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近日,景宁畲族自治县60名农民大学生齐聚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景宁分校报告厅,参加秋季开学典礼,迎来了大学第一课。这是该校参与省政协“送科技下乡”活动落实的农民大学生帮扶培养项目。
省电大参与省政协“送科技下乡”活动始于去年。省政协委员、省电大党委书记方志刚说:“省政协‘送科技下乡’活动由农业和农村委牵头组织实施,作为一名参与活动的省政协委员,我深感很有实效。我们学校正在推进战略转型,积极倡导全省电大开展面向终身教育的各项社会服务,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山区海岛办学。这和省政协‘送科技下乡’结合,效果更好。”
今年5月,方志刚带领校办、发展合作处、资源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教授、高级经济师等,到景宁、岱山参与省政协“送科技下乡”活动,他和几位同事都深有感触地说:“省政协提供的平台很好,突出精准、长效。”省电大在参与“送科技下乡”前做了精心研究、精心部署,努力在“精准”“长效”上做好文章。他们把“送科技下乡”与学校优势结合起来,与当地电大联动,通过项目实施起到政策导向和引领的效果。在项目的选择上,力求切合当地实际,满足当地所需。根据景宁县新山区、新景区建设需要,学校把重点放在当地农民大学生的培养上,增加省财政全额资助的农民大学生招生人数,重点招收观光农业和园林技术两个专业。今年秋季开学的60名农民大学生来自景宁全县24个乡镇,大多数是各乡镇推荐的村两委干部或后备干部、农业经济合作社、农村经济建设带头人,其中观光农业30名,园林技术30名。今年,省电大还向景宁分校捐赠20台(套)计算机,以改善分校计算机机房条件。
根据岱山县渔农民素质提升、传统文化传承和社区教育的实际需求,学校把对口支援岱山分校的帮扶重点放在地方课程建设上,资助多媒体课件录播系统,并直接参与建设《岱山民间工艺美术》和《岱山渔歌》等地方课程,通过培训和示范,提高电大岱山分校资源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省电大的帮扶措施不是一次性的,对接的项目都有后续跟进和深化。学校去年赴磐安参与省政协“送科技下乡”活动的重点是农民大学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和农村电商培训等方面,把省财政全额资助的农民大学生招生人数由原来的30名扩大至59名,并持续保持这一规模。今年与电大景宁分校签订帮扶协议,将连续三年给予纯农业招生人数倾斜。
据了解,今年由省电大牵头,磐安、天台和新昌组建了农民大学生培养合作联盟,探索具有特色的培养模式和工作举措。
今年7月,还邀请阿里巴巴商学院的专家赴磐安农民大学生基地调研,就农村电商相关问题与农民大学生进行座谈,共同培育农村电商典型。
受惠地区的干部群众深切感受到了帮扶活动“精准”与“长效”带来的实惠。景宁县政协主席王新荣说,电大开办的观光农业和园林技术专业,有助于培养急需人才,将对加快转变“三农”发展方式起到积极作用。岱山县政协主席陈雅君表示,以电大地方课程的形式保护、传承、弘扬岱山的海洋文化已取得了实效,电大岱山分校为更好服务岱山的终身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主任楼国华认为,省电大尽最大努力支持省政协“送科技下乡”活动,突出精准、长效,值得“送科技下乡”其他参加单位学习与借鉴。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