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政协持续助推民族乡村发展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兰溪政协持续助推民族乡村发展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09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董思婷 赵宁   字号:[][][]

据联谊报    “土地集中流转以来,我们村已流转土地715亩,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9年的5.1万元增至2020年的18.34万元,今年预计可以达到25万元。”兰溪市水亭畲族乡奎塘畈村党支部书记雷樟荣说,这得益于市政协举办的一场协商活动。

奎塘畈村拥有耕地1500多亩,但由于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数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一度造成土地闲置。村里最大的资源是土地,激活发展潜能,必须在土地上做文章,为此,兰溪市政协通过“请你来协商”平台,组织开展了专题协商,政协委员、村民代表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交流,提出了一条条有效推动土地流转、实现产业项目发展的建议。

协商会后,水亭畲族乡在奎塘畈村开展土地预流转试点,以每年每亩30元的预流转定金,将有流转意愿的农户闲置土地收归村集体。村集体连片整理土地后统一对接项目主体,通过级差承包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先后引进了水晶蜜柚种植、稻鳖混合养殖等优质项目。

土地集中流转,不仅给村民的闲置土地找到了出路,还给留在家中的老人增加了工作机会。68岁的村民吴永荣就是其中之一。他说:“现在我去田里打工年收入有3万多元,比自己种田时要高。”

水亭畲族乡奎塘畈村的这一做法,打开了畲族村民增收的新通道。据了解,作为兰溪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水亭畲族乡2020年乡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位于全省民族乡镇前列、兰溪16个乡镇(街道)第一。

“水亭畲族乡的这条致富之路,离不开政协的持续助力。”乡党委书记赵宁说。

2020年,水亭畲族乡获批全国民族乡村振兴试点乡。市政协水亭畲族乡委员联村监督调研组联合“乡村振兴”委员专业服务队,深入8个民族村开展调研,挖掘当地资源优势,精准把脉产业经济带建设,并协助水亭畲族乡制订实施南果北药特色产业蓝图。

“在水亭乡南部以锦亭‘柚香畲风’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瓜果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北部则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南果北药串起了我们的民族产业带。”乡党委副书记章卫华说。目前,“畲乡药镇”里种植木芙蓉等中药材5500余亩,到2022年将实现万亩种植规模;“柚香小镇”核心区近10万株果树苗木,可助力柳塘章等7个民族村农户增收近千元,助推畲乡百姓致富。

“通过畲乡风情,我们引来四面八方客。”市政协委员、水亭畲族乡西方坞村团支部书记雷丹一边记录着来访游客团队需求一边说。西方坞村是兰溪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民族村,畲族人口占比达83%2020年,该村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开始大力发展畲味小食、畲香八菜等畲情体验旅游项目,先后建成了民俗文化馆、畲药馆等文化传承展示基地。“村里的人气一下子就旺起来了,村民们也都看到了这条‘畲文化+农旅’融合发展的致富之路。”雷丹说。

市政协还积极助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推动水亭乡承办省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三月三”畲族文化艺术节,将其打造成为浙江中西部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新畲体验旅游风情小镇。今年4月,西方坞村成功承办了浙江省第七届全省“三月三”文化艺术节,吸引游客5万人次,农户通过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推广水亭畲族乡“畲族+土地+重点项目”的发展模式,提升民族乡镇“造血”功能,持续推进“双百村结对行动”,为民族乡村发展搭桥引路、汇聚力量,真正让少数民族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绘就民族共富田园图。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