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浙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关键小事”_政协要闻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要闻 >>正文内容
住浙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关键小事”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13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张丹丹    时间:2017年3月12日 版面:第1版 字号:[][][]

据联谊报    “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生的每一处表述、每一个数字,都牵动着住浙全国政协委员的心,大家纷纷为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众智、汇合力。

雷后兴:保障廉价药可持续供给

长期在一线从事医务工作的雷后兴委员发现,廉价药正在以每年十几种的速度消失。“至2015年底,我国500多种国家基本药物已有340余种出现短缺或消失,这种情况在基层医院更为明显。”

小药治大病,廉价小药是指安全、有效、常用而且价格较低的普通药,也被称为基本药物。雷后兴说,基层医院药物比重以使用基本药物为主,村卫生室必须100%使用目录中的国家基本药物,中心卫生院使用的药品中90%以上必须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物。降低患者的药品开支和成本,本是国家设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初衷之一,可是在现实中却导致两难局面:一方面,一旦药品被列入目录,意味着利润被压缩,多数药企避之不及;另一方面,基层卫生机构只能从固定的平台、指定的药企购买药品,否则难以报销,导致基层卫生机构在药品的供应方面失去了议价能力,增加了供销商的主动权。

廉价药的消失不仅影响居民用药,也导致现代医疗体系频频遭遇“有诊断却用不起药”或“有诊断却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一些廉价药不在正规的医院和药店出售,却以某些灰色渠道售卖,扰乱了正常的医药流通秩序。

为保障廉价药在基层的可持续供给,雷后兴建议,完善乡镇级公益性医院廉价药运作机制。在招标方面,将药品质量作为招标的首要标准;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应在最大限度压缩药品流通环节的利润同时,给药企合理的利润空间,并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在此基础上,提升对药品企业生产、用药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并加大对廉价药储备的动态管理力度。

计时华:医养结合,老有安养

“当我老了,该去哪里?”计时华委员一直在关心养老问题,尤其是医养结合问题。

由于我国医疗和养老体系长期割裂,卫生系统管医疗,民政系统管养老,造成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功能单一化,养老的不治病,治病的不养老。医养结合是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能让老人享受到无缝衔接的养老与医疗服务。计时华调研发现,目前全国已有不少省市开展了医养结合试点工作,但实际推广存在主管部门交叉重叠、责任边界不明晰、机构定位模糊、“套保”风险隐患严重等问题。

为此,她建议,理顺医养结合的管理机制,加强资源整合,科学制定服务标准,发挥医保在医养结合中的作用。“养老问题,是家事也是国事。我们无法阻止人的生老病死,也无法预防出现失能半失能,但我们可以改变养老现况,通过医养结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老有所安。”

吴鸿:因地制宜推进垃圾分类处置

“破解垃圾围城,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做好减法。”赴京参加全国两会之前,吴鸿委员专门就垃圾分类问题进行调研,撰写了4000余字的调研报告。

吴鸿介绍,浙江将垃圾分类的突破口,锁定在了农村。自2014年始,金华市大力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并在100%的乡镇、98%的行政村进行有效的实施运行,成功摸索出一套农民可接受、财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金华经验”,切实破解了垃圾围城困局。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难在将其科学归位。”吴鸿认为,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保障,始终坚持多效共赢的目标导向是动力源泉,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原则是技术关键,始终坚持“户分—村收—镇处理”处理路径是破解垃圾围城难题的重要途径。

为此,他建议,进一步贯彻落实住建部《关于推广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经验的通知》,完善处置体系建设,制定分类垃圾处置政策,明确分类垃圾收运标准,加强对电池、电子产品、制药废弃物等危险固废的分类处置监管;进一步推动市场化进程发展,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全过程;进一步推进全民参与,抓好农村主战场。“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通过分类让垃圾减量,就是为国家减负。”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