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第十三次“民生论坛”发言摘登_政协要闻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要闻 >>正文内容
省政协第十三次“民生论坛”发言摘登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31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时间:2015年8月29日 版面: 字号:[][][]
编者按:家家有老,人人会老,养老问题关系每个家庭。820日下午,省政协举行第十三次“浙江政协?民生论坛”,围绕“促进城乡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协商讨论、建言献策。省政协主席乔传秀主持论坛会,副省长熊建平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并就相关问题作了回应。现摘录委员和群众代表的发言要点,以飨读者。
 
 
据联谊报
 
陶晓莺委员:打造浙江特色的城乡社区养老照料中心
 
要探索、打造浙江特色的城乡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可选择有代表性的社区,把老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要作为一个研究课题,由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借鉴江苏苏州等地的做法,总结、推广我省城乡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的服务经验。要注重培训,通过专业培训机构的培训,促进城乡社区养老照料中心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技能化和养老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让老人在家享受到高品质服务,让服务人员自尊自信、受人尊重。
 
光泉委员:鼓励宗教界参与社会养老事业
 
支持和引导宗教界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宗教养老在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满足宗教人群养老特殊需求、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研究制定鼓励和支持宗教界积极参与养老慈善事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加强政策引导,按照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对养老服务用地按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保障土地供应,并办理土地规划、审批认定手续等。
按照现行国家支持养老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宗教养老机构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适当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供电、供水、用气等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
重视加强宗教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培养,包括养老服务知识的专业化培训与医学护理知识的岗位培训,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确保所有服务人员能持证上岗。
 
金永玲委员:提高养老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目前,保姆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高,好保姆难找,而民办养老机构不规范。建议建立完善规范的培训机构,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养老照料中心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人老怕病,患病的老人特别弱势,城乡社会养老照料中心要给这个群体以特别的关爱。
 
童丽君委员: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要全面准确理解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内涵,把服务内容建设、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与中心实体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心中有爱又心灵手巧、勤于操劳的妇女已经成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主力军。建议建立分级分类培训制度,以县为单位,根据城市社区、农村社区设置不同的内容,由民政、劳动、妇联等部门每年联合开展从事养老服务的妇女的培训,建立完善激励制度和就业政策。
 
王国敬委员: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要医养结合
 
要注重顶层设计,将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医养结合纳入养老服务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等规划中,鼓励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近距离规划。为此,要推进四项重点工作任务,即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探索医养合作新模式、推进居家医养护一体化,落实五项保障政策,即加大财政支持、完善医保支持、加强医养结合队伍建设、强化智慧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何雪玲委员:探索运行模式,政府不要大包大揽
 
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是个长期工程,要明确政府定位。一方面政府作为主导者,要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督促检查方面为其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工作方针和“走小步、不停步”的工作策略,对不同地方、不同条件的社区,做好规划、规范、考核评估。
探索运行模式,积极培育服务产业消费市场。把社区照料中心的运营管理交给专业社会组织去做,政府做好服务项目规划者的角色,并适时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社会组织的服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后续签约的依据。
要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从招聘、培训、工资福利和管理等环节入手,形成一套完整的照料中心从业人员培育和管理体系;落实各类劳动保障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根据老年人不断发展的服务需求,创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位需求的养老服务新项目。
 
陈光华委员:注重照料中心建筑设计
 
多渠道引入资金,加大民间资本投资城乡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的支持力度;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建筑,要注重多层次、多方位需求,老年公寓按高、中、低三个层次科学设计,加强服务管理,让老年人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照料中心人才紧缺,要建好培训基地,加大护理人才培养。
 
邢幼平委员:让义工也学会护理
 
建议在城市中、小型医院的基础上,改造设立老年人医院,方便老年人就诊。同时加大对老年病的研究,总结规律,给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服务人员传授护理知识。鼓励义工学习护理知识,利用休息时间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老人服务,贡献爱心,解决中心服务人员不足的难题。
 
倪礼敏委员:给老年残疾人特别的爱
 
当前,健康老人养老照料中心资源都不足,残疾老年人进入照料中心享受养老服务更难。建议在城乡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中,给老年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养老照料服务。
规划、建设城乡社区照料中心时,要将老年残疾人所需的设施按比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加强医疗与康复服务的对接;加强照料中心从业人员残疾人照料知识技能的培训;要针对老年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加大无障碍设施改造,使老年残疾人舒心生活。
 
徐继红委员:推行服务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加强服务质量监督
 
要把城乡社区养老照料服务这一“夕阳产业”当作为“朝阳事业”来做,这个事业当中,服务人员的诚信服务、高质量服务很关键,建议推行城乡社区养老照料中心服务人员的从业资格认证,加强服务质量的监督,推进行业自律。
 
应玉兰(群众代表):培育养老消费观念,提高服务水平
 
大力提倡社会、社区、家庭、老人互动式养老氛围,培育城乡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养老消费观念。
针对社区养老照料中心从业人员素质低、收入低、社会地位低的“三低”现象,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养老服务行业的有关法律、政策、规范等,通过专业的培训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通过编写老年食堂服务规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管理规范、养老服务评估标准等制度,规范养老服务项目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大力提升城乡社区养老照料中心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董琦(群众代表):养老机构床均建筑面积不要“一刀切”
 
省有关文件中对于设立养老机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中要求:“养老机构综合建筑面积每床不低于40平方米。”如果租1000平方的房屋开设养老机构,按照这个要求,只能设25张床位,假如每张床位每个月收费3000元,一个月的收入就是75000元,而这个收入可能抵不上房租支出。建议根据养老机构的档次,来规定养老机构综合建设面积。例如设立五星级的高档次养老机构,要求必须每床不低于40平方米;档次低一点的三星级养老机构,每床不低于30平方米;基本型养老机构,每床不低于8平方米。这样细化之后,可以为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
 
樊勇花(群众代表):切实保障消防安全
 
河南鲁山养老院大火时刻提醒我们,发展城乡社区养老照料事业必要以安全为先。建议立足长远、着眼当下,保障消防安全。
立足长远,就是党委、政府要持续加大对养老事业特别是养老消防安全的投入,在城乡规划中,要确保养老服务机构用地,在建设中尽量按照消防安全规范标准一步到位。
着眼当下,重点要加快整改、科学防范、加强宣教。
 
谢丽亚(群众代表):增加责任保险险种,成立行业协会
 
现在的养老照料中心责任险保障力度不够,建议参照学生平安保险,在养老照料中心责任险的现有险种中增加老人意外险。
现在城乡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的从业人员,从院长到一般工作人员很多是“半路出家”。养老行业是服务业,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服务业,为了更好地规范养老行业的服务素质,建议城乡社区养老行业成立行业协会,促进行业交流,提出行业规范,培训养老业管理、服务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
城乡社区养老照料中心不仅是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更多重点应该放在上门居家服务上。建议评估老人服务需求,制定适合每个老人需要的上门服务项目,促进家院互融,真正解决老人、家属的养老问题。
 
刘英凡(群众代表):总结推广“公益众筹”运行模式
 
今年5月,舟山市首次将商业领域的众筹理念引入养老照料领域,建立了公益众筹的“舟山市香园70后服务社”。众筹内容包括资金、场地、志愿者爱心资源,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微心愿、辖区单位和共建单位的资源等。现已有101人参与公益众筹,筹集公益金41950元。130名为老服务志愿者已为100多位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了服务,受到了老人们的点赞。志愿者服务1小时可获得相当于2元人民币的1个“爱心币”,可到虚拟的“爱心超市”选购物品,爱心物品由众筹股东交到志愿者手中。通过志愿者与公益股东的爱心互动,双方都收获了快乐和尊重。
推进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建设,要转变经营理念,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放手让企业和社会组织按市场规律运作,建立起市场化、产业化、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新模式,确保养老服务机构长期运营。建议省民政部门对舟山“公益众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指导、调研,总结推广有益经验,变“盆景”为“风景”。
 
沈晓琴(群众代表):推进小区适老化改造
 
当前,老旧小区和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仅处在探索阶段,没有经费保障等长效机制。城乡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建设过程中,要推进小区适老化改造。建议省里出台具体实施办法,明确小区适老化改造项目经费补助标准等事项。
现在有一些老年人没有进入养老机构,不是养老观念问题,而是因为没有支付能力。建议重视这个问题,加大对这类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力度。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