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协助力创新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让“新农人”挑上“金扁担”
据人民政协报 新农机,田间“大显身手”;新品种,赋能增产增收……近日举办的浙江农博会上,近百项农业科技领先成果纷纷亮相,一些创意农产品让观众大饱眼福,展现了浙江智慧农业新图景。目前,浙江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97%,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近年来,浙江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深入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驱动农业现代化先行等一系列政策,持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浙江政协人则始终把助力深入践行“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检验履职成效的实践标准。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但对照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和农业现代化的新要求,浙江还有优化提升空间。在省政协召开的以“创新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主题的协商议政会上,委员们建议,要创建集科研、教育培训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省级平台,形成政府主导、经营主体、企业和社会多元参与,连接千家万户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建立高效的成果转化协同响应机制。
针对现有部分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在服务基层农事活动中出现“线断网破”、一些技术人员行政化、基层一线农技人员待遇偏低等问题,杭州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柴伟国建议,从实绩实效出发,建立以农技推广服务实效、服务对象满意度等为核心的基层农技人员评价体系;打破单位和条线限制,同级范围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统筹职称名额,聘用体制外的乡村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优化农业科技人员轮岗交流机制。
加快前沿科技成果转化是委员们高度关注的话题。委员们提出,要强化农科平台联盟服务,迭代升级农技推广平台,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专家聘任、日常运行、成果转化、工作考核机制。省政协委员孙崇波建议,激发各类社会创投主体整体效能,发挥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强化金融一揽子扶持政策,引导社会基金、创投公司等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到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成果转化活动中。省政协委员林福呈建议,制定农业科技服务评价标准,打造“浙农服标”,以标准牵引先进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成立农业科技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点加强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服务领域标准研制。
围绕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建设要求,委员们建议,大力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组织开展适应农民就业创业和新职业新业态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强化各级农技人员和农业“土专家”的针对性技能培训。在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退役军人和回乡青年中不断培养“新农人”和农创客,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让每个“新农人”都挑上科技增收的“金扁担”。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