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政协协商民主的浙江篇章——十一届省政协工作探索与实践之三_政协要闻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要闻 >>正文内容

谱写政协协商民主的浙江篇章

——十一届省政协工作探索与实践之三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09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汤媛媛    时间:2018年1月9日 版面:第1版 字号:[][][]

据联谊报    春风浩荡,一碧万顷。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政协协商民主一派生机盎然。

迎着时代的春风,十一届省政协五年来,精准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充分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决维护核心、紧紧围绕中心、倾力服务大局、真情服务群众,浓墨重彩书写政协协商民主的浙江篇章。

完善协商议政格局,把制度体系“立”起来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结合时代特征、浙江特点,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建设该从哪里入手,以什么为突破口?这是中共十八大之后,十一届省政协迈进开局之年就面对的一份时代考卷。

“推进落实好中共中央和省委制定的一系列制度规定,推动完善我省政协协商民主制度机制。”20131月,省政协主席乔传秀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就开始谋划部署。

接着,省政协紧锣密鼓勾画出一张张“设计图”“施工图”,政协协商民主的浙江蓝图徐徐展开。

一年多时间里,在修订完善原有制度规章基础上,“系列民生”履职工作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意见、委员履职若干规定、委员联系群众若干规定,以及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常务会议工作规则、主席会议工作规则、秘书长会议规则、专委会通则、提案征集办法、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等一系列有关政协协商工作的文件、制度密集出台。

后来,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制度,出台关于视察考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案协商、提案审查立案、提案内容公开等规则办法。

一路探索实践,一路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规范,为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奠下一块块基石。

在加强自身制度建设的同时,省政协积极协助省委将政协协商民主建设融入省委、省政府全局工作的“总盘子”中来推进。

为切实贯彻中共十八大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政协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十一届省政协在开局之年协助省委召开全省政协工作会议。同年底,省政协认真谋划次年的协商议题,向政协参加单位、各界别活动组和全体委员发函书面征求选题建议,并兵分多路,走访省直部门征询对省政协年度协商选题的建议,共梳理出35个协商计划选题,供省委制定协商计划参考。20141月,中共浙江省委办第1号文件印发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政协浙江省委员会2014年度协商工作计划》。

此后四年,省委办每年第1号文件印发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对协商议题、协商形式、时间安排、参加人员范围、协商活动流程、协商成果报送、协商意见处理反馈等方面作具体安排。

在省委办“一号文件”基础上,省政协还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要点、计划和分工方案,涵盖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更广泛的协商领域,为全年协商工作进行制度性安排。各专委会、界别组也根据各自职责,制定年度计划。通过全方位、多层面的顶层设计,串起了政协协商议政各项工作的链条。政协每年协商活动有了明晰的“时间表”“路线图”。

20148月,在省政协的协力下,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省直党政部门同省政协专门委员会和界别对口联系工作的意见》,并推动42个省直党政部门相继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此后,省政协11个专委会、34个界别活动组根据文件要求,按照各自职能定位、专业对口的情况,与63个省直党政部门和单位相继分别建立对口联系关系,形成了规范化对口联系工作机制,这对委员知情明政、精准协商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省政协又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协助省委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这是中共浙江省委制定的首个关于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专项文件,为新形势下我省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提供了遵循。

这份《意见》拓展了协商领域,规范了协商程序,完善了协商议政格局。最为人乐道的是,《意见》凝结了我省政协的做法经验,呈现出浓浓的“浙味”,提出完善“浙江政协·民生论坛”、健全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制度等,并把健全专题类提案集中面商、同类提案“打包”督办、难点提案多轮反复协商机制等创新之举纳入其中。

《意见》还提出,要健全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强调要完善政协协商与党委政府工作的有效衔接,要坚持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及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政协协商活动,对政协协商成果的采纳落实和反馈情况,纳入党政机关绩效考核体系。

五年来,省政协每项重要协商活动都及时整理一份《协商纪要》报送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政府及时向省政协反馈协商意见的落实情况。五年来,省政协共向省委、省政府提供《协商纪要》69份,推动协商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党政决策部署。

一系列文件制度、工作机制串起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工作链、力量链、成果链,协商议政格局不断完善,促进了政协协商民主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创新形式载体平台,让协商议政“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政协要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多次作出指示,强调要更加灵活、更加经常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和提案办理协商,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

“更加灵活、更加经常”,就要努力让政协协商内容形式既丰富多彩,又持久有序,真正让政协协商民主“活”起来。

“解决停车难,要科学规划,立足于私家车进入每户家庭这一事实,实现基础设施相对超前”“要把公共交通优先放在重要位置,让公共交通成为居民出行的首选”“利用科学手段提高车位的利用率,建设智慧停车系统,要把这一技术列为停车场建设的一个标准”……

20171220日,省政协机关一楼会议室里,与会人员沉浸在协商议政的热烈氛围中。省政协正在这里举行“浙江政协·民生论坛”。

十一届省政协于201312月创办民生论坛,从首次聚焦城市交通拥堵整治,到这次聚焦“停车难”,已先后举办41次。民生论坛由创办之初每季度一次,后改为每月一次,增加了协商密度。

“给我一分钟时间”“我就提一点建议”,委员们和界别群众代表高高举手、争相发言;“我做个回应”“我介绍点情况”,党政部门负责人务实回应。这样互动交流的热烈场景在论坛上不断上演。每次民生论坛,委员和界别群众根据自己的调研和了解的社情民意,自由举手即席发言,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现场沟通交流。每场3小时左右的论坛,大家的发言不穿靴戴帽,直言不讳、直奔主题谈看法,说建议。

“现在经常能选择自己关注的话题,参加民生论坛这样接地气的协商活动。”曾多次参加论坛的张英委员说,论坛拓宽了委员、界别群众和党政部门负责人直接交流沟通的通道,增强了协商议政的活力。

十一届省政协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积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浙江政协·民生论坛”、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重点提案办理协商、网络议政等更加灵活多样、务实有效的履职方式,为政协协商民主注入活力。

省政协常委郑勇军至今还记得,20168月参加省政协十一届十八次常委会议时,有“眼前一亮、精神一振”的感觉。

这次会议围绕“加强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瓯江口等保护和开发”专题协商议政。为提升协商议政的质量和成效,会议一改传统的组织方式,呈现新变化:首次在协商主题下分设7个专题,由与会人员按专题自愿报名参加分组讨论;首次邀请在11个设区市对议题有专门研究的省政协委员列席常委会议,并参加分组讨论和大会协商发言……

郑勇军表示,会议组织方式的创新带来一系列“蝴蝶效应”,常委个人的主体性、自主性更加凸显,可以将议政专题与个人的关注点、兴趣点和专业特长有机结合,更能聚焦重点,研深议透。“此外,‘志同道合’的小组成员在发言时还能碰撞出智慧火花。”

“本届省政协五年来履职亮点很多,其中政协协商作用的发挥特别明显。”省政协常委范谊感同身受。

因为亲身参与过一份有关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案的办理协商,范谊对2016年的一次履职记忆格外深刻。当年,他与省长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围坐在一起,讨论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推进。这份提案是在基层综合执法改革实践基础上,由致公党和民盟省委会共同提出,两任省长当年接续领办。

“来自基层的呼声能得到两任省长的持续重视,并有机会与省领导面对面交流,体现了政协协商民主在我省的生动实践。”时至今日,范谊仍然感慨良多。

十一届省政协每年精选一批重点提案,分别由省委、省政府领导领办,省政协主席、副主席督办,推动提案办理质量的提升。其间,承担提案办理的党政部门和单位,与省政协提案人进行全过程协商,共同组织相关调研、面对面座谈协商,各职能部门相互沟通协调,积极吸收提案中的合理建议,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五年来,开展了122次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其中有3位省长接续领办5件重点提案并参与协商。

为了让政协委员更加灵活、更加经常地参与协商,省政协各专委会和界别组与省直党政部门全面建立对口联系工作制度后,省政协11个专委会、34个界别活动组高密度地组织开展对口协商和界别协商。五年来,共举办了52次对口协商、102次界别协商。如围绕《防暑降温实施细则》修订,由省总工会界别组织委员,与省人力社保厅、省安监局等部门开展界别协商,委员们提出的将高温补贴标准由原来的三档200元、160元、120元分别提高到225元、180元、145元,35℃以上缩短户外作业时间等意见建议都得到了采纳。

十一届省政协还积极拓展各界群众参与政协协商民主渠道,大力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向基层拓展,支持建立委员联络室、工作室,设立委员信箱和界别联络站等。同时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向网络拓展,通过网络公开办理提案、网络视频议政会议、政协委员网上工作站等形式,创新网络议政方式。

根据省政协的创新要求,工商联界别结合委员实际、界别特色,于2015年推行设立若干委员工作室,网上、网下同步运作,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几年来,委员工作室不但协商解决了诸多民生难题,而且将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转化为提案、信息和调研材料等,成为民意直通车。

五年来,省政协致力于“更加灵活、更加经常”的探索与实践,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发展提供了浙江素材、浙江经验,展示了政协协商民主的活力和魅力。

“省政协创新工作载体,尽心尽力履职,紧扣省委中心工作积极献计出力,为我省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省委书记车俊对政协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加强谋划精准发力,让协商议政“实”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对协商议政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协商就要真协商”,要“提高协商实效”。

如何用好政协话语权、影响力,让协商议政更富有实效?

精选议题、精准聚焦,是提高协商实效的前提。

“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这12字,是乔传秀主席一以贯之的要求,也是十一届省政协一以贯之的履职原则。

她说,要真正在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交融交汇上找准履职切入点和着力点。要注重精准发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难点问题、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展政协之优,扬政协之长,避政协之短,精心谋划,精准对接,精实出手,精优呈效。

20135月,省政协召开十一届三次常委会议,围绕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进行专题协商。这是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决策之前的一次政治协商。省政协顺时而谋、因势而动、适势而为,瞄准省委全会这一重大决策,作为十一届省政协第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的协商议题。省政协在十一届一次会议闭幕不久,就立即部署组建若干调研小组,到省内外开展了三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形成26份调研报告,做足了“功课”,围绕省委全会《决定》(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分组协商讨论,界别委员代表作了精彩的大会发言。会后及时整理形成并向省委报送《协商纪要》,意见建议被省委及相关部门充分采纳或吸收,及时助推了省委的科学决策。

同样,2017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一结束,省政协聚焦党代会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立即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集体民主监督集中行动,省政协主席、各位副主席分别带队赴全省各地监督调研,深入了解把握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寓协商于监督之中,充分发挥钉钉子抓落实的重要一锤作用。

“我们协商监督,找准了时机和切点,就能达到良好效果。真协商就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参与“最多跑一次”改革这项监督调研的刘毅委员如是感言。

对于对口协商、界别协商和民生论坛等协商形式,选择议题注重以小见大。乔传秀主席指出,既要协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问题,也要协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以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决策、服务群众。为此,省政协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力,使政协协商议题瞄准点更精准、结合点更紧密、着力点更务实。

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维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居家养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全民科学素养、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保护与利用、临终关怀、公共外交、海外华文教育工作……一场场以界别为基础、以对口为纽带,点对点、面对面的协商会异彩绘呈。

“省政协近些年来在协商议题选定方面做了很多精细的探索,将党委政府交题、政协自己选题、公开向社会征题和党派团体、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方面荐题结合起来,这种议题的选择方式、确立过程本身经过广泛协商,既调动了委员积极性、参与度,又容易使各方达成更大的共识,实际效果很好。”金永玲委员如是说。

知情明政、精准建言,是提高协商实效的基础。

人民政协具有话语权、影响力,但这种话语权、影响力绝不是在“说了算”,而在“说得对”。协商建言,关键在于提高质量,必须“上接天线” “下接地气”,了解政情、摸清民情,真正能够建真言献良策。

为了“上接天线”,十一届省政协注重让参加协商活动的党派团体和政协委员知情明政。每次省委全会重大决策前协商,省政协都提前向委员印发协商通知、学习资料等,让委员早知晓、早准备。同时,举办专题学习讲座、崇学讲坛、读书会、情况通报会等,邀请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介绍有关情况。省长、省法院、省检察院每年向省政协通报情况,省直有关部门向对口专委会、界别组通报情况。各专委会、界别组主动到有关单位上门走访、咨询问政。

为了“下接地气”,十一届省政协注重抓实做深协商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眼睛向下,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不当走马观花的“观光客”,不满足于社情民意的“二传手”,尽可能多掌握第一手材料,努力提出有根有据、务实管用的协商意见和建议。20164月,省政协围绕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关于“找短板、补短板”重大决策开展专题政治协商。为了做好这次协商,当年元旦刚过,主席会议成员就带领政协委员分赴基层调研听取群众意见,省政协各专委会、各界别活动组共组织500多名委员,先后召开60多个座谈会,共提出853条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省委高度重视和充分吸收采纳。

省政协各调研组坚持深入一线、沉到基层,在融入中全面准确了解情况。在“加快发展我省民宿经济”重点课题调研时,调研组不住宾馆饭店,吃住在乡村民宿,先后深入全省62个乡镇(街道)的228家经营户,与业主、游客融入交流讨论,搜集真实情况、民意诉求,及时向当地党政干部提出意见建议,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同样,在农村“‘三权’改革”课题调研中,为了解农民的最真实想法,34名委员一竿子插到底,走进60多个村庄,在田间地头看农事,在农户家中聊家常。这种融入式的调研方式,使委员建言更加精实。

跟踪落实、精准助力,是提高协商实效的重要环节。

为使协商议政富有实效,省政协发扬钉钉子抓落实精神,锲而不舍,通过再调研、再协商、再“回头看”,灵活融入各种协商方式,持续跟踪问效促转化落实,不断把政协协商优质成果一步步往深做、朝实干、向前推。

省政协连续三年协商助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2013年协商督办关于扶持民族乡镇发展的系列提案,推动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2014年又以“提案回头看”形式,助推省政府每年3600万元增量帮扶资金支持18个民族乡(镇)发展;2015年再以加快民族乡镇发展为主题举办“浙江政协·民生论坛”,使这项协商成果价值最大化。

2013年,省政协在督办《关于提高欠发达山区重点公益林补偿标准的建议》提案过程中,以钉钉子的精神,与承办提案相关单位反复沟通协商,促成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从每年每亩21元增加到25元,惠及全省90多万农户。

2017年,省政协对201669号提案《关于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的建议》的办理落实情况专门进行了“回头看”,组织政协委员、提案人、承办单位赴各地开展联合调研,深入协商。截至201710月底,已有10个设区市和79个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挂牌运行,其中温州、湖州、嘉兴、金华等7个设区市和54个县(市、区)已完成列入综合行政执法范围的首批处罚事项划转。

“许多问题确实提到了点子上,实实在在帮助我们加快推进了这项改革。”省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局副局长吕飞鸿说,改革的推进要求流程再造和不断协调,省政协重点提案办理协商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在各部门、各层级的复杂关系之外,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促成不同部门的协同合作。

同样,省政协以民主监督形式持续深化协商。省政协连续三年持续跟踪推进“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整治民主监督,推动“两路两侧”一个个问题的整治完成,并促成我省251万平方米的公路桥下空间土地、435.6万平方米的铁路桥下空间土地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出台和试点工作推进;连续四年持续开展的助推“五水共治”民主监督,推动了全省水环境的变清变美。

“这些年来,政协履职成果数不胜数,可以用‘硕果累累’来形容。这些成果背后,体现着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视和支持,也体现着省政协的‘韧’劲、委员的‘拼’劲。”省政协常委鲁善增深有感触地说。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