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我省全国政协女委员论“美”_政协要闻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要闻 >>正文内容
“三八节”我省全国政协女委员论“美”
发布日期:2013年03月09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陈江英    时间:2013年3月9日 版面:第1版 字号:[][][]
本网讯    浩瀚星空,万物灵动。什么最美?
有人说,吴菊萍最美,她用柔弱的双手,托起一个孩子健康的人生与未来;有人说吴斌最美,他用坚实的胸膛,守卫几十人的生命与安全;有人说,叶霄雯最美,她用纤弱的身躯,构筑起护卫他人生命的坚强屏障……我省全国政协女委员说,人人都可成“最美”,只要你有爱“美”的心与求“美”的行动,下一个“最美”,可能就是你。
爱“美”:人性美,才能恒久远
爱美是人的天性。什么是恰如其分的美?什么是不易随着时间而消逝的美?女委员们以感性柔软的视角,诠释对美的辩证理解。
“女人爱美无可厚非,但有些人一想到美就是化妆品、奢侈品,这种对外在美的理解是表面的。”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在工作中时时与“美”打交道的吴海燕委员一直推崇人性美。“现在浙江正在倡导学习‘最美浙江人’,他们是真正的大美与大爱。”
在女委员看来,心灵美、行动美,才是超越个体、历久弥香的人性美。“最美浙江人”平凡、普通,他们用发自内心的真善美,默默书写人间大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最美”现象。委员们倡导,人人都要从内心自觉追求真善美,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和弘扬真善美的良好风气,用“美”提升社会正能量。
求“美”:量力而行,人人为善
“我没有很多钱,我的工作岗位平凡普通,我怎么去追求‘美’?”有人认为,追求美、实践美需要很多的钱去做慈善,需要在不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轰轰烈烈的成就。
“这是一种误解。”张波委员提出,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做好了身边小事,就值得赞赏。在她看来,“最美浙江人”大多很平凡,从事着普通的工作,但他们能在关键时刻,在点滴小事之间,舍身忘己,救他人于危难,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让她欣慰的是,当前,全社会公民的慈善意识正不断增强,慈善的渠道也日益丰富。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自己喜好的方式去做好事,捐款、捐书、捐物随处可见,即使没有钱,也可以加入义工、志愿者队伍,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奉献爱心,这都是慈善的一部分,都是追求美、实践美的生动表现。
护“美”: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
“三八节”一早,黄廉熙委员就收到了会务组送来的一朵玫瑰,她笑着说:“礼物虽小,但这是一种和谐社会关系的体现。”
眼下,看见老人跌倒了,不敢扶;发现路上有小偷,不敢喊。诸多的社会事实,让一些人对做好事畏首畏尾,甚至不敢施救。她认为,这不代表社会道德风气的主流,却是一种社会关系畸形的表现。“施救者与被救者本该是一种感激与真诚的关系,不敢施救的现象,说明我们的社会关系出现了问题。”
对此,她提出,从长远看,要着重培育互相体谅、信任、真诚、和谐的社会关系,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们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向善的力量,为“最美”人物的出现提供良好的土壤与环境。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