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的重要工作原则,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经验,是政协工作者的重要共识,也是各级政协潜心实践的重要方面。各地政协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多年实践和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生动写照,是人民政协的宝贵财富,是推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参照。
作为重要工作原则,作为开展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否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取决于对这一重要原则、重要理念的认知程度,取决于对这一重要原则、重要理念本质要求的把握程度,取决于对贯彻这一原则、理念的方式方法的掌握程度。而十届浙江省政协五年来在实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工作原则和理念过程中的种种探索,以及由此探索而收获的诸多体会,比如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穿履职全过程,比如要认真把握吃透上情与掌握下情,同步服务、跟踪服务与超前服务,献策服务、信息服务与凝心聚力服务,服务党委、政府全局工作与服务人民群众利益实际这四个关系,比如要用理论探索来推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深入开展,要综合运用专题调研、跟踪调研、连续调研的方式,等等,则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也正是从这个意思上讲,我们才推荐大家读一读这篇报道,看一看浙江省政协的生动实践。
我们在浙江采访期间,省政协主席乔传秀主持召开了一个由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请他们介绍省委、省政府明年重点工作安排意向,听取他们对省政协明年重点工作的意见建议。乔传秀表示,采取这种沟通协商的形式,就是为了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一届政协,两任主席,一脉相承地谋划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篇大文章,是十届浙江省政协的鲜明特色。正是凭着这样一种有为的精神,这样一份执著的追求,十届浙江省政协营造了政协工作欣欣向荣、党委高度重视、政府真诚支持的政治气象。
坚持理念 让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穿履职全过程
在我们的采访笔记中,有这样的记录:
2008年,组织开展“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浙江”重点课题调研,调研成果中的一部分建议被吸纳进浙江省委《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和当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海上浙江”课题调研,为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国家争取建立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并获得国务院批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9年,浙江省政协把民主监督和省委工作主线结合在一起,就各地党委、政府落实工作主线情况开展专项民主监督。
2010年,组织开展“构建和谐浙江”、“建设创新浙江”重点课题调研,推动了省委关于加快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出台。
2011年,紧密结合本省实际,抓住事关浙江省“十二五”发展全局重点和关键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三个方面进行监督调研,有力推动了“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实施。
今年5月11日,组织召开“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重大决策”专题政治协商会议。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亲自到会与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党代会报告草案提交协商会讨论。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部分界别委员代表,围绕省党代会谋划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围绕省委、省政府重要工作和当前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建议中既有加快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实体经济、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四大国家战略”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也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等方面的真知灼见,针对性和建设性都很强。赵洪祝表示,本次专题政治协商会议不仅为进一步修改完善省党代会报告稿、推进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提供了比较广泛的民意基础,而且对扎实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前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只是一个缩影。这一缩影显示,十届浙江省政协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穿于政协履职的全过程,渗透于政协工作的各个方面。无论是阶段性重点工作,还是经常性重点工作,都自觉放到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把握,找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切入点和共振点,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把政协工作深度融入到浙江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进程中。
这是一个实践。这一实践表明,人民政协只有始终自觉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决策部署履行职能,围绕发展的大目标、立足建设的大格局多作贡献,才能充分展现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才能赢得更加广阔的舞台、获取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把握规律,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落到实处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的重要工作原则,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人民政协有所作为的关键所在,这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地情不同、开展工作的内外部氛围不同,以及对贯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原则的理解不同,因而各地履职效果各有千秋。通过深入采访调研,我们发现:十届浙江省政协之所以能够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稳稳当当地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吃透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本质规律,准确把握住了四个关系。
把握好吃透上情与掌握下情的关系。不吃透上情,不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不了解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全省的战略任务和工作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无从谈起。这五年,浙江省政协通过各类学习形式,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真正熟知中心、明确中心、紧贴中心,使省政协的工作与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同频共振,协调并进。吃透上情是前提,掌握下情是基础。不掌握下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失去扎实的根基。这五年,浙江省政协坚持眼睛向下,沉下身子,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实际了解真情,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深入基层了解下情,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意愿协商监督、议政建言,协助省委、省政府推动中心任务、大局工作的顺利实施。
把握好同步服务、跟踪服务与超前服务的关系。同步服务重在与省委、省政府工作的合拍性,主题统一,主动对接,同时进行。2011年年初,浙江省政协根据省委将要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决策部署,在省委全会召开前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通过召开专题政治协商会的形式建言献策。与省委同时调研,在开展政治协商活动时就有了发言权。跟踪服务重在意见建议信息反馈的及时性,紧密关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实践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特别是利益相关群体的诉求,完善决策,推动发展。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中央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浙江各地贯彻落实得怎么样?2010年,浙江省政协就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和转型升级问题开展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在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省委省政府,督促了中央文件精神的落实。超前服务重在着眼未来,谋划长远,发挥政协环境相对宽松、位置相对超脱、精力相对集中、智力相对密集的优势,提出理念性、观念性、思路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努力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浙江省政协这五年中所开展的“系列浙江”调研,以及下一阶段要开展的系列民生重点课题调研都充分体现了这种超前的意识。
把握好献策服务、信息服务与凝心聚力服务的关系。政协是智囊团、人才库,给党委、政府献计献策是必须做好的,十届浙江省政协所开展的专题协商会、专题协商性常委会议、专题政治协商会这三种协商活动,以及重点课题调研、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就是经典的案例。政协不仅是立言的地方,更是达意的平台。今天这个利益多元、诉求多元的社会,民意机构很多,不止政协一家。政协如何发挥有别于其他民意机构的独特作用,为党委、政府提供所需要的社情民意,是各地政协一直在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十届浙江省政协抓住界别这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优势,强化界别民意通道,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委员深入本界别群众,收集了解界别民意,再对这些界别民意进行分析、整理,报送省委、省政府,为决策部门准确了解社情地情发挥了作用。与此同时,因为深入界别群众多了,反映界别声音多了,政协联系各界别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水到渠成地起到了理顺情绪、活血化瘀、凝心聚力的作用。
把握好服务党委、政府全局工作与服务人民群众利益实际的关系。人民政协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说到底是为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在履职实践中,如何既服务于党委、政府那些关乎人民群众长远根本利益重大决策的谋划,又服务于人民群众那些现阶段合理利益诉求的解决,是需要妥善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在十届浙江省政协的工作大盘子中,服务好省委、省政府着眼未来发展的全局工作和自觉推动现实民生保障和改善都是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从周国富任主席期间“系列浙江”调研与推动民生问题解决的并行不悖,到乔传秀任主席明确提出“倾力服务大局,真情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十届浙江省政协就加快推进低收入群体增收致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食品安全畅销管理机制等等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调研和监督,为省委、省政府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献计献策,推动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落实和利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掌握方法,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穿于政协履职的全过程,渗透于政协工作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组织安排好这个系统工程,光有好的理念还不够,还必须有科学的方法、过硬的招数来推动,才能最终收到积极的效果。
五年间,浙江省政协开展“系列浙江”专题调研,开展走基层、走进群众活动月,组织专题政治协商和专项民主监督,亮点纷呈。而这一件件大手笔在启动之前,无不经过了周密的理论研究和探索。通过理论探索来推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深入开展,恰恰是十届浙江省政协一个鲜明的特点。
这五年,浙江省政协搭建了三个理论研究平台。一是省市政协主席学习务虚会,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围绕政协工作中碰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谈得深,谈得开。二是全省政协主席读书会,每年一次,省、市、县级政协主席都来参会。大家围绕政协工作畅所欲言地交流,最后省政协主席作一个主报告。像政协文化、政协工作要顺应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转型、推进政协协商民主、总结人民政协60年的经验、政协工作如何服务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理念和工作要求都是从读书会上出来的。三是浙江省政协理论研究会的年会暨理论研讨会,每年一个主题,2010年的主题是协商民主,2011年的主题是政协的人民性,今年的主题是政协界别。这五年,浙江省政协对每一项重点工作,都是先在理论上搞透彻,以国际性的视野、战略性的思维结合地方特色,判断事物的发展规律,研究政协工作现阶段的特点、优势和潜力。研究国情省情及民情的发展变化后,提出“系列浙江”的调研课题;研究政协文化后,开展政协文化建设,开设政协文化讲堂;研究政协的人民性后,强调政协工作如何更加贴近百姓,更加关注民生。理论研究开阔了思路,明确了方向,细致了工作部署,接下来相关活动的开展也就得心应手。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离不开工作形式。好的工作形式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十年来,各级政协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原有履职形式、活动方式、工作载体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新的形式、新的方式、新的载体,大大扩展了人民政协的履职平台、丰富了人民政协的履职内容、增强了人民政协的履职活力、扩大了人民政协的履职影响。十届浙江省政协注重借鉴人民政协履职的成功经验,注意把握不同履职形式的特点,本着高效、务实的原则,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利用和创造最适当的履职形式。比如,用专题调研、跟踪调研、连续调研,以及专题协商会的形式强化“系列浙江”重点课题调研的成果;比如以民主监督听证会、协商会、报送监督报告的形式增强专项民主监督的实效,通过媒体发公告、公开报道、邀请主管副省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方式,强化民主监督听证会的分量;比如把调研报告中的一些近期可以推进实施的建议转化为提案或者社情民意信息,以加大专题调研成果的转化力度。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注重质量。数量反映政协履职的态度和热情,质量反映履职的能力和水平。乔传秀担任浙江省政协主席后多次强调省政协的阶段性重点工作要有高度、要有深度、要有力度,经常性重点工作要有亮点、要有活力、要有特色。浙江省政协经济委员专职副主任窦晓军表示,来政协工作比过去在政府当厅长、当局长还要累。这不是假话,也不是矫情。有的专委会主任在机场候机室候机时还要打开电脑修改调研报告。“报告要过主席这道关,不使出全身的力气行吗?”社会法制委员会专职副主席陈琪对此深有同感。对质量的注重推动了政协委员与机关工作人员学习之风、研究之风的形成。功夫不负有心人。《关于建设“海上浙江”的若干问题研究》、《走“绿韵”“红脉”相融之路大力推进生态浙江建设》等调研报告荣获浙江省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对“创新浙江”“智慧浙江”专题协商会成果作重要批示,省政府对“山上浙江”调研提出的意见建议,逐条进行研究并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转化为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
政协不是决策机关,不是权力机关,也不是执行机关,政协的工作相对“务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求政协工作虚实结合、虚功实做。虚功实做需要丰富的工作载体,更需要科学的工作机制。一是统筹机制。每年年初,浙江省政协在常委会议上都要通过工作要点分解方案。当年的协商主题有哪些,重点课题调研是什么,委员视察有哪几项,责任人是谁,什么时候完成,一一细化、责任到人。浙江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谭景玉表示,建立工作统筹机制避免了实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时大而化之、各自为战的毛病,提高了专委会和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意识,有利于形成政协履职一盘棋的格局。二是追踪机制。2008年浙江省政协启动“山上浙江”重点调研,形成一份建议书和七个专题调研报告。浙江省政府专门发文件落实建议。2009、2010两年中省政协又进行了全面的跟踪调研,对省政府文件落实情况进行梳理,从五大机制方面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的建议。省政府将加快推进“山上浙江”写进了浙江省“十二五”规划中。去年省政协继续跟踪调研,今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接连出台了《关于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省政协这些年持续调研所提建议在这两个文件中得到充分采纳。
十届浙江省政协实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折射出来一种坚韧而精炼的生命力量。十届浙江省政协的生动实践又一次诠释了这一结论:人民政协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更鲜明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人民政协事业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