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18日,省政协举办第33次“浙江政协·民生论坛”,围绕“促进快递业规范发展”协商议政。10位省政协委员、2位界别群众代表、2位县(市)政协主席在会上发言,为推进我省快递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加快实现从“快递大省”向“快递强省”的新跨越真情建言。现辑录现场发言要点。
据联谊报
马玉婷委员:提升快递人员素质形象
当前,快递人员的素质和形象仍有待提高,建议加强快递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加强培训,树立良好形象,尤其是入户取送件人员要做到热情周到和认真负责;建立信息保密制度,注重信息隐私保护,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快递业的发展;杜绝行业恶性竞争,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规范管理,促进快递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健全规范的赔偿制度,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在老小区建立“E邮柜”,方便广大群众。
郑勇军委员:补好几块短板解决几大难点
快递业是我省经济发展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快递业的发展对我省经济转型升级作用明显,对网络购物、跨境电商具有支撑作用,对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作用尤为突出。浙江快递业整个服务市场需求增长大,但恶性竞争、过度竞争非常严重,大量的快递企业普遍反映不赚钱,甚至亏损;浙江快递行业规模大,但快递企业低、小、散,大多数快递企业是加盟企业,总部设在浙江的快递企业只有两家;行业增长速度很快,但土地等要素供给严重跟不上;快递业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在上升,但发展的外部环境严重欠缺,快递车辆行车难、快递人员招工难、监管部门人员严重不足问题突出。呼吁切实解决好快递车辆通行难、末端投递难、用地难、人才培育难等问题,严格规范快递人员的社保问题,对快递企业进行资格认证,落实安全责任,增加人员编制,建立邮政业的安全中心,加大行业管理力度。
王洪涛委员:依托空港城建立物流分拣和信息中心
要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有效整合资源,整治快递业现有的乱象。可以效仿上海开设快递业高峰论坛、明星企业评选等好的做法,促进行业规范和产业提升。呼吁省市共建杭州机场空港城大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建立分拣中心和快递物流信息中心,提高效率、控制成本。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竞争,淘汰一批“小、乱、杂”的快递企业,为快递业发展注入优质的新鲜力量。
苏挺委员:创新快递业发展模式
要对快递行业进行转型升级,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建议借鉴上海等地“快递+便利店”的商业模式,引导快递企业与商业区、居民社区等便利店连锁零售机构合作,便利店提供办理快递公司相关业务的服务,履行快递公司合作授权业务的职责,为客户提供方便、灵活的自寄自取的服务模式。
胡建成委员:以标准化推进“快递强省”建设
浙江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在快递业的发展当中也应注重推进标准化建设。对此,政府要有所作为,从基础设施做起,如将小区快递终端标准化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对于快递车辆、人员培训、配送服务、形象打造等各个领域也要逐步建立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推动快递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葛国庆(义乌市政协主席):别让低价竞争绊住发展脚步
当前,快递车辆运输和停车比较困难,有的城市限时限车通行,制约了快递业的发展,应该加以有效解决。快递公司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存在困难,很多快递公司的收件点和派件点没有固定场地,多为民间租赁,非常不稳定。还有一些自动投递柜各建各的,存在无序竞争的现象。建议在城市的发展中规划布局快递的收件点和派件点,并加以规范。
另外,跨境电商物流方面存在低价竞争和通路限制等问题,建议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外邮政公司低价收件的问题,出台相关政策,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义乌尽快获批和开通国际货运航空线路。同时,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能够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做大做强。
齐任刚(界别群众代表):让快递行业法律法规落地生根
快递行业法律法规落地执行难。比如开箱验视和实名验证的问题,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都有相关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用户不理解、不支持,给工作造成了很大难度。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宣传,让市民支持“快递小哥”的工作。受制于文化程度和专业局限,“快递小哥”对违禁物品的认知比较困难。建议相关部门对违禁物品列出明细,并加强培训。
快递业发展速度快与从业人员素质低矛盾突出。企业都是非常想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但院校人才培养严重滞后,企业又缺乏内训经验,造成高素质人才进不来、留不住,要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沈坚委员:扶强扶优做优做大
要进一步提高对快递业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当前快递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存在发展迅速和管理滞后、用工需求旺盛和招工难、快递市场扩大和企业竞争激烈、提高服务质量和有关制度规定制约等诸多矛盾。建议理顺体制,加强管理,在鼓励市场竞争的同时,发挥政府作用,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提高服务和监管效能;扶持优势企业做优做大,破解当前快递行业小而散、小而乱、经营成本上升、管理不规范、风险增加等难题;鼓励快递企业在服务上下功夫,提升市场竞争力,进行差异化发展、错位经营,发展“门到门”的收取件业务;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对一些不守信用、损害用户利益的快递企业坚决依法打击。
周永利委员:让快递企业“优胜劣汰”
快递业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在高速发展过后会有一个优胜劣汰、走向平稳的过程。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让快递企业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并对快递行业设置准入门槛,让具备资质的企业进来,让有实力的企业生存下来。
蔡宜旦委员:关爱“快递小哥”促进良性发展
当前,“快递小哥”的职业保障、权益维护存在诸多难题:职业保障不健全,“四季无休、三餐不定、两腿不停”是他们的工作常态;维权难度大,自身维权意识薄弱,维权处于相对弱势,劳动关系不清晰;职业发展前景渺茫,大多数从业者吃的是“青春饭”。
为此,建议完善政策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从源头上维护“快递小哥”群体权益;加大快递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快递小哥”从业环境;充分发挥快递行业协会的作用,强化对快递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管理服务;针对“快递小哥”年轻、男性居多的群体特征,加快推进党支部、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在权益维护、心里疏导等方面为“快递小哥”提供精准帮扶。
戴方国委员:落实快递实名制,信息保护先行
落实快递实名制,信息保护要先行。一方面通过立法明确违反该制度的法律后果,明晰执法主体,建立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另一方面要从技术与制度层面,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将快递员手中的信息统一录入终端设备,个人信息仅由公安部门掌握。
建议帮助解决快递车辆通行难问题。通过统一规格、标识、编号、保险、培训,规范快递三轮车在城市市区通行,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快递行业示范应用。同时帮助快递服务行业规避“节日病”,改革用工制度,提高待遇,落实保障制度,适当给予快递企业提供重大节日补贴。
余健尔委员:大力发展“绿色快递”
快递业的配送和服务质量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投递“最后一公里”问题比较突出,亟待解决。一要加强行业监督。进一步细化监管的制度和方式手段,制定明确的细则,通过立法明确制定快递业市场准入标准、从业人员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等规定制度。二要发展绿色快递。以新能源车为主,制造我省统一标准的绿色快递车,利用信息化工具管理运输线路和配送物件,加大对快递业可循环包装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制定细则。要求各单位、住宅、学校依规配置固定的快递接收站,制定统一的绿色着装。快递企业对快递人员要做到“用工有合同,上岗有培训,工资有保障,参保有办法,维权有渠道”。三要练好企业内功。规范用工制度,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建立更加精细化、标准化的运营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品质。
王金才(桐庐县政协主席):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
桐庐是“中国民营快递之乡”,当前快递行业发展高度依赖电子商务发展,行业内恶性竞争现象依然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行业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规范快递业发展,必须处理好价格混乱问题,建议政府之手拉市场一把,将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处理好交通管制问题,建议各地各部门从促进快递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的角度出发,出台具体规定,为快递企业电动三轮车统一形象标识,办理通行许可证、车辆购置交通意外险,处理好快递投递到户与城市管理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队伍稳定问题,建议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支持和指导快递企业培训机构,促进企业员工健康发展。
祝张尧(界别群众代表):推进“放管服”激发新活力
要提高市民对快递行业的认知,包括行业尊重、价格和服务的关系等,快递业过低的价格也影响了服务的质量和人才引进及人员素质的提高。政府要对快递业推行“放管服”。快递行业市场化程度高,管理上也应该更加放手;要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对大企业进行扶持,让快递业从快到强、从强到优。此外,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协商,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行路难”“进门难”“要地难”等问题。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