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泉委员:加大力度精准帮扶民族乡村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朱志泉委员:加大力度精准帮扶民族乡村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8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18f95f20d9264beebf6f882838c00394.jpg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帮扶民族乡村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以落实。但民族乡村的总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比较落后,是我省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中的一块短板。

区位条件先天不足,发展支撑不强。

自身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增收不易。

人口流出现象严重,发展活力不足。

建设发展规划滞后,发展特色不明。

政策精准性需增强,发展效益不高。

为此建议:

培育特色产业,建设富裕民族村。编制民族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挖掘民族特色资源。率先在民族村开展宅基地和集体用地制度改革试点,将居住特别偏远、经济特别贫穷、户数少于15户的民族自然村进行撤并。加大民族村道路拓宽提升的财政投入,以交通带动经济发展。

强化村庄规划,建设美丽民族村。从省级层面,对全省民族乡村的振兴发展,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布局。特别是在全省大花园的规划建设中,要把民族村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通过串珠成链的方式,打造一条少数民族村精品旅游线路和畲乡文化长廊。

激活人才要素,建设活力民族村。实施民族村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制定民族村人才招引特惠政策,建立乡村振兴乡贤会,培育农村发展领头人、经济致富带头人、民族工作热心人。

搭建服务平台,建设幸福民族村。省级层面建立民族乡村振兴“百村论坛”服务平台,发挥丽水学院民族学院等高校作用,建立“双创”平台,开展产业信息平台和民族村农产品电商销售等服务。

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振兴民族村。建立更集中、更优惠、更精准的财政扶持政策,建立省级相关部门推进民族村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市县党政主要领导挂钩联系民族村机制,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建立“一村一策一委员”等机制,加大“一村一企”结对帮扶工作力度,探索建立城市社区与民族村、城市居民与农户“双对接”机制,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给民族村输血造血。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