增殖性等特性,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有效的载体和方式将其转化为文化遗产、文化资本、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二要让文化遗产名片具有当代浙江文化的传承性、生长性和创造性,彰显出新时代浙江的文化气质、历史风貌和匠心独运的时空特性。三要积极拓展浙江文化辐射力的路径,政府自觉、社会参与,引导民间力量发挥应有作用,加强国际国内的文化传播和普及,建立形式多样化、数字化、趣味化的消费载体和平台,力争有重磅化的效果。

引聚人才,以国际视野下的文化浙江布局产业链。近年来,文化产业“浙军”航母已成为全国文化资本市场中的一支重要代表力量。要进一步在国际视野下布局文化浙江产业链,一要做一些产业推广的尝试,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引进的一些优惠政策,把文化遗产与当地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做深做全做细。二要在尽快提高浙江文化对外输出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国际化文化制作团队建设,在G20峰会后、亚运前的5年时间里促进遗产资源具有国际市场认可度。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