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各级政协委员助力养老事业蓬勃发展
在家门口幸福“享老”
据人民政协报 近日,杭州市西湖区企业研发的“踏山”髋部助行外骨骼在留下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投用。这款重量2.7公斤的智能设备通过AI算法实时调节助力强度,帮助下肢肌力衰退的老年人轻松行走、上下楼梯,成为西湖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拳头产品。
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长,适老化产品需求持续释放,浙江省政协委员潘云峰早已关注到这一趋势。“要聚焦智能康养装备、中医康复器械等关键技术研发,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对新材料、生物医药领域技术专利开通绿色审查通道;深化集群发展,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制定老年用品质量分级认证标准,从安全性、便捷性、智能化等维度建立分级评价体系。”潘云峰建议。
走出家门就能享受医、康、养的综合服务是诸多生病、行动不便老人的期盼。为此,西湖区政协开展“深化养老集成改革,推动‘医养康护’一体化发展”请你来协商专题活动,为持续擦亮西湖区“幸福养老”金名片聚智聚力。委员们建议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统计口径,制定医康养护数据流通的政策和标准,对现有养老服务需求进行模块化梳理,多部门协同推进养老及健康服务数据共享。加大部门协同联动力度,深化医养结合服务融合,加快推进老年医学、老年康复和老年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更好满足多元养老需求。
深化医养结合也是省政协委员王学芳关注的方向,王学芳建议依托数字化平台,打造“预防—诊疗—康复—居家”全场景服务体系;建立老年人健康数据动态监测系统,强化慢性病早期干预;整合家庭医生签约、远程会诊等功能,完善“15分钟医疗圈”;深化中医药特色服务,开发中医慢病管理模块,实现健康管理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转型。
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优质的菜品,实惠的价格,可让老年人吃饱更吃“好”。近年来,杭州市老年食堂不断提升品质,老人们尽情享受幸福“食”光。在杭州市、区政协全会上,多名委员不约而同建言老年人就餐问题,为晚年生活幸福加温。杭州市政协委员卢玲提出,推动老年食堂和党群服务中心、文明实践中心、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相融合,推动志愿服务、为老服务、便民服务走进食堂。西湖区政协委员王静建议优化老年助餐服务点布局,精准调研老年助餐服务需求。委员们还建议持续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完善“中央厨房﹢配餐”体系,扩大覆盖范围,加强养老顾问和银龄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倾听老年人的心声,引入更多社会资源;对于老年食堂难以触达的“最后一公里”,尤其是在西部农村、偏远山区,需要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专业、贴心的养老服务,“银发幸福”图景在“浙里”徐徐展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