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法”和“减法”——住浙全国政协委员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政协要闻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要闻 >>正文内容
做好“加法”和“减法”——住浙全国政协委员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06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张丹丹    时间:2017年3月6日 版面:第1版 字号:[][][]

据联谊报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住浙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上从不同角度聚焦这个高频热词,各抒己见。委员们表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做好“加法”和“减法”。

农业供给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这份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全国政协委员计时华说,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基础,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农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仍很突出。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计时华认为,要把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业态作为农业产业结构改革的重头戏,努力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特别是要把农业与大健康产业结合起来,把以促进人民健康生活为宗旨的健康农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新方向。

“要把大力培育现代农业新型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措施。”计时华提出,要大力引导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城市文化人、工商企业家、互联网业主和各类社会人士来参与农业投资建设,形成一种新农人与老农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互促共进的全新的农业主体结构,从而使农业经营体系发生革命性的质变,形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人力资源优势。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绿色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计时华建议,以治理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压缩资源高耗、污染多排农产品,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业清洁生产,加快畜禽粪污、农膜、秸秆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生态修复,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深入构建“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格局。

教育供给侧:教育公平、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前不久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首次对“互联网+教育”进行了系统阐释,这对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

全国政协常委吴晶提出,着眼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我国“互联网+教育”在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共享与开放、发展环境等方面仍有不少短板。她建议,立足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以“互联网+教育”为切入口,加快推进以教育公平、优质资源开发和共建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让全社会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一场‘输不起’的改革。”吴晶说,在国家层面上,做好前瞻性规划,尽快编制出台“互联网+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发展路径和目标。在地方层面,要积极鼓励各地试点先行,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信息化建设机制。

要强化资源要素的精准供给。吴晶提出,要更加注重防范和消除信息互联网上的“断头路”,提高互联网教育基础设施投资和使用效率;要着力在教学设计、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学生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重构学校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体系,推动实现“课上”和“线上”教学设计和教育资源的同步共享和深度融合。

“要发挥技术优势,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吴晶建议,大力实施以华文网络教育、华文人才培养、华文教师培训、华文教学资源开发推广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华文教育”,推动国内外教学资源共享,与线下华文教育互补,使华裔青少年和海外民众更乐于、更便于接受华文教育,学习中华文化,从而进一步增强华文教育软实力,架构起中外文化交流“新丝路”。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供给侧:转职能、育市场

食品安全问题,是多年来委员们持续关注的一个焦点。让普通家庭都能吃到放心食品,需要整个食品产业链的良好运转。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政府部门和消费者重视的今天,如何从供给侧保障食品安全,特别受到委员们的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徐向东已连续多年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这次赴京之前,他特地跑了多家农贸市场、乡村农庄、食品生产厂家以及职能部门进行深入调研。

“检测能力薄弱、监管缺乏技术支撑,相关检测机构市场化不足、检测效率低下,是两大亟待解决的问题。”徐向东介绍,目前,全国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有4000余家,其中民营占比约在5%以下;而这4000余家检测机构真正能开展有效检测业务的不足四成,也就是1600家左右,远远无法满足国家食品监管所需的技术支撑。

徐向东建议,加强检验检测供给能力建设,通过快速提升技术支撑,降低当前食品检测对食药监管人员专业素养的高度依赖局面,提高检验检测覆盖率是解决当前食品监管专业型人才缺少,违法行为科技化、隐蔽化、复杂化、多发化的有效捷径,实现区域检测能力翻番、检测质量翻番、检测数量翻番。

如何推动食品检验检测市场供给侧改革?徐向东认为,首先要转职能,政府依法设置的区域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等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将空间让渡给市场,由作为初检机构参与一线具体检测,转为主要承担国家对食品监督、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能力评价任务,以及作为复检机构承担复检职责。其次是育市场,积极培育食品检测第三方市场,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食品检测服务的机制,按照成本效益的原则,科学制定食品检测收费标准,鼓励社会检验检测机构充分参与政府食品监督检验任务的竞争。

“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能初步形成有序竞争、充分供给的检验检测市场。”徐向东说,既然认准了改革方向,就要真正“撸起袖子加油干”。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