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建言献良策,共绘同心圆。1月17日上午,出席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和列席人员讨论或联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委员们认为,报告全面客观总结了2016年工作,对新一年工作做出了明确部署,报告内容凝练务实,文风清新朴实,目标催人奋进,展现了省政府“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决心和信心。
“确保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有违必拆、有污必治,坚决打破拖累浙江发展的坛坛罐罐”“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 热词”“金句”备受委员们关注。
聚焦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委员的建言关切更有温度的变革。
“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犹如一道冬日暖阳,特别温暖人心。”庄伟意委员希望,改革能扎实有序推进,政策能不折不扣落地,同时加快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真正惠及企业、惠及人民。徐宝春委员也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标欢欣鼓舞。曾为厂房扩建等,他遭遇过跑几十个部门、盖上百个印章的尴尬和曲折。“以前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是政府来当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店小二’,这样的转变是万万没想到的,这样的转变是需要大勇气、大担当的。”
聚焦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委员们的建言关切更有深度的发展。
费君清委员表示,2016年,我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的成效有目共睹,新的一年,还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毛建华委员多次提出要通过“错峰”“减量”“限建”,给水泥行业去产能,今年也不例外,他说,产能降下来,价格才可能恢复正常,行业才会良性发展。陈石委员也提出要继续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和房地产泡沫,促进经济稳走向好。王振滔、徐剑光等委员呼吁加强浙江工匠的培育,加快我省“质量强省”建设,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钱水土、周永利委员对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充满期待,并提出建立新的金融统计指标体系等建议。谢招修委员建议,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业绿化、农村美化、农民转化的梦想早日成真。
聚焦民生改善,促进和谐稳定,委员们的建言关切更有质感的幸福。
“确保每家三甲综合医院与两家以上县级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每个县市每天有三甲医院派驻的不少于10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在县级医院工作……”戴方国委员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读出了浙江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雄心与壮志,他从大山中走来,非常清楚基层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望,希望政府能继续深入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连续四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大治霾力度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陈益萍委员建议,完善考核办法,由有关部门联合成立监督组,定期抽检,对执行得力的地方进行奖励,对执行不力的地方进行问责。张英委员表示,报告中要求“把筹办G20杭州峰会作为为‘中国的明天’提供更多浙江素材、浙江实践的新起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也是如此,建议广泛发动全社会参与,“老百姓有了参与度,才会拥有获得感”。委员们十分关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王淳、万晓萍、包叶红、唐睿康等委员呼吁加强基础教育发展,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资源配置,重视儿科医生培养和学科建设。许亚南等委员则呼吁加快老年大学建设,以满足越来越多老年人的文化教育需求。
一句句发言凝聚共识、一条条建议凝聚智慧。委员们还围绕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补齐科技短板、保障粮食安全、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分类评价体系、打造健康产业支付体系、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等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